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提供以教师为本的心理培训。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多是业务方面的培训,而针对教师的心理培训却几乎没有。只有以教师为服务对象的培训才能帮助教师澄清自我,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民盟天津市委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了盟内外的专家资源,举办面向在岗教师的心理培训,提出了“助人者先自助”的口号,培训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其次,为教师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一位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老师们:“我有时觉得周围的老师好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们自己不接触社会,对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芦芳 《江苏教育》2022,(40):10-12
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高发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迫切需要专业的心理培训。开展“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区域教师心理培训具有现实意义。为促进培训内容的高效达成,南京市秦淮区采用医教联盟专题培训、区域分站小组督导、专业医院实地走访、引进专家案例分析、教研员分片区管理、建立共享资源库等方式开展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心理异常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构建一种非心理辅导老师为运作主体的心理危机隐性干预体系,辅助学校心理老师开展工作,主要从源头上消灭引发危机的根源,将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该系统的具体构成包括组建以学生心理委员为主体的干预群体、培训全校教师危机干预知识、坚持以学生心理档案为主体的筛选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行成针对特殊群体的联动关爱网络等。  相似文献   

4.
2007年十二月中旬我去省电教馆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培训中学习了很多新的理念,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模块5应用字处理之练习2“成为净友”、以学生为中心“主题式教学”、“教师是助学者”等理念。在培训中培训老师要求我们一定做到“作为诤友,你得采用温和的方式给出有益的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5.
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才能主动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此,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你心目中的老师”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参与了新课改的教师培训,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有一些新的想法和不同的理解。●有人把应试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教师教学如送货,学生就是理货员,考试犹如提货单,如果成绩考不好,就怪老师货不全。学生刚从高考的考场出来,老师就急切地去问:“考得怎么样?”“不怎么样,有两道题从未照过面。”这时老师的脸刷的就红了,半天不敢抬头。由于教学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的无奈。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提出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是赞成和欢迎的。但相当一部分老师在经过新课程培训后,都能感受到新课…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学校越来越需要了解学生心理、能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教师.国内外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纷纷举办各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期国内、三期国外心理教育机构主办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后者是由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主办,由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教授张宝蕊博士授课.在培训中,我体验到与国内侧重"讲座式"培训不同,美国教育机械的培训更倾向于"体验式".以下是我对体验式培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合乎国内外关于学科逻辑起点的规定,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在班级中以团体动力学为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心理学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心理辅导课的德育化、医学化、学科化和形式化等误区,多因培训不力所致。  相似文献   

9.
某校有位教师,在一次考试评分时,把分数压得很低,然后排名次张榜公布,借此促进学生“更上一层楼”。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全班中“知耻而后勇”的不多,破罐破摔者却大有人在。这位教师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忽视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研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目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是以考分来确定的。学习心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取决于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强度,又与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评分为主体的评价始终起着一种调节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评分中不但要讲究科学性,还有讲究艺术性。一般地说,学生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作出公正的评价。如果老师的评价低于他们的实际成绩,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怨恨。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对待后进生上。有这么一件事,某校的一名后进生在一次考试中,做对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做对的试题。奇怪的是,老师给打了错号。这名学生找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10.
在提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培训问题。目前,许多培训只注重形式,不关注培训的实质,让老师对培训产生了倦怠心理,培训效率低下。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探讨了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模式对不同老师的影响,以及给老师们带来的好处。并以此阐明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它让参培教师行驶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相似文献   

11.
传统作文教学法一般是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指导,学生写;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这一模式本末倒置,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中心,存在许多弊端:首先,学生作文并非有感而发,违背了“诗言志”、“文表情”、“言为心声”的创作规律,作文是“被迫”的,这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不利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其次,教师的指导是面向全体,不管学生层次如何均是同步进行,这易导致“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的教师还喜欢念范文,这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作文或千篇一律,或永远停留在仿写阶段,抑制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班级管理中课任教师资源整合的必要性1.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因此,将班务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名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整合课任老师的教育资源,学习和利用其他课任老师把握学生心理的成果和方法,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儿童求知欲强烈,天生好奇、爱问。遗憾的是到小学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却越来越少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不是孩子没有问题了,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多数依旧是一问一答、一讲一听的形式。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分析来控制课堂,驾驭学生,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的教案。学生则跟着老师转,“配合”老师实施教案。“学什么”、“怎么学”都由老师决定,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长此以往,孩子们不想问,不敢…  相似文献   

14.
《河北教育》2011,(1):F0002-F0002
“有什么问题就去找朱老师吧,她可神了!”同学间私下里传说的朱老师,正是冀州中学赫赫有名的心理老师朱翠真。一名普通的心理教师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人气,这与冀州中学长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校本培训作为继续教育中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已愈来愈受到有关部门专家乃至老师们的重视。它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应用,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合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福建省740名心理老师为对象,调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结果表明,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专业师资不足、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关注不足、教研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丰富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为教师提供团体支持,积极推动专题化教研和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水平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实践证明教师的威信越高,他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转化为行为。为了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建立情况,开学的第二天我就让学生以“我尊敬的老师”为话题作文一篇。其中《您让我一见钟情》中韩老师的教学表现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不由得在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四年有余,教师要怎样“教”,学生要怎样“学”,一直是我教学在思考的问题。记得参加了网络培训中听了郭教授的讲座,她真正抓住了当今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并在如何改进上给我们来带了可行性的指导。她的一句“老师必须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脑海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都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帮助呢?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根本,教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教师就要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十四年有余,教师要怎样“教”,学生要怎样“学”,一直是我教学在思考的问题。记得参加了网络培训中听了郭教授的讲座,她真正抓住了当今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并在如何改进上给我们来带了可行性的指导。她的一句“老师必须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脑海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都给学生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帮助呢?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根本,教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教师就要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  相似文献   

19.
人与人在交往中,大都是在心理上给自己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间,由此便产生了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又必须尽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为只有学生同教师之间在感情上亲近了,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诱发学生的向师心理作为施教的重要原则,努力缩短自己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班主任老师尤其应该如此。在具体操作中,我的体会有以下三点:一、克服权威心理,对学生友爱相待教师都十分重视自己在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自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的学校心理服务工作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初由于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关注和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致使人们对这项工作有着多种多样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心理学等。直到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才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将中小学的此类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目前我国对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称呼,现在常见的叫法有: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学老师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简称为“心理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理论培训,在中小学从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设心理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家长教育等)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