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白对前代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情真语至"的优点,利用前代赋的表现形式,继承前代赋的描写方法、前代赋的意象,吸收前代赋的词汇.超越主要表现在:明确想象目的,增强想象自由性,重视想象合理性,融汇汉大赋和抒情小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汉赋中共有690处运用叠字,出现了350个叠字。汉代赋家在辞赋创作中充分吸收了前代典籍中产生的丰富叠字,其中源于《诗经》的叠字有113个,源于先秦其他典籍的有97个。《诗经》对汉赋的影响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汉赋作家在继承前代叠字基础上有了许多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自创新词和改变前代已出现的叠字。汉代赋家自创叠字126个,占总数的36%。改变旧有叠字的方式主要有丰富含义、扩展用法和改变字形。汉赋叠字之所以产生许多新变主要是因为赋体"铺采摛文"的文体特征和赋家的尚异心理。汉赋对叠字的发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鹤赋在主题上汲取了古代鹤文化的内蕴:两汉魏晋南北朝鹤赋主要集中在羽仪之美、感恩颂德以及生命体悟三方面;唐宋鹤赋沿袭前代之外,出现高洁隐士主题;元明在因循之下增加了揭露讽刺、吊亡记异;清代鹤赋则进入全面模拟蹈袭状态,多同题之作.鹤赋主题流变过程中,有着历时性的继承与探索,对我们深入把握鹤赋文学本身的发展轨迹和弘扬传统鹤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安学的告一段落,相继而来的正始学表现出了新的特征。自正始迄于魏末,一方面,玄风畅扬,另一方面,崇尚儒学、宗经复古的思想也渐次抬头。与这两股化思潮相对应,反映在赋学批评上,嵇康《琴赋序》深受魏晋之际玄风的影响,反对前代辞赋在体制旨趣上的陈陈相因,主张以表现“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为目的,是嵇康赋论的主要特征。傅玄《七谟序》,标志着辞赋专体史与风格论的出现,对后来的挚虞、刘勰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公绥“分赋物理,敷演无方”与司马相如“赋家之心”说有相似之点,与陆机“赋体物而浏亮”有会通之处;张华“言浅托深,类微喻大”的观念,引导了正始咏物小赋的创作,二皆表现出了玄学思维对赋学批评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5.
辞赋在明朝呈现出再度兴盛的局面,产生了大量的作家、作品。其中以董越《朝鲜赋》为代表的都邑赋更是超越前代,兼具京都赋、城邑赋、域外赋等多重特征,具有更多、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踪凡教授 《赋学文献论稿》 以元典文献为基本线索,展示了中国赋学文献批评的历史进程与变迁;在赋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取得重要突破,代表中国赋学文献研究的前沿;同时作者或为读者指明路径,或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学界赋学文献研究的典范力作.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打马赋》一文的书写方式是对赋体文学“辨”“尊”传统的继承,代表着作家对赋体雅俗标准与正统思想的重申。从文体内部规范与审美特质的角度看,该赋在艺术上沿袭前代赋体铺采摛文、骈四俪六、结构精巧、限韵等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辨体思维;从赋体文学价值谱系的角度看,该赋在正文、“辞曰”部分明道言志的思想主旨符合古人“赋乃诗骚之源”的文体观念,是靠拢赋之正体而为的尊体结果。  相似文献   

8.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9.
萧统对赋的体认是严格的,他判断一篇作品是否为赋,依据的是作品题目是否称“赋”,这最符合作者原创之意的判定,当然也是狭义的理解。他将骚、颂、七、对问、设论等前人多与赋混用的文体与赋分体独立,各严其域,这有继承前代和同代理论家文体观念的方面,也有他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晋文人大量地创作咏物赋,咏物赋成为他们关注日常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西晋咏物赋题材生活化,描摹事物生动形象,富于理的内涵,与前代的咏物赋相比,西晋咏物赋不仅题材扩大了,在艺术上也有长足的发展。西晋咏物赋的繁荣体现了赋体文学观的发展变化,倾向于征实①,追求穷形尽相,讲究分赋物理等,对后来的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庾信的赋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坛巨擘,然而,他的赋在历代大都被排斥和贬低。庾信赋有与汉大赋不同的风貌,是对汉大赋创作传统的背离,他在继承前代赋体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多有开拓创新,把“含吐性灵”运用在赋的创作中。赋比兴兼用,托物言情,借景抒情,情感抒发成为他的赋作的根本旨趣,他以诗才而为赋,在赋里出现了明显的诗化倾向,并且创作的艺术手法灵活多变。庾信赋集六朝俳赋之大成,直接开唐赋的先声,在赋体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过去学术界对《闲情赋》评价不一,多有贬词。这主要涉及到对主题的不同认识,作者认为,此赋的主题是多重矛盾的统一,但矛盾的主题并不影响它的价值与意义。《闲情赋》在魏晋辞赋中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其主题的思想价值和象征意义;还是在艺术上继承前代优良传统,开拓创新所达到的成就,都堪称一流作品。  相似文献   

13.
宋赋各体(骚体赋、汉大赋、骈赋、文赋)兼备,其中文赋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文赋是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宋代文赋作家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新体文赋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咏物赋在吸取前代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将曹植的这类作品放在建安这个咏物赋发展的转折时期的大背景中考察,指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对全面认识和评价曹植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晋统一王朝的建立,唤起了士大夫文士的中兴期盼,也为大赋的繁荣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并使汉代赋学观在晋代得到接受和传播。对汉代赋学观的接受形成了晋人赋学观的兼容开放与大度;在抒情小赋繁荣之际,大赋勃尔复兴于赋坛,荟萃成为大赋小赋争奇斗艳,各展风姿的绚丽景观,使晋代成为六朝辞赋创作最为繁荣活跃、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清代赋学是对此前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对赋学史上的诸如古、律赋之争等重大的赋学理论问题均作出了理论阐发,并建构了富有体系的律赋理论与古赋理论。回顾评述清代赋学研究的状况,总结其成绩与不足,这对未来的清赋研究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主要从国内与域外两个层面,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及80年代以来两个时段对清代赋学研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寓言杂文,假托动物、植物虚构故事,表达对世事人生的讽刺和批评,鲜明地表现了对六朝咏物赋的学习和借鉴.中唐文风通俗化趋向与魏晋赋风相似相通,使柳宗元在前代文学俗化成果中吸取营养和借鉴成为可能和必然.柳宗元寓言杂文和六朝咏物寓言赋,都摆脱了先秦寓言说理工具的辅助角色,而成为独立、完整、成熟的寓言文学形式;柳宗元的寓言杂文距先秦寓言远,却与六朝寓言咏物赋相当接近,其间的借鉴承传关系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 多事之秋的晋代,既没有汉代那样长期的统一繁荣,也未曾出现过如建安时代以曹氏为中心的文学乐园,而是民族矛盾激烈,王室斗争残酷、阶级冲突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生活在这政治风云多变的斗争旋涡中的赋家,饱经风雨,历尽沧桑,因而这时期的抒情赋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许多新变化,讥刺取代了讽谏,悼亡兼包古今。隐逸赋作蔚然勃兴。忧生嗟时成为多数作家的创作主题,这些都是有别于两汉、曹魏时代抒情赋的特点。总体而论,颂美和哀怨是晋代抒情赋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胡大雷教授的《中古赋学研究》,是目前赋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专著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前人所未曾提出的新观念。其学术视野亦很开阔,对赋学与诗的互动关系有独特的见解。《中古赋学研究》所建构的学术研究体系对古代的文学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