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陈述了中国古代各代度量衡单位名称及变化概况,列说了各自的增长率及原因,介绍了古代官吏俸禄发放大致状况,对战国至三国确定官吏秩级的重量与发放俸禄使用的量器单位间的关系及读音做了考证,阐明了怎样解读二种单位名称才为正确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秦汉国家将官吏全年俸禄的概数(若干石)作为其俸禄的秩级,实际发放时,依秩按月支付钱谷。各级官吏享有俸禄权利不同,其等级差额颇大,下级官吏俸禄很低。封建帝王还时常根据国家财政的变动情况来增减俸额。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俸禄制度所呈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与平民无缘,仅限于官吏。战国时期开始了官吏退体制度,是谓“致仕”。“致仕”一词源于《春秋公羊传》,其书注曰:“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致仕”即交还权力之意。汉代官吏退休后一般不给俸禄,但可举荐一嫡亲进入官场。从东汉章帝始,退休后不给俸禄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代的掖庭,不但居住了一大批婕妤以下至宫人、采女等品秩在六百石以下,供皇帝淫乐的嫔妃,而且设置了一套拥有掖庭令以下至护卫,从宫一类吏员众多的的官僚机构。这些人吃的是国家的俸禄,干的却是直接或间接供皇帝淫乐的事务  相似文献   

5.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晋时期,官员俸禄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通过调整官员俸禄,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等措施来增加官员收入。这一时期,帝王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给予相应的特权和赏赐;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来优恤患病官吏;赏赐钱物来救恤贫穷官吏,同时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官员死后,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赠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并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俸禄制度的研究,史家或进行俸禄制度的总体性考察,或就某个朝代的俸禄制度进行论证;或对俸禄制度本身性质、地位、意义及历史启迪进行阐释,或对中国俸禄制度形成、演变、概貌进行考证;或者探讨俸禄的内容、基准、形式、发放情况、特点,或者考察俸禄的高低及危害,等等,不一而足,可谓方方面面,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8.
在朕即天下的秦汉专制主义集权国家政治生活中,国家的安危系于皇帝一身。因此秦汉政府设立了几套不同的防卫机构。其中处于宫门宿卫位置的卫尉及其属官吏在宫省禁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为惩治官吏赃罪,改善吏治实行"重禄法",意图通过提高官吏的俸禄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重禄法"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官吏赃罪,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初以来官吏贪财受赇的不良风气,但仅靠重禄是无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秦朝的俸禄制度,对秦的俸禄制度,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秦的俸禄制度是“秩禄制”;一种认为秦的俸禄制度是“爵禄制”。本文认为秦的官吏物质待还是秩禄制,不是爵禄制。通过对秦俸禄制的研究,不仅仅是为弄清秦的俸禄制度,更主要的是为研究和改革我国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提供确实的、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赃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宋代为惩治官吏赃罪,改善吏治实行"重禄法",意图通过提高官吏的俸禄而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重禄法"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官吏赃罪,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宋初以来官吏贪财受赇的不良风气,但仅靠重禄是无法消除这种社会现象的。  相似文献   

12.
南朝时,地方官吏收入较为丰厚,为此,不少京官以家贫为由要求出任地方官,在离任或请假返乡时则会带回或多或少的还资。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除了俸禄之外,官吏还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财富。有的官吏比较清廉,而有的官吏专以营蓄财物为业,结果造成了官吏还资数额差距较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999年在河北省隆化县西北的鸽子洞中发现的元代官吏放支俸禄文书进行了考释,认为该文书是元至正末年某官吏为乞放支六月份官吏俸钞的申状草稿。并进一步指出,该文书提供了元末官员申请放支官俸的具体实例,为研究元末财政状况、揭示窖藏主人身份以及元代文书编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分析了榆林窟第3窟山水风景中所描绘的亭、草堂、园石.1.调查了古典文学作品中与亭、草堂、园石相关联的作品,分析其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调查,分析亭、草堂和园石在唐宋以来文人园林或别墅中的作用.3.通过对唐宋时代绘画作品的调查,可知对亭、草堂、园石的描绘已成为山水画中流行的点景.基于这些调查分析指出亭、草堂、园石正是充满了文人意识的一种符号,壁画中这些符号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人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即指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一般认为经历了商周的世卿世禄制、战国秦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取士制几个阶段。隋唐至明清时代是古代人事制度的成熟时期。就古代人事制内容而言,包括中国历代王朝的设官分职制度、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官吏的培养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石筑城古城关隘、碑碣石刻、古墓群建筑、居所遗址和器物等六个方面论证了古代高句丽人的石文化。认为高句丽人是善用石头的民族,其所创造的石文化是举世罕见的。  相似文献   

17.
异体字整理后,"(互)"形皆作"亘",二者有不同的来源和演变的轨迹,在演变过程中二形也有交叉.文章结合"(互)"、"亘"及所从"(恒)"、"恒"、"(柜)"诸字形义的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宋、南齐二朝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大宗,田租、户调大体沿袭东晋,唯户调货币征收比重增加;商业税收项目大体沿袭前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受政局变动和社会稳定程度影响颇深。由于刘宋、南齐二朝财政状况总体不佳,官员俸禄一般无法正常发放,地方官通过送故钱弥补朝廷俸禄的不足。刘宋、南齐二朝经济状况的走势也反映在货币政策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9.
宋代官制最大特色之一是把官吏的职务分成三个部分,“其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这三者各自分成许多等级,各等级又各有不同的内容,它们既可单独存在,又能合在一块,于是彼此间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官制之网,使宋朝在国家机构的设置、政权运转的方式等方面都和其他封建王朝不相同。(一)什么叫官!宋代的“官”是表示官吏在统治集团中地位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寡,并不表示要做些什么工作,完全是只拿钱不干事的一种官衔,“盖自国朝命官……皆是虚名”。因为自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及寺监,在宋代几乎全变成了空架子,形同虚设。如门  相似文献   

20.
“唉,我的运气怎么总是这么差!”这声音从哪儿来的?哦,原来是一块石头在说话。它本来是一块搭石,可惜人们觉得它在河面上显得不平整,就把它丢弃到了河岸旁的乱石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