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王敦之乱平定后的十数年时间里,陶侃一直坐镇上游荆州,其在东晋初年政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陶侃对于上游建康的忠诚却一直受到怀疑,其有“窥窬之志”的议论在当时就已兴起,千百年来后世史家对此更是聚讼不断。通过分析陶侃政治生涯中的若干片段,认为陶侃或许在司马睿渡江伊始便不为建康方面所信任,而明帝时陶侃出镇荆州也是明帝为了制约王导的无奈之举。《晋书》所载陶侃的“折翼之梦”,或许也正是反映了当时士族群体对于出身寒素的陶侃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背后,则反映了在门阀政治发展的背景下,“士庶有别”观念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2.
陶母教子     
东晋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陶侃,一生勤慎吏职,廉洁自持,功高德劭,被时人比称诸葛亮。他之所以能如此,是与其母志洁行廉的德教分不开的。陶侃年轻时,曾出任渔梁吏(管理鱼场的小官)。他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孝敬之心,便从鱼场装了一坛子咸鱼,派人送给家中的母亲。陶母收到鱼后,不仅不赞赏儿子的孝敬之意,心中反倒惴惴不安起来。她想:儿子刚掌管了这么一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上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人物,东晋的陶侃就是其中之一。说起陶侃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母亲。陶母湛氏对儿子的教育煞费苦心。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遇大雪寄居陶家。陶家贫穷无法招待贵客,陶侃一筹莫展。陶母毅然剪掉头发换了钱,还揭开床铺,把御寒的稻草取出喂范逵的马。要知道,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截发留宾是一种相当于毁身纾难的做法。陶母因此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有很多白手起家的人物,东晋的陶侃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惜分阴     
谚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东晋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陶侃认为这还不足以说明光阴的可贵,他希望人人都要“惜分阴”。陶侃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勤于职务。千头万绪,从无疏漏;书往信来,都是亲手执笔;亲友来访或百姓状告,亲自接待。他常对部下说:“大禹是圣人,他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像你我普通的人,应该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曾做过大司马、领长沙郡公的陶侃。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城太守。虽是世代官宦之家,但他8岁丧父,12岁丧母,家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出身,并非某些资料所言"庶族寒门"。其家族三代为官: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做过地方太守(可能是祖荫)。如此,陶渊明属货真价实的贵族血统了。陶渊明九岁丧父,家道中落是事实,但幼年在外祖父家长大的经历,又让他学养修为都高于常人。他的外祖父孟嘉是当时名士,陶渊明从小耳濡目染,既学外祖父染酒,又得外祖父诗书之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365——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我国东晋时期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他的曾祖据说就是晋大司马陶侃,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生活颇为艰苦。他少年时代受到儒家思想影  相似文献   

9.
动手又动脑     
人活着,要动脑又动手,才算有真本事.陶行知说,动手先要动脑.东晋有个官叫陶侃,为强身健体,每天早晚把砖由屋内搬出,然后再搬进去,他虽然工作,却不是真动手,因为他不靠搬砖吃饭,而是靠做官吃饭.这不是真的动手,这样的动手只有对自己有益,对大众无利.  相似文献   

10.
东晋时,江州刺史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军,联军的盟主是征西将军陶侃。战争刚开始时,叛军的实力很强大,联军缺少粮食,接连打了好几场败仗。  相似文献   

11.
退鱼教子     
1.陶侃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他小时候家 里穷困,全靠母亲湛氏起早摸黑,纺纱 织布,维持生计。 我一定用功读 ,来报答娘的大 曦辗蓟例… { l 豁 { ! ‘,叨、州卜、 星奎台 了-卜、l { { i ]/ { 主 赢 溯 :一.-二二〔二丁一..一 臃 乌盟)篡(嘿集l龚瞥·搞 { { 琪 . 薰 泄 狭 鲤才 二吮竺竺二;丁二二二器二二二 淤 6.母亲的信使他又惭愧又痛心。 7.陶侃的官职逐渐升迁,但他的母 亲湛氏仍留在家中,过着俭朴的 生活。 黔 资‘毛:价 驴 {巍窦 冲 ,厂O 参 欺 燕熟洪摊脚 蒸 黔髯撇羚鲜 气户卜 二,{‘, 8.以后,他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训,努!9.有一年冬天,…  相似文献   

12.
<正>东晋苏峻之乱后,王导居扬以辅政。时成帝幼冲,大权一归于导。这颇为荆州刺史陶侃、庾亮所忌恨。《晋书·庾亮传》云:“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咨鉴,……鉴又不许,故其事得息。”按,东晋荆州处上流形胜,地广兵强,实力在扬州之上。郗鉴时为徐兖刺史,驻京口。陶、庾欲废王导、却因郗鉴阻拦而  相似文献   

13.
手机     
陶侃坐在教室西北角的座位上,一脸奸笑地注视着讲台上那个瘦弱的身影。老师环视了一遍教室,指着陶侃旁边空空的座位,推了推身边瘦小的男孩,低声说:“去,徐意坐那儿。”那个小瘦子迟疑了一下,抿了抿嘴唇,拖着大大的黑书包,一步三晃悠地挪到了陶侃身边。陶侃冲他咧了咧嘴以示友好,小瘦子伸出了一只骷髅一样瘦小冰冷的手,用力地握了握陶侃那只白白胖胖的小手。陶侃有点受宠若惊,连忙欠了欠身子。“我叫徐意,新转过来的,你呢?”那个小瘦子压低了声音,用一双亮晶晶清澈的小眼睛,从厚厚的镜片后面盯着陶侃白白胖胖的小脸。陶侃“扑哧”一声笑了出…  相似文献   

14.
《娄底师专学报》2011,(6):68-72
《桃花源记》并非纯虚构之作,它是以湖南古梅山峒及其傩坛"桃源洞"为原型,由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任武冈令时的见闻及结合当时的一些笔记小说素材,所创作的一篇寄托了陶渊明对东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自然村落,而是指整个古梅山峒区。  相似文献   

15.
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争战。其时,护军将军庾亮的声势最大,他职掌中央大权,凡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当时,东晋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到江州穴今九江雪任刺史。东晋咸和二年穴327雪,历阳穴今和县雪镇将苏峻联合寿春穴今寿县雪镇将祖约率师进犯建康穴今南京雪。温峤得到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作好各种准备。面号召将士们作好各种准备。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唯恐握有重的荆州刺使陶侃乘虚东下,于是不顾个人安危,从局出发,命温峤按兵江州,即九江,…  相似文献   

16.
东晋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相对于艺术的繁盛,东晋的诗歌则有相对衰落之态。原因有:一、东晋文坛吹起的一股玄学之风,减少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激情;二、东晋文人偏安江左的苟且心态,对东晋文学也有直接影响;三、东晋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诗歌的创作群体缺乏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说过的话。“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指弯腰鞠躬,全句意为不因为求取微薄的俸禄而向上司卑躬屈膝,它反映了陶渊明的清高与孤傲。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年轻时品德高尚,博学而善于写诗作文,但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他对现实极为不满。因为家庭贫困,出任过两次地方小官,终因看不惯官场的恶习而辞职了。  相似文献   

18.
孙阳 《语文天地》2015,(10):19-20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现他志向与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写作背景时,许多资料都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久,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躬耕田园。而且普遍认为,五斗米为当时县令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贪恋官位而向污浊的官场低头,有力地表现了他不慕权势的高贵气节。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隐居背后的政治隐情。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将,要了解  相似文献   

19.
陶侃搬砖     
<正>(陶)侃1在州无事,辄2朝运百甓3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4优逸5,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六》)【注释】1侃:东晋大臣陶侃,著名军事将领。2辄:总是,就。3甓(pì):砖。4尔:如此。5优逸:闲适。【今译】陶侃在广州无政事时,  相似文献   

20.
陶侃评传     
曩读《晋书斠注》,曾稍留意于陶侃资料,今取其似尚可达者数端,衍为评传。原其意本不必在陶某,亦不敢望于两晋史事有一斑之得,盖在于截取机体一点制成切片,以试作观察报告也。(一)到洛阳去陶侃,鄱阳人,公元二五九年生于吴国扬武将军陶丹家中,母亲湛氏,邻郡豫章新淦人,是陶丹的妾。关于陶丹,我们所知极少,仅从《北堂书钞》引《晋中兴书》知道他是吴国边将,又从《晋书》卷八十一《朱伺传》知道吴国有名牙门将叫陶丹,朱伺曾做过他的“给使”。陶侃“幼孤贫”,但他有位好母亲,激励和帮助他摆脱“贫贱”的处境。在《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中有《陶侃母湛氏》的专传,作为封建妇女的典范,湛氏是名扬后世的。陶侃廿二岁时,晋平吴,中国重又统一了。但是,这对吴国青年的政治前途却投下一道阴影。晋平吴后曾采取过这样一系列措施,皆见于《晋书》卷三《武帝本纪》太康元年条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