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法国大革命演变为拿破仑战争 ,英法两国互相使用封锁政策扼制对方 ,危及了中立国的经济利益。美国于 180 7年颁布了《禁运法案》。《禁运法案》的实施非但未能有效抵制“封锁”政策 ,反而沉重地打击了美国自身的对外贸易 ,对农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长远看 ,《禁运法案》的颁布及实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政治上 ,民主共和党人长期执政 ,创造了国内少有的和平政治环境 ,为“和睦时期”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经济上 ,东北部制造业逐渐兴起 ,为 19世纪 6 0年代工业化率先在那里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如何判断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本文认为判断的标准有两个 :第一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如果”的生产关系标准 ;第二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这两个标准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 ,指导着改革的实践 ,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反“左”防右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工》2009,(4):47-47
《中国改革报》近日刊登文章说,改革与开放,是一对孪生兄弟。改革要求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开放不足,必然影响改革进程。开放,在前30年主要是“对外”开放,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中国历史上还有更长期的“对内”封锁的封建体制。“对内”封锁。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人民群众封锁,一是对异己利益方封锁。这两种对内封锁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惯性以及相应的机制形式,从“皇权至上”到官场“小圈子”,都是其表现形式。其风气影响至今。比如有些地区、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我国著作权采用列举方式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事项。网络环境下,这一判断标准已很难适用。因此,我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可以在传统模式基础之上,借鉴美国判断合理使用的标准来判断使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即使用目的与性质、被利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数量与重要性、使用对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蹊 《初中生辅导》2022,(10):42-46
<正>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在课堂上一起环游世界,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例如:世界可以分为大洲;大洲可以分为不同地区;地区又包含许多国家,国家内部又包含省、市等多个层级的行政区。本学期我们主要认识“大洲”“地区”“国家”这三种尺度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就业促进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暨职业培训指导与就业促进中心”体系,是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封锁和地区间封锁,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牵牛鼻子工程”。  相似文献   

7.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判断改革的成功与失败?本文认为判断的标准有两个:第一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如果”的生产关系标准;第二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这两个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指导着改革的实践,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反“左”防右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每每讲到张爱玲的《封锁》,就想起那个比喻“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往前移──”。这句话总提醒着我,让我对生活多一层警醒。《封锁》要写的其实不是封锁时的故事,她要写的,她真想表现的是“封锁”外的那些东西,那些细节,而封锁中的故事,不过是个陪衬。封锁了,电车里的一群人中,“零零落落也有人说句把话”,有人“下结论道:‘总而言之,他别的毛病没有,就吃亏在不会做人。’另一个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说他不会做人,他把上头敷衍得挺好的呢,’”又有“长得颇像兄妹的中年夫妇…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新兴产业短视频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短视频领域内的侵权乱象频发。通过探讨其合理使用部分的认定问题,用以完善著作权侵权保护制度。在判断合理使用时,应依据法律规定,明确二次短视频合理使用的原则性判断标准,明确综合考量引用部分的“质”与“量”判断标准,同时将转换性使用纳入原则性判断标准,以期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二次创作,为日常创作或司法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标尺,促进二次创作短视频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语料为基础,以“看来”的主观化进程为重点,对现代汉语中以“在……看来”为代表的“XP看来”句式和以“从……来看”为代表的“XP来看”句式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它们的使用规律:前者以引导判断主体为常,后者以引导判断依据为常。判断主体与判断依据都属于判断的出发点,两者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存在着中间地带的。文章还运用了类型学上的介词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Goal>Source>Path”原则对这两种句式的用法共通与差异之处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真理标准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本文反思历史与现实,认为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仍然是能否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把“三个有利于”做为根本的判断标准。文章还分析了传统的“实用理性”的问题,提出了实用理性向“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转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人们对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论述。看法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即社会本位论;一是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即个人本位论。以上两方面论及的教育目的,可以说,只是价值判断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教育目的之问题,除了价值判断教育目的以外,还存在着事实判断的教育目的。我们遂把价值判断的教育目的称为“应有教育目的”,而把事实判断的教育目的称为“教育活动当事人教育目的”。那么,应有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当事人教育目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由于“真实的教育目的存在于千百万教育过程当事人的教育行为之中”,我们又如何使应有教育目的转化成教育活动当事人的教育目的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种种误解和疑问,围绕“三个有利于”是价值判断标准而非性质判断依据的中心论题展开,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如何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应如何准确地理解、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三个问题。阐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语言处理要求我们能给“词”下一个既符合人类语言共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明确的定义。以往对“词”的界定多着眼于语言教学 ,既缺乏明晰性、可操作性 ,又带有狭隘的语言特异性 ,难以满足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需要。本文认为 ,“词”的界定首先应当确立语法单位的功能层级 ,而后才能把笼统的“单用”分化为不同层级的单用标准 ,并在区别“词汇词”和“语法词”的前提之下找到适用于大多数语言的界定“词”的标准 ,即 :能否在句法层级上单用。文章最后以英语中“词”的界定为例讨论了这一标准在具体运用时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相信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于汉语。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积极行动纠纷的司法审查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典型判例,探讨积极行动在美国高等教育录取政策中的具体内容及表现类型,并以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为基准,对司法审查高等教育积极录取政策的态度与具体标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悬垂分词” (DanglingParticiple) ,又叫做“无依着分词” (UnattachedParticiple) ,指 -ing分词或 -ed分词结构在句中找不到它的逻辑主语 ,因而处于一种“悬垂”状态 ,即“无依着”状态。由于悬垂分词是个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 ,如果没有对它作过深入全面的了解或掌握判断悬垂分词对与错的标准 ,在理解和使用时就可能出差错 ,本文将对悬垂分词的误用以及其可接受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中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进入阅读便打开了一扇扇文学窗口、文化窗口、文明窗口,在此,我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自己的“精神”底子。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不是所有信息都是有用信息,判断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读者的阅读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伟军  武萌 《文教资料》2006,(15):166-167
肯定与否定是语言的两个基本问题。在汉语中,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但在日语中却存在既能表示肯定又能表示否定的词,本文中我们称其为“双性判断词”。  相似文献   

20.
赵志 《四川教育》2010,(7):39-39
多媒体课件初登教学的“大雅之堂”时,琳琅满目、五彩缤纷让人惊艳,于是纷纷效仿。一段时间,判断课堂是“新”还是“旧”的标准就是有无课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人对课件的价值提出了怀疑,认为有课件的课就是作秀,就是华而不实。在笔者看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