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本质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的教育理论学派或持不同研究方法的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会作出迥然各异的研究界定。把握教学过程本质"本体存在"和"观念存在"的不同意义,在充分肯定各研究学说理论价值、历史地位和应有的合理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教学过程本质观的局限,以现代哲学新思维构建交往实践本质观、生命体验本质观、理解互融本质观和建构生成本质观,从而在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观照教学改革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理论本身的发展,进而给予实践以更加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释意学派指出,口译语言转换过程实际上是"译意"的思维过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脱离原语外壳"、转换语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与依据.文章简述了心理学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各心理学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着重阐述了这三大流派心理学家提出的"试误说"、"强化学说"、"发现式教学法"、"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以及其本身具有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5.
浅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过程中,从梅奥把人当作“社会人”,巴德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有了人本管理理论的研究,研究人的需要和行为、尊人、重视人的发展成为管理研究中的一个主题。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就蕴涵着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肯定地说,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所以现代企业必须突出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9,(2):F0004-F0004
“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责任岗位:叶澜教授)探索和总结“新基础教育”在当代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尤其是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学校新文化创建方面的独特经验和创新理论;探索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中国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中国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理论的可能贡献和贡献方式。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由于对理论与方法的构建与扩展不同,或者对学术观点存有认知偏向等,管理会计研究者会逐步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进而形成相关的学派。围绕管理会计研究学派的形成动因及其研究特征,权变式地调整各学派的范式结构,已成为不同学派之间凝聚力量的源泉或焦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主动强化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功能,突出管理会计研究学派学术研究的宏观转向,应当从产业集群区域的企业管理会计数字化转型,宏观、中观与微观结合的包容性研究等视角入手,优化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积极探索有组织科研的管理会计学派及其共同研究方向,实现管理会计创新与研究学派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学派的文化认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学中国学派与法,美学派不同,它主要关注的是东西异质化的比较研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本从中国学派产生的历史,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以及它的学术实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学派自觉的化认同的比较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近年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热点”,它作为一种经营文化和管理方式实践源于日本,而由美国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并把它作为继传统科学管理、行为主义学派、现代管理学派之后所进入的第四个管理阶段.一九八六年以后,企业文化逐渐在中国“热”了起来,介绍日美企业文化的出版物不断被翻译过来,如迪尔和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威廉·大内的《Z理论》、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等.从一九八七年五月至一九九二年五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召开的省、部、市以上的企业文化研讨会就达60次以上,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也不断地问世.  相似文献   

11.
话语分析研究在形成和发展历程中,根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来源、研究重点的不同,主要形成了四大流派:英美学派((应用)语言学派)、福柯学派、批评话语学派和积极话语学派。本文对各学派研究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对理解话语分析的发生和演变至关重要,同时为国内外话语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探讨相对独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改革思路,提出课程理论形成性考核体系和实践形成性考核体系及其考核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风格多样,有传统二维动画,也有偶动画、剪纸动画等,还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其动画角色的动作表演或借鉴民族传统舞蹈,或来源于传统戏曲表演,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动作相糅合,形成写实、夸张、戏曲等诸多风格,具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学派及其观点评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劳动关系是就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 ,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对象。在现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已有多年 ,并形成了成熟的五大理论学派 :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和激进派。本文评介了这五个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 ,以及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5.
"品评批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批评方法,通过对"品评批评"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品评批评"的批评实践历程以及"品评批评"方法的分析,认为"品评批评"是饱含丰富情感和体验的批评模式,是中国特有的理论模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体现。在当今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不断加强的境遇下,更应该坚持品评批评理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理想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对国际安全的分析,都建立在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上。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国际社会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理想主义学派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洛克"式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国际社会也可以建构一种"康德"式无政府状态。对无政府状态的不同理解也使三大学派给予了不同的维护国际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深圳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打造"深圳学派"的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形成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气派、时代精神、深圳特色的研究群体。本文以就深圳学派概念的发端、发凡、发展的历史轨迹做了梳理,对构建深圳学派的发抒:可能性,也有设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概念体系,进而支撑话语体系的建构。“生命·实践”教育学所构建的学派概念体系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三类:学派全新性概念,如“生命·实践”;学派更新性概念,如“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学派衍生性概念,如“自觉→生命自觉”。相较于其他教育学概念体系而言,“生命·实践”教育学具有自身概念体系的特质——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的“理实观”,主要表现在:在基本位层上以“基本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中的“基本”;以复杂性思维和复杂性理论作为基础的理论“细胞”再生;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之间的“中间地带”提出第三条道路“转化逻辑”。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思想家杨东明不但是北方王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晚明时期气本论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其哲学思想主要有"以气为本"的本体论、"理气断非二物"的理气论、"气质之外无性"的人性论、"本性之善,乃为至善"的性善论、心性合一的心性论。他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气本论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而且还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哲学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明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