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报社记者到电视主持人王小丫
来自巴山蜀水的凉山彝族地区,她出生在一个6口之家,父亲是位从事三十多年报业的新闻工作者,母亲是位普通的机关干部。巴山蜀水孕育了她的灵性,和许多优秀的女孩一样,她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学的是经济专业,毕业后在四川一家经济类报纸当了6年的经济记者。王小丫回忆说:“当时报纸经营不景气,基本快要垮了,老总告诉我们要自谋生路。 相似文献
2.
据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统计:截至1988年底,我省已有13名知识分子获得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职称(包括已退出第一线的和已调作行政工作的同志);还有188名同志获得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职称。 相似文献
3.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4.
初次订阅《军事记者》是2006年8月,一次闲暇之余,在翻阅《解放军报》时无意间看到了第547期《军事记者》的目录,瞬间我就被那些标题吸引住了。于是,我便与《军事记者》“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5.
老范走了!
电话里,那温煦的声音,还言犹在耳;对时文的评说,还仿佛娓娓道来;亲手挥毫的山水,还墨迹淋漓--这样一个智慧、柔韧而生机勃勃的生命,总以为会陪伴我们许久,怎么,就忽然天人永隔了?! 相似文献
6.
1961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合衣靠被而眠,平静地告别了人生。然而,知情的人都清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徐凌霄——一个不该为后世所淡忘的名字;一个曾与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而响遍了全中国的名字。 1986年,徐凌霄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名门望族之家。曾在光绪戊戍变法中做过新党的徐家二伯徐仁铸嘱咐后辈:做官救不了中国,还是先造舆论,共同研究治国救民的实学,以唤民众。徐凌霄从小受这样一个环境熏陶,濡染很深。12岁那年,徐凌霄两考名列榜首,因无意仕途,便进了山东高等学府,攻读土木工程。一次,他赴长江考察桥梁工程,深为官场黑 相似文献
7.
8.
9.
一些人豪迈地打点行装,开始了下一个旅程。一些人的身影,悲壮地消失在征途的烟尘中。还有少数人,沉重地堕落了……但传媒人的故事将永远说下去!不管天上有乌云还是太阳,传媒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生动的。而传媒人的脚步,总是那样的来去匆匆,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10.
11.
近几年来,我每年发稿一直在70篇以上。不知底细的朋友,以为我是吃记者饭的。其实,我是在农行办公室送走一个个太阳的。我写稿的时间大都在午后、晚上和星期天,甚至连回家途中也不放过采写的机会。前年年初,听一位同志给盛湾营业所打电话,说该所被评为农行地区信贷管理达标单位,要他们写个经验材料。我趁回家机会,拐到盛湾调查采访。稿子寄出后,很快被4家新闻单位采用。前年夏收前夕,我行就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问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这在我行已是第三年这样做,原认为是件平常事,没新闻价值,没报道。省分行曹行长来我行得知这事后,大加赞赏,准备在全省农行系统推广。我迅速动笔写稿,很快在河南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作为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名记者,俞颂华的名字鲜为人知,应该说是件憾事。新近我得到了一本北京晨报社1924年9月出版的系列丛书《游记第二集》,即《赤俄见闻记》,这是俞颂华的旅俄通讯集。 1920年,俞颂华一行三人访问苏俄,担任驻苏记者。很长一段时期,我和别人一样,只知道瞿秋白是中国第一个访问十月革命后苏俄的人,而不知道同行者还有俞颂华、李宗武。其实,瞿秋白早在《俄乡纪程》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途中……和颂华商量调查俄罗斯的方法。新闻记者的职任,照实说来,我是无能力的;颂华说:‘我们此行,本是无牛则赖犬耕,尽我们自己的力量罢了。’……我与颂华说,请他负通信事务指导的责任,我当竭力帮助,——成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刘杰敏是沈阳日报摄影部副主任、年轻的主任记者。多次参加重大报道,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照片。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兼沈阳市委书记张国光曾说:“沈阳日报头版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除了我就是刘杰敏了。”此话虽为戏言,但却是对刘杰敏工作的真实评价。 刘杰敏当记者十余年,获得了不少“先进”、“模范”的殊荣,今年,他又被评为沈阳市十佳记者。熟悉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这些荣誉是玩命干出来的,当之无愧。 辽宁省位于低洼的平原地带,辽河、浑河、蒲河等几条大河流经其境,洪涝灾害较多,抗洪抢险的任务十分繁重。每遇灾情,刘杰敏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水势虽大,有的坝段只有一米多宽,在泥泞的堤坝上驾驶摩托车如同演杂技一样。但他依然驾驶摩托车奔来跑去,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 一次在辽中采访,上涨的河水淹没了通向险段的道路,他只好推着摩托车在齐腰深的泥水中艰难地行走。由于多日劳累,没推出几十米就连人带车一头扎进烂泥塘,摩托车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幸亏被抢险队员及时发现,将他抬了出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