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理论都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本土现实问题的应答者:理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的区别,它只有通过时代和民族两个纬度对现实问题做出回应才能获得自己存在的权利,也就是说理论的产生和应用有自己的境域.  相似文献   

2.
任何理论都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本土现实问题的应答者:理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的区别,它只有通过时代和民族两个纬度对现实问题做出回应才能获得自己存在的权利,也就是说理论的产生和应用有自己的境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创造活动,因为具有自然性、重复性等特点,存在着硬质化、制度化和口号化的弊端。为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实效,必须重拾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命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身份重构,彰显教育中人的创造力,共同形成学校文化力,促进学校文化育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与社会的现代性进程息息相关.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专门化、规范化不仅为现代社会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更导致了作为现代性问题与危机之症候的简单、刻板、碎片化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形成.可以从“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个维度来梳理思想家们寻求超越日常生活的不同方法.“纵向超越”是以精英主义的立场试图在日常生活之上寻求一个想象的或审美的乌托邦,如艺术,并在其间确立一种高下、优劣的等级关系.“横向超越”则解构了以前文化的精英地位,更强调将日常生活本身看做是一个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的领域,努力去发掘日常生活的积极面,力图在其内部寻找超越的可能性,其研究思路更趋于辩证性.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基于日常生活世界,要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应该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自觉;符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化的话语诠释和引领;关切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注重日常生活领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的大学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活动的时空限定性出发,基于人与知识文化关系,抽离出日常生活世界、科学生活世界与教育生活世界,并论述了教育生活世界具有难以察觉的虚拟性或者说模拟性、充满浓厚意识形态与道德价值观意味的符号、情感性与容错性的管理或控制、一定程度的时空隔离四个显著特征,最后拷问学校教育会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是个体精神生成的原始境域,"人"正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发现和创造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有待反思和重构的体验世界。日常生活作文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自觉反思与重构活动,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作文是"人"自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日常生活作文能促进学生自觉建构知觉世界、情感世界与文化心理世界,它是个体精神自觉建构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自觉”的概念缘起于“文化自觉”,教育自觉建立在实践、反思、对话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主体觉醒、教育“先觉”带“后觉”、教育总体性觉醒的初成、教育自觉对于教育主体的反作用这样一种回旋上升的过程,不断促进教育活动向着更加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我国教育学的独立地位得不到重视,多元文化下的价值选择困难致使我国没能出现大范围的教育自觉,而社会、家庭、个体的共同努力是实现教育自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促使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多元文化冲击中保留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繁衍发展的持续性势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文化自觉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教育研究需要开辟和践行文化范式。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人是文化的人,教育和教育研究应该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教育研究的文化范式的应用需要文化自觉;需要辨证融通。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应当具有历史使命感,为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努力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诸般争论实质上是各种文化之争.历史上“中体西用“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都对当时的课堂教学改革造成了不良影响.文化自觉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把握现代教学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研究域,力促课堂教学的本土化生成,在研究范式上坚持“形而上“的理论研究与“形而下“的实践研究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要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发展壮大自己,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文化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加强语文教育,文化自觉最重要.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应该从课程定名、课程内涵与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来考量.从课程定名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首先源于对课程文化演变的认识;从课程内涵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重在对母语文化价值的把握;从课程教学来看,语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尤其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文化具有同质异形性。文化是母教育是子;文化是质教育是形;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教育对文化的依赖与适应表现在教育的知识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管理制度以及价值观念方面;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与超越不仅表现为传存文化,更表现为选择、调控、整合、创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对日常生活的基本界定是她理论的基础。她将日常生活纳入文化的意义上进行解读,彰显了日常生活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只有日常生活的文化革命才能抵御现代性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的文化自觉,体现在通过对高职教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认知,在高职教育的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通过对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文化的认知,在遵循教育规律上高度自觉;通过对高职教育文化发展趋向的认知,在担当文化使命上高度自觉。高职教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需要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育高职教育特色文化,注重文化服务社会,提升文化影响力,从而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国家、民族危机的紧张形势下,出于对富国强兵的迫切期待,知识分子对西方实用之学孜孜以求.由于大多数知识精英成长于传统文化背景,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有着认同和坚守.这种认同和坚守,在近代学人的思想和行为中时有体现,成为近代文化和教育推陈出新的动力之一.徐特立敏于西学,却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育内容主动吸收,对旧有教育经验和方法自觉借鉴,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正是民族危机下文化选择与文化自觉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重新解读;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西方"人地对立"思想成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障碍;生态自觉的意义在于对原有生态文化的"自知之明",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找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文化自觉"拓展为"生态自觉"是新形势下文化转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依据。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简要阐述文化自觉对于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能深化人们对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践行文化自觉理念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民族音乐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工作,进而提高民族音乐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化自觉的忧患意识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对国家、民族长远发展保持警醒、忧思状态而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战略性教育,而不是对具体危机、挑战的对策性教育,或忧虑个人前途的教育。这种忧患意识教育是自觉与自信的统一,表现为具有忧思情怀的国家意识,确立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实现于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参与和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