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公案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的,本文从艺术性、思想性、侦破手段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与《三侠五义》是同一时代孕育出的两部伟大作品,都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就两部作品所具有的共性、个性,以及它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分析,并就二者的优劣得失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公案小说中清官形象的塑造成为作品表现的重点和亮点,并成为寄托蒲松龄吏治思想、法制理念的形象载体。在这些清官身上都体现出共同的群体特性:即仁爱为本,实心为政的治狱理念;注重实据,明察细辨的治狱作风;巧于智赚,精于推断的治狱能力。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反映科举黑暗的小说虽不占主流,却与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而屡屡"困于场屋"的经历有关。蒲松龄对出生寒微、"才名冠一时"而屡试不第的书生充满同情,借"鬼狐史"来张扬他们的人生价值,抒写心灵的酸楚;对幸进的"凡庸"之流无情地讽刺;对"鼻目双盲"的主考官辛辣地嘲讽。  相似文献   

5.
聊斋“异史氏曰”是作家创造意识的自我张扬,对自己孕育的形象世界作论析,每多独特发现,并包含创作与接受的理性机微,其文或议论骇世,或叙事论证生动,或抒情,讽刺多姿多彩,对寓意深邃的象征本文,更能点出文思隐曲之处。其显现原初表达的特有含义,能加深受众对聊斋本文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林敏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6):74-77,87
宋慈的《洗冤集录》作为应用性的法医学著作,适应了文艺世俗化的发展要求,向大众通俗读物公案小说的文体变迁。作品拥有一个洗冤禁暴、谨慎细致、清正廉洁的统一的叙述者形象,以“取证”作为叙述的核心事件,且“取证”事件的叙述具有故事的意义。后世的公案小说虽然不再赋予叙述者以重要地位,却在其核心人物“清官”中继承了这一叙述者形象,但是“取证”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却大大降低了。  相似文献   

7.
洪迈《夷坚志》中有数量众多的公案小说,这些作品以曲折机巧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悬疑,生动细腻的笔墨,再现了宋代动乱社会发生的一件件骇人听闻的惨案,既反映了凶盗强贼的残暴狰狞,暴露了贪官污吏的贪婪无耻,又讴歌了清官能吏的机智敏睿,揭示了公平公正的缺失、朝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都非常高,成为《夷坚志》这部宏大小说集中重要的作品类型和主题之一,并对明清公案小说的创作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代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学言小说的顶峰之作,作品不但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而且还讲述了许多生活哲理,对人们的生活起了极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虽说是一个“痴”,作者却用了不同的笔墨,  相似文献   

10.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文献   

11.
知己之情,是历来中国文人士子普遍渴求的情结。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一些作品中,也流露出对知音之赏、知己之感的渴望。作者将内心的孤愤寄托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不仅是叙事结束后的简单评论,更是作者蒲松龄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包括三类:一是感物而起,情以物出;二是叙史述事,融情入事;三是析理阐义,寓情于理。这些抒情方式,表现了蒲松龄无限的倾慕、无情的揭露、辛辣的讽刺、善意的规劝等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13.
《萤窗异草》历来被认为是一部仿《聊斋》之作,它承袭《聊斋》的题材、语言等,但又有意识地运用多种叙事技巧,从而创作出更为曲折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萤窗异草》的叙事程式、叙事时间与叙事结构,将之与《聊斋》对比,认为长白浩歌子在叙事手法上有所创新,体现了清代小说叙事在模仿之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努力,也推进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4.
对《聊斋志异》中名词用作装语的现象作究尽性考察和陈述,并据此对有关通说稍作补正。  相似文献   

15.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李德裕和韦执谊两人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于是,在祭祀韦执谊青冢之际,李德裕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表达了对韦执谊的无限思念。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许多唐代贬官,为海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南岛的后裔问题,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谜团。  相似文献   

16.
文言短篇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到宋元已一蹶不振。然而进入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异峰突起,取得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从科场失意的经历、不同凡俗的才华、孤介峭直的性格三个方面探讨了蒲松龄这一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任何学术研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某种范式 ,我国的法律语言的研究范式自最初的“语修逻分析”后 ,先后出现了“风格分析”、“语体分析”、“话语分析”等等范式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分析”。基于言语行为的法律语言研究意味着 :任何“言语行为”在根本上都是人类“行为”的一种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行为都有其运用的规则 ,任何“行为”的规则都是由这一行为的本质所内在地规定的 ,要分析一种“言语行为” ,首先就要从分析这一“行为”的规定性开始。由此 ,需要首先对“法律”这一行为充分加以定义 ,才能获得“法律言语行为”的充分定义 ;得到“法律言语行为”的充分定义 ,才能逻辑性地区分“法律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 ;并由此定义推导出法律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法典准则、程序准则、话语权准则、一致性准则、证据准则、时间准则、易读准则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生效,这部新公司法的亮点之一是开始注重权利的平衡,这点恰恰是1993年公司法所忽略的。在平衡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利益方面,新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一直备受关注,该款允许法院在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并给债权人带来严重损害的时候揭开法人的"面纱",或者称为否认法人人格。英国是最早产生法人格否定的判例法的国家之一,其制度相对较为完善,英国公司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是通过一系列成文法和判例确定的,而中国公司法仅用了一款对揭开公司"面纱"进行了规定,难免用语过于模糊和概括。因此,文章试图从英国公司法角度对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的伦理意蕴是十分丰富的,其中许多故事借用了佛教的轮回报应和末日审判情节,对人世和冥界的善恶进行了公正无私的审判。对神灵礼敬与否,官员和百姓的善恶之行都将在末日审判时得到应有的赏罚,这种审判正是蒲松龄伦理思想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清朝初年民间真实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的《审判》是以法律为主题的经典作品,是一部关于"审判"的小说。小说从多个层面凸现了法律主题,以高度的艺术性,从现实的、道德的和哲学的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体制进行了考问。本文试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小说中的"审判"为切入点,对《审判》法律主题的多重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