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静 《考试周刊》2009,(4):25-26
戴·赫·劳伦斯,20世纪英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虽命运坎坷,但他矢志不渝,勤于写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羽蛇》在他后期作品当中,不算起眼,但它是劳伦斯探索拯救西方文明的新途径,是我们能够更完整更深刻地探讨劳伦斯思想和创作的关键纽带。  相似文献   

2.
在《羽蛇》中,D.H.劳伦斯大量使用了来自于阿兹台克文明的神话质料,将古代阿兹台克人所信奉的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塑造为如“虹”一般象征了天地的融洽调顺,充满了印第安文化的异域色彩。然而,来自于犹太文明的喀巴拉神秘主义却主导了小说的隐性叙事进程,显文本中的神话修辞与潜文本中的神秘主义相互交织,共同编织了一个有着超凡魔力的隐喻。  相似文献   

3.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经常被称为"寓言化写作"、"亲吻神秘"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大部分小说通过一些奇特的意象穿插勾连,建构了很强的象征意义。其长篇代表作《羽蛇》也不例外。但是这部小说中除了单个象征性意象外,还有由几个象征性意象构成的子象征,以此共同支撑小说的象征意义。在此体认下,论文意图通过对《羽蛇》中象征性意象的分析来解读小说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构是一种颠覆等级、秩序、中心、本质的方法。徐小斌在《羽蛇》中,解构了许多神圣的理念,她颠覆了传统文化为我们设置的伟大母性,揭露救赎的荒诞和无意义,高扬女性主体的伟大以摧毁男性精英主义。她撕毁覆盖在神圣理念上的虚伪面纱,解构出深藏的真实,直指人生的本义。  相似文献   

5.
《羽蛇》是徐小斌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述了女性的生命历史。作品中的女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演绎了一段女性生命的沉沦和斗争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母系家族里女性纷繁生活的故事,可堪称百年来的"女人孤独史"。本篇论文主要从家族血缘中依恋与突围的母爱,孤独与觉醒的爱情,受难与救赎的自我三个方面来解析女性命运。通过女性自我的努力和心灵的觉醒来对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对人类命运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6.
《羽蛇》暗含了作者的女性立场。小说讲述了一家五代女子在尘世中寻找“爱”而不得的孤独境遇,将女性之间的猜忌、多疑、自相残杀娓娓道出,有力地折射出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存在现状。徐小斌关注女性的内心,从身体之维出发,深入到女性的灵魂,揭示出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恐惧和焦虑。作者的女性写作有对女性自我的探讨,同时也饱含着对整个人类生命的观照。  相似文献   

7.
王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104-108
徐小斌的《羽蛇》抒写了主人公羽作为一个女人与外在世界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与自我的拼杀与妥协的过程。她在不断地确立自我又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展示并佐证着女人的命定路数。羽这一人物负载着多种意义代码,体现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多种思考,也表明了女性出路的迷茫混沌。  相似文献   

8.
邹明 《文教资料》2009,(27):24-26
作为劳伦斯<羽蛇>中重要的原型意象或文化解码,水的影响力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渗透进作品的微观层面并且支配着作品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和环境特征.水的原型意象的普遍性来自于它的复合性,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根据<圣经>中对水的描写,以及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试图从水意象所蕴含的二元对立统一的内涵出发,探讨水的生命力及破坏力,得以窥探作家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9.
黄子响 《文教资料》2006,(25):47-49
本文援引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结合笔者的观感,对徐小斌的小说《羽蛇》作了心灵层次的阐释。根据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神话原型,详细分析了小说主人公羽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经历。从受众的角度,给予《羽蛇》新的解读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徐小斌的《羽蛇》以犀利冷峻的笔锋建构了一部隐匿在男权社会之下的神秘诡异的女性历史,作品在母系家族血缘的统摄下展开,以玄溟和若木,若木和羽为核心,剖析了母女之间自我复制相互依赖又彼此恐惧和仇恨的复杂关系。传达出作者对以“爱”之名的血缘法则的困惑以及对以“美”贯之的女性生存的追问。作者更将这种审视置于“末日审判”的宗教文化背景下,展开了对“爱”与“关”等问题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磊 《考试周刊》2007,(36):98-99
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首对西方和中国诗坛造成巨大影响的作品。本文试图从文学评论中的新批评派和神话原型派着手对《荒原》进行解读,并试图阐明艾略特的创作理论与这些学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从文学地理学角度研究文学与从伦理学、政治学或者是宗教学的角度研究文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通过细读文本,从文学地理学中自然地理景观和民俗风情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的作品《羽蛇》,可以发现:劳伦斯对自然的崇尚,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推崇,以及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公然反抗。他主张在思想上的求新和在精神上对自由的追求,并且主张在人民生活中去寻找自我。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着灵魂与肉体的有机结合,印第安图腾“羽蛇神”就是这一梦想的生动体现。对灵魂与肉体的分离的独特感触使英国作家劳伦斯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同时把自己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性格反映在部分男性形象的身上,最终完成了自己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当代作家王大进和武歆各有同名中篇小说<幸福的女人>,两个文本都反映处于婚姻状态的中年女性生活.借助于"互文性"解读阐释的多样性,通过对其观察视角、叙事手法的深入考察,在两个文本相互参照、彼此联系中探究作家创作思想与女性幸福感的关联,深入阐述了当代社会女性幸福人生支点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作家,也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其代表作《宠儿》中就包含着各种神话原型。《宠儿》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奴隶制社会,让世人对黑人世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展现美国黑人寻求自由的描绘中,莫里森运用了传统的希腊神话、非洲神话、伊甸园神话原型,借以展现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奴隶制社会中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通过这部小说,一直被忽视的黑人女性受到美国文化的重视,对美国历史有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小说中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由和母性的推崇,揭露了奴隶制的丑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对现代人的认识和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对该部小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中国再生型神话的巅峰之作,在其瑰丽神奇的神话境界中,多处可见中国远古原始神话"人兽合一"、"自然化人"、"人化自然"等生态意象的影子,但它又对原始神话的生态意象进行了拓展,完成了再生型神话从形态到意蕴的转身与裂变,展现出作者独特而又深嵌于中国文化之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羽蛇》中人类中心论思想和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对原始自然生态美的推崇与渴求,揭示了劳伦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的困境,重建人类的美好家园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成晓莉 《文教资料》2010,(32):13-14
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切入来解读麦尔雏尔的力作《比利·巴德》。通过对于造成主人公比利·巴德悲剧命运的社会文化原因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在小说中运用野蛮和文明这两种文化原型的真实意图.同时展示出作家麦尔维尔深刻而强大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著名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通过神话原型的创造手法,通过对希腊中潘神和卡珊德拉的形象的塑造巧妙地暗示了小说中人物伯金和赫米奥恩性格和命运的成因,表现出了其天才的创作力,突出了其作品的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