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导语新闻。  相似文献   

2.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  相似文献   

3.
呼唤“第二代新闻导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新闻导语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的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新闻与写作》2002,(12):15-15,16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 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20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之答语,能概括于第一节内最妙……此为新闻文体最大法律。自休曼提出“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的概念后,此后近半个世纪,新闻事业一直受“五个W”写导语框子的束缚,直到20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特纳·卡特利奇才提出“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一词。他在《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说:“我们认为,再也没有必要,也许永远不会再有必要把传统的新闻‘五要素’都写进一个句子或一段中——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与何因”。从特纳的阐述中我们试给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下这样的定义:“新闻导语,就是筛选一个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得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富有强烈  相似文献   

5.
无论消息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怎么变,导语总是少不了的。所谓导语,就是消息中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内容,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2月在审定《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时指出:“除简短者外,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  相似文献   

6.
清人龚自珍有句诗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材”,新闻作为信息,它是客观事物新近变动的反映。事物是不断运动着的,我们只是对一个事物的相对的瞬间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状态,新闻写作就不能拘于一格,不能搞个框框,什么东西都框到里面去,这样是写不好的,要因事制宜。事物是什么状况,就反映什么状况。特别是消息的写作,惯用“倒宝塔”形式,由导语、背景、结论三大块组成。这种形式的产生是电报出现之后。一些通讯社,记者在外地采访,用电报往回发稿,电报往往容易中断,稿子也中断了。有时为了抢发新闻,就把新闻的几要素提到面前。发稿时,电报即使中断,前面导语包含的内容也可以发表。这种形式是传播技术不发达,不完善时期的产物。可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不敢突破这个框框。一些目击新闻,本来生动活泼,也要去套导语、背景、结论三大块的写作形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硬要装到一个不大的盒子里,就像小学生填空一样,读者不爱看,有时看个标题就完了。所以,要设法打破这个框框,特别是目击新闻。像体育新闻《邹振先惊人一跳》。文章很短,写得生动活泼,它也没有什么导语。还有篇通讯,是写无锡一个纺织厂的党委书记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记者把这位书记和青年的对话记录下来,写成通讯,为通讯写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评论,过去的评论、社论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四平八稳。项南同志写了一篇100多字的社论,内容是写有关反贪污问题的,这就是一种创新。评全国好新闻,强调创新,记者采访不要带框框,根据事实,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我的看法,框框要破,但新闻规律必须遵循。  相似文献   

7.
谈“五个W”     
新闻五要素的提法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美联社率先提出来的。当时的电报技术还不很完善,在收发报过程中经常出故障,编辑们常为不能收到一条完整的稿件而大伤脑筋。于是,他们要求记者把讲清新闻事实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点写在第一段里。这样,即使电报在中途出了故障,只要抄到了第一段也就等于收到了一条完整的新闻,“五个W”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在实践的基础上,美联社把“五个W”又从导语推广到整条新闻的写作,于是归纳出了新闻要素的理论,明确提出新闻报道必须解答五个W的问题,以指导记者的采写活动。这一理论提出来后,很快被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语是一篇新闻的序曲,它的好坏决定新闻的命运。读者一般都是通过导语来取含新闻的。因此,我们在写新闻时,必须给导语写作以充分的重视,使其充满“诱惑力”,促使读者能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并高兴读下去。然而,我们一些编采人员并没有在新闻导语上花必要的精力。翻开各地报纸,充斥版面的大多是起不到导语作用的“导语”。一、塞满事实的臃肿导语新闻导语的组成,往往离不开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但是,这五个要素并不要求在一个新闻导语中全部得到体现。导语,作  相似文献   

9.
导语是新闻的核心,导语翻译的质量是译好整篇新闻的关键。本文从翻译好新闻导语的意义着手,分析了中英文新闻导语的不同,提出做好新闻导语的英汉翻译工作不仅要认识到中英文新闻导语的不同,而且在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时还要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方记者在写作非事件性新闻、人物新闻、迟到新闻和专稿等时,喜欢采用延缓性导语(又称间接性导语)。它不象概括性导语(直接性导语)那样开门见山地点明新闻作品的最主要思想和事实,而是迂回曲折、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以新颖、别致的开头,吸引读者读下去. 延缓性导语,冲破了“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的老观念,在国外有多达4个、5个、甚至6个自然段的例子。延缓性导语,是新闻导语发展到新阶段的形式之一.第一代导语,强调新闻5个W俱全,被人称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强调突出最主要的W;目前的第三  相似文献   

11.
导语是新闻的窗口。这个“导”字有三种涵义:开始、启发和吸引。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写好导语是很重要的。导语是新闻学特有的一个概念。现代新闻学称之为导语的,指在一则新闻中概括新闻内容,提炼新闻精华并揭示新闻主题的头一段话或头一句话。最初的新闻没有导语。新闻有导语,据说始于1865年。当时正值美国内战,重大军事消息往往夹在长篇叙述的中间或末尾,关键内容不突出,纽约的一位报纸编辑就把关键内容提到开头,并单独成段,名为“导语”。此后,导语便在新闻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闻导语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美国的新闻导语,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美国新闻的导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探讨美国新闻导语特色,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新闻导语走向,对于推进我国新闻改革,提高传播效果,无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表明了导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一、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从前面谈到导语的产生和"导"字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导语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导语的历史 综观世界新闻写作史,新闻导语和新闻导语理论的产生均源于美国。 最早,世界各国报纸上的新闻作品都是编年史式的,就是从新闻事实发生讲起,新闻事实结果作为新闻结尾,根本就没有新闻导语这一结构部分,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不便。  相似文献   

16.
一、塞满事实的臃肿导语。新闻导语的组成,往往离不开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但是,这五个要素并不要求在一个新闻导语中全部得到体现。导语,作为新闻主要内容的浓缩,只要选择新闻要素中有变动、有特色的要素来作文章就行了,而把其他次要的要素安排在新闻主体中。如果把全部事实都塞到导语中,就会使导语显得臃肿。  相似文献   

17.
刘祖遐 《新闻窗》2010,(4):82-82
新闻导语讲求精炼和准确。一般由新鲜而有特色的事实或点评构成,提示新闻要点或精华,导读新闻。导语精彩,便能磁石般吸引读者:导语枯燥乏味,读者就不愿再读。可见,导语决定了新闻的生命力。报纸编辑修改导语,应画龙点睛,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8.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9.
好导语就像好导游一样,激发你继续欣赏风景的欲望。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新闻导语应该有所变化。新闻导语写作有很多方法。导语散文式。导语写作散文化要求记者调动全部感官进行思维过滤和创造,  相似文献   

20.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的作用是以凝练的文字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全文。因此,多年来报纸上的新闻中除了一些简讯没有导语外,大多数新闻都有导语,它为读者阅读新闻提供了方便。读者只要看一眼题目和导语,便知道了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决定是否继续往下看。因为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时间显得有限,不少人是在挤时间浏览新闻,很少有充足的时间看完每条新闻的全部内容。目前的电视新闻也是一样,除了简讯外,每条新闻也都有导语,而且是由播音员出镜来念,念完导语才出画面或正文。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