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省会》的主人公我,是革命派作家,隔了二十年回到故乡。一面沉浸于甜蜜而又很痛苦的少年时代、青春时代的回忆中,一面面对革命高潮过去后的今天的反动时代,想着在将来能够目睹那幸福的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希望,也已消亡了。被传讯到警察厅后,在那里等我的新任厅长,竟然是大学时代低年的同学,他向我不阴不阳地怀念起一起加入学生运动的伙伴们的事情。带着直面这种嘲讽而又寂寞的人生的我的困惑,小说闭上了幕布。  相似文献   

2.
秋天早已来了,故乡的气候却还在夏天里. 那些特殊的渔夫,便是最好的例证. 那是一些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男女孩子,和十六岁以上的青年以及四五十岁的将近老年的男子.他们像埋伏的哨兵似的,从村前到村后,占据着两道弯弯曲曲的河岸.孩子们五六成群地多在埠头上蹲着,坐着,或者伏着,把头伸在水面上,窥着水中石缝间的鱼虾.他们的钓竿是粗糙的、短小的,用细小的黄铜丝做的小钩,小钩上串着黑色的小蚯蚓,用鸡毛做浮子,用细线穿着.河虾是他们唯一的目的物.有时他们的头相碰了,钓线和钓线相缠了,这个的脚踢翻了那个的虾盆,便互相詈骂起来,厮打起来.青年们三三两两地或站在河滩的浅处,或坐在水车尽头上,或蹲在船边,一边望着水面的浮子,一面时高时低地笑语着.  相似文献   

3.
彭华 《教师》2010,(21):32-32
为了创新习作教学改革,寻找古诗与习作教学的新结合点,我大胆地将古诗《秋思》的改写作为本次习作教学比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章,大多如投枪、似匕首,充满了战斗性和论辩性。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却渗透进了另一种信息,“像这样风格闲淡、自然的文章,在鲁迅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厦大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语),令我们读来感受到“回眸时看小於菟”的脉脉温情。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这时鲁迅已到厦门大学教书。当时处境艰难的鲁迅为什么写作了这么一篇充满着盎然童趣的作品呢?我们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作者当时的创作心理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诗学层面入手,《故乡》是鲁迅以回忆的诗学来批判现代性弊端、探询现代民族国家理想形态的小说。“回忆”不仅构成了鲁迅追寻失去了的童年乐园的真正动因,而且传达了鲁迅在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的立场上重建了古典形态的世界。而且,即便从全球化时代整个人类的“类”的意义上讲,“回忆”所追忆的古典形态世界又是未来人类的一种文明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6.
对王蒙创作长篇小说《这边风景》的时代背景和状况提出补充或修正的看法。对贯穿全书的主人公伊力哈穆形象进行分析,指出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性与典型性。对小说中劳动与青春主题,以及跨文化写作现象进行深刻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故乡雨》由著名词作家赵越作词,著名作曲家禹永一谱曲。该作品歌词淡雅优美,运用了比喻、重复等修辞手法,叙述了游子在外,对故乡的雨和人的想念。歌曲旋律亲切如春风拂面,如丝丝雨滴尽落眼前。本文将对词曲作者进行介绍,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以及在歌曲的歌词艺术美、演唱风格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文学鉴赏作品,通过对黄河浪散文<故乡的榕树>中情与景有机的结合,将眼前物通通经过作者情感的洗濯,然后再用工笔般的精雕细琢地描绘,从而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呈现给读者,为我们寻幽探微般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这对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都提供了规律性的认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故乡》以“变化”作为情节线索。故乡的人变而未变,故乡的风景变而又变,故乡的传统虽坚固却也开始松动。小说揭示了故乡的人剧变和社会凝滞不变的社会根源,批判其国民性,再现了凋敝的农村风景,并于象征性的故乡风景中寄寓期待。流动的现代性生活是小说书写的隐性变化,小说展示了种种现代性生活元素,并期待这种变化带来更多的充满希望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李贽《童心说》之创作缘起,论者多从学术渊源着眼,考究其思想史源流,然甚少有就其具体原因作系统论述者。笔者通过深入阅读相关文献,认为李贽创作《童心说》主要基于三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反驳与回应耿定向;二是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之反拨与发展;三是明末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所作的《故乡》,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重回家乡的故事,描写了回忆中的故乡,感受到了现实的故乡,同时衍生了构建理想故乡的愿望,表达了对于旧世界的不满,以及创造新世界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应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现结合小学三年级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的教学训练设计,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近期,在学校调研,随机听了一节课《故乡》。这是一节最真实的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县语文教师的基本水平。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一、旧知回放与预习检查1.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及学过的作品。2.引导学生回忆小说三要素等文体知识。3.让学生依据资料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15.
《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由端午节的风俗想到端午的鸭蛋再写到家乡的鸭蛋,畅达自然,如行云流水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风俗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杜建芳 《阅读与鉴赏》2007,(3):38-39,34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些提到了他的故乡,所谓S城者也是,有的作品似乎是专门为故乡而写的,如著名的《故乡》。鲁迅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是一种交织着伤感的怀恋和惆怅的离弃的近乎矛盾的心情。因为故乡毕竟是他童年记忆中的一个乐园,虽然儿时的幻梦很快就因家道破落而失落,但回忆起来总还是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哀伤与留恋。不过,在鲁迅的内心深处,温情的回忆却无法最终使他  相似文献   

17.
从一个读者的阅读直觉说,观鲁迅小说,被启蒙者始终处在受审视的低位,他总是把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对立起来,启蒙者似乎就是一个拯救者,被启蒙的人群不堪种种,需要批判。需要启蒙的人群虽然是不幸的,但他们同时又让人很生气。这就造成了二者天然的人格对立,甚至是无解的对立。告诉学生真实的鲁迅和复杂的鲁迅,比告诉学生正确的鲁迅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均遵循"说真实、写实物、叙事实、抒真情"的散文传统.蒙古族汉语散文的创作在恪守散文文体"非虚构性"的限定法则的同时,在其故乡写实中尝试着另一种散文叙述方式,以创作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意味的真实增强了其散文审美的厚度.  相似文献   

19.
《社戏》(节选)与《故乡》均为鲁迅短篇小说名作,两文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均以故乡为母题,均塑造了鲜活灵动的故乡人物形象,均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挚爱和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向往;两文异点亦鲜明。对比解读,会更深刻地体悟到先生乡情小说艺术的精妙与思想的深邃。  相似文献   

20.
苏童在其创作中流露的种种灵气与唯美,与其生长的南方故乡无法分割。文章结合南方特殊的地理风貌及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从苏童作品中缭绕烟雾的神秘苏州河畔、凸显在历史舞台上的女性主人公以及缠绵细腻包含情愫的语言构建,探析苏童在文学史上作为南方作家的独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