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意识流小说创作在不同的文化异域内会发生某些变化。王蒙的部分意识流作品,在内心独自、内部分析、感觉印象三个方面都有创新,并将意识流东方化了。  相似文献   

2.
《游园惊梦》运用内心独白,感官印象,观点转换等意识流手法,对没落的贵族遗孀钱夫人的内心作了细致的刻画,既传达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又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传统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思潮的批判与革新。它立足于非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基础之上.创作形式从对外部物质世界关系的精细化描写转移到对人物内心意识世界的深入刻画,强调意识世界的重要性。从哲学角度看.意识流小说形态符合体验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具有典型的体验哲学基础。文章试以福克纳短篇意识流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为例,阐述分析意识流小说的体验哲学基础,认为意识世界是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反映客观世界的内容.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4,(32):52-53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用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内心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自、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方法为主要特征,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意识流小说所锤炼的各种技巧,对后来的诸多文学流派部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的作家认为文学应反映出真实的生活,即内心的主观对于客观的现象认知。通过对《尤利西斯》作品研究可知,意识流小说具有四个特性,即意识流小说折射的哲学性、心理性、社会现实性和文学前景化性。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它主要有心理结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觉印象等艺术要素。自由联想是曲折地或放射式地对没有直接必然联系的事物的想象。它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强调表现人物意识流动中的各种感受,是一种杂乱的心灵真实。中国新时期作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更加理性化,同时呈片断式样式,范围相对固定,内容也相对单薄;1980年代中期以后则更加细致和丰富,已触及人的非理性意识的自然流露。这是一个从较强的主观性变异到客观性演绎的过程,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探索路径相似。1980年代小说正是通过"化"用自由联想等西方意识流表现手法,对人物心理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阐释,从而使得意识流小说在中国新时期园地里落地、发芽,以至于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作系统的层次分理,辨析意识流创作中各种时间观念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从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空间的时间化三个层次,论述三种不同情景层次下的时间观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同表现,推导出时间这一特殊叙事因素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基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层次梳理,辨析意识流创作中各种时间观念对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从客观时间、主观时间、空间的时间化三个层次论述三种不同情景层次下的时间观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不同表现,推导出时间这一特殊叙事因素为意识流小说的叙事基点.  相似文献   

9.
也谈意识流     
近几年来,我国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用意识流表现手法的作品,同时,文艺批评中在如何借鉴国外意识流的问题上,也颇有争议。笔者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能不涉及到它的特征、理论来源及其发展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搞清。本文就从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些看法。一、作为表现方法的意识流意识流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主要体现在西方现代派的小说创作上。一般认为,西方意识流小说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而流行于三、四十年代。这种小说反映生活的方法,重点集中在人物的意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时意识流小说的阅读也存在非同一般的困境。对意识流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从文本特点、教材功能与阅读取向三个向度来考虑。对文本特点,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意识流小说的抗读性;对于教材功能,既可以从“例文”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也可以从“样本”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而对于阅读取向,应该首先考虑“鉴赏者”取向。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功能文体学理论为指导,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着重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墙上的斑点》的人称、语气、时态、情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揭示了意识流小说的文体特点,有助于读者提高对意识流小说主题意义的领悟力和对其艺术技巧的感知力,更好地欣赏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4.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叶吴中地区形成了以沈周与都穆为中心的文言小说作家群,他们相互交往密切、客谈风气浓厚,为文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催生了一大批志怪小说;互相延誉、互题序跋的热情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对吴文化的认同使得小说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的文言小说成了明代文言小说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间与想象--舞厅、舞女和穆时英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厅作为穆时英小说的核心场景具有独特的意义。穆时英笔下的舞女大多是想象的舞女。她们被塑造成颓废,充满异国情调,具有令人焦虑的魅力。穆时英小说中的时间是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时间。都市在穆时英小说中获得了独立的审美地位,穆时英的小说是典型的都市本。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都市的兴建与初具规模是中国通俗学必然由古典型向现代型转向的社会背景。受到鲁迅、胡适、刘半农、张爱玲等选许的《海上花列传》是现代都市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皆在1903年开始连载的“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现代型社会小说的启端。这些作品为中国现代化化市场的打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后,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小说这一通俗文学形式,佛教在民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作为代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高峰的"三言"就包含许多关于佛教的内容,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其故事情节具有了类型化的特点,即因果报应型、转世轮回型、色欲考验型以及忍辱受屈型,这些故事类型事实上是一种佛教文化心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的普罗小说和新感觉小说“自身形成了一个南北极” :前者以纯熟的口语、粗犷的笔调表现贫富的对立 ,后者以感觉化的取向展示都市生活的病态与畸形。“南北极”形成的原因在于 :刘呐鸥及其译作《色情文化》的影响 ,时代氛围与穆时英的自由知识分子立场 ,穆时英独特的身世、二重人格以及其确定信仰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海派的小说中,海派作家笔下的"夜"既具有其本身的内涵,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夜"漫长而又短暂,"夜"里充满了情爱与欲望,"夜"是寂寞的痛苦,是对爱的渴望。海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苏青三人小说中的"夜"意象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