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泛滥,文化经典也被纳入“戏改”范围。文化经典具有被接受大众认可的历史价值,不容许被轻易戏改,红色经典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官方历史的某种程度上的首肯,改编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从唯物史观的视阈出发对文艺经典的历史认同与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越界扩张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艺作为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最典型的实践形态,秉承五四文化运动逻辑,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同时,延安文艺在接纳西式“歌剧”的形态重构中,不断进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文艺生产。延安歌剧是延安文艺运动高潮的文化艺术形态,由西方引入到不断本土化的嬗变过程,也正是延安文艺自身不断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缩影。延安文艺不仅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指导,还受到多重话语碰撞融合的影响,具有多质的特点。延安歌剧以现代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接壤,不断进行嬗变发展,体现了延安文艺在多重因素下促成的“历史多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问题。论文首先反思了文学与政治关系从“政治化”到“非政治化”再到“泛政治化”的历史演变,接下来说明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正常的积极的政治功能,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话语权力,论文进而对文化研究和文化政治批判的魔力与局限作了全面的解析,最后初步从学理上论述了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关涉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文艺与生态的融合有益于开拓文艺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文艺生态的伦理之思》一书从生态伦理的视野对文艺进行学理解读、融合分析和逻辑体系构建,创新性地回答了文艺生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系统链接式问题。该书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实践论,从文艺生态的学科性质、范畴界定、内涵解读等考证出发,鞭辟入里地论证了文艺生态与生态伦理耦合的应然性;厘清了文艺生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挖掘提炼“仁民爱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等文艺生态核心思想,作为文艺创作、文艺队伍建设和文艺评鉴的生态遵循、生态智慧和生态启示。最后,该书从文艺消费、文艺功能、文艺创新和网络文艺建设等方面,阐述构建科学文艺生态体系的具体路径,探讨文艺生态的发展前瞻与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他的文艺论述,坚持“两个结合”,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文艺实践的现实需要,广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批判性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文艺经国”论,站在民族大业、国家治理的高度,强调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创造性地转换了中国古代的“文以载道”论,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应载爱国主义之道,追求真善美的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创新性化用了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论,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邦本统一观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人民文艺观;综合性地融汇了中国古代的“文艺创新”论,认为文艺的生命在于创新,文艺创新是一项综合性活动,文艺创新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的产生过程,从文化品类的生成与流变看,主要表现为典籍文化在大众通俗文化中的消解与重构。从《三国志》到“裴注”可视为一种典籍文化的形成与内容和形式的扩展;多种通俗文艺形式的介入表现为典籍文化的消解;罗贯中及毛氏父子的定本,标志着新型典籍文化的重构和确立。  相似文献   

7.
中外译学界对多元系统论的诸多批评都指向该理论中的术语和概念问题。本文以多元系统论中“经典化”这一并不显见却极为重要的概念为出发点,尝试对该理论中的术语和概念评价问题作出回应。通过重读“经典化”概念,追溯其提出的时代语境,发现多元系统论中的“经典化”概念尽管来源于从俄国形式主义,但由此衍生出“非经典化”、“静态经典”、“动态经典”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是对当时文化研究浪潮的呼应,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而且还使译学界注意到以往被忽略的诸多文学形式,从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时空维度。多元系统论中“经典化”概念不仅仅只是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简单挪用,而是在对其明确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绎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周扬在文艺表现上的两重性被称之为“周扬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周扬在其个人思想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0世纪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性、特殊性及先进性。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艺在文化转型期的先导作用是今天解读“周扬现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根据文化层次与审美趣味,20世纪中国文学可划分为鲁迅类型、老舍类型及赵树理类型,他们分别代表了读者群文化高、中、低三个层面。毛泽东经典文艺论著中的“民族形式”理论正是从读者群文化的不同层面展开,它与本世纪文学创作的实际基本吻合并起着指导与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数学文化逐步开始“从书斋、象牙塔走进中小学课堂”。借鉴汪晓勤教授的观点,尝试运用附加、复制、顺应、重构这四种方式将数学文化融入计算教学中。具体包括:附加,让计算课多一些“故事”;复制,让计算课对话“经典”;顺应,让计算课“穿越”历史;重构,让计算课重新“发生”。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改编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文艺现象,从产生、沉浮,再到现在的重构阶段,都有着特有的艺术魅力,使观众在深受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感染的同时,获得尽可能多的美的享受。然而,由于受到“简单的移植照搬,盲目编写,追求商业炒作”等影响,它也存在时代的局限与不足。红色经典的改编,应尊重原著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以及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话植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上,很多广泛流传的神话已经成为经典,渗透到各国文学、文化领域。“重述神话”这样一个主题,呼应了当下“神话复兴”和“重构经典”的潮流。现以“重述神话”已出版的几部作品为例,从文本指向和意义指向的角度分析“重述神话”现象的狂欢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5.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紧随现代化的征程,广西文化人继往开来.不断前进。新时期尤其最近10年以来,广西文化人更加奋发图强,创造了低地崛起、“蛙跳”突进的文化业绩,创造了一种文化可以超越经济率先发展的新模式,这不能不说令世人瞩目! 有人士断言:广西文学(文化)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发现。 编者想接着说:有了发现,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创造;创造是根本。 出于“更好地发现”知“进一步创造”“广西文化”的目的,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起重点推出本特设新栏目——“广西文艺理论家论坛”。 栏目的设置居于这样的主旨:选择本省文艺理论高端,纵谈广西文化建设问题;利用高校学刊提供学术阵地,发挥“集束威力”的科研效应;开拓本省人文理论研究新领域。打造广西·南专学报栏目品牌;从舆论和理论上强力支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强省”策略。 本栏目将主要以专题形式长期集中发表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新近的有关广西文化艺术方面研究(或时评)的力作。同时,也欢迎非该协会会员但对这方面问题却同样有着“专一家级”研究的自然来稿。所谓“专家级”,我们认为,无非是对问题有着长期关注、深入研究而后所能达到的一定见识程度。所以,但凡着力于广西文化艺术建设问题研究所得收获,哪怕仅是“一孔”但确实是“真知灼见”的,不拘长短,不拘形式,愿意投稿本专栏者,我们将一概真诚欢迎! 本期本栏目首先以“文学桂军论”为总题,集中发表了主要由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撰写并于“2007'广西文艺论坛暨《文学桂军论》研讨会”上宣读的部分发言和研讨会综述。专家们对“文学桂军”及其对于广西文化建设意义的发现和评价,确实能让编者豁然开朗。希望这样的阅读反映能得到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7.
经典马克思主义确立文艺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迥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别从意识形态视角和美学视角对“正统”原典进行了突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流变丰富了自身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艺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为和谐人生和谐社会的文艺,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有着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和谐文艺创作是时代赋予我国文艺家的庄严责任和神圣使命。进步的文艺家要深入生活,坚持“三贴近”,用充满崇高理想和希望、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时代风尚的进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创作,积极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有过令人瞩目辉煌的文艺皖军。在新世纪里,应该很好把握住当前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用真心真情创作出“为人生”“有意味”的优秀作品,传播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在推进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文艺皖军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孟悦的《(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一文从大众文化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革命文学经典的局限性,寻找文本在新文化、通俗文化、政治文化等不同文化之间经历的话语摩擦、对峙、冲突与碰撞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研究方法对于研读十七年文学以及文学史中关于“经典”文本书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民族,而“经典”与“礼仪”更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近年来,我园本着探究如何在幼儿教育领域传承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研理念,将“经典”与“礼仪”教育融为一体,开展“诵经典、习礼仪,诵经典、识博文”的经典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