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丛书,最近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丛书以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为切入点,将宏观研究视野拓展和微观研究层面深入结合起来,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研究丛书,最近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丛书共计18种,每种30万字左右。全套丛书以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互动为主轴,从各个角度探索了政治与社会变迁的辩证发展关系,既促进了中国近代现政治史研究的深入,又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对于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尤努力  相似文献   

3.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郭学旺教授撰写的《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书 ,在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这是郭学旺教授继《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变迁》、《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之后研究“伟人与社会变迁”的又一部专著。《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书分为 10章 ,31万余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为指导 ,从动态角度观察和研究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作用。作者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研究的成果 ,理出了…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初步建立起现代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奠定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基础,仍是中国步入现代国家并真正巩固现代上层政治的必需。卸任临时大总统至二次革命前,孙中山作为在野的政治人物,其言行显示了培植共和社会基础的努力。孙中山将眼光转向民众,提升民众在新的政治结构中的能力和素质;鼓励实业、发展交通,为现代政治提供社会的大生产的经济基础;倡导社会建设,发展地方自治,寻求实现现代政治的有效途径。从大历史的视角看,孙中山是当时中国一流政治人物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代表,其建设主张对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清外交官群体,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可惜学界较少关注。令人欣慰的是,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中山大学历史系梁碧莹教授的新著《艰难的外交——晚清中国驻美公使研究》,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6.
经过4年的努力,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20世纪新疆史论丛——新疆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以下简答《论丛》)终于完成了。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论丛》以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世纪伟人为主线,展开论述20世纪新疆史。 《论丛》汇集了25篇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疆,有“辛亥革命在新疆的胜利和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对新疆的影响》、《毛泽东与新疆》、《论苏联、共产国际与新  相似文献   

7.
<正>自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我一直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根据陈旭麓教授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念和思路,边教学,边进行多项专题研究。翁同龢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还在我读研究生时,陈旭麓教授正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约,主编《中国近代历史》小丛书,经他同意遂选择翁同龢这个人物展开研究。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30多年。现在将研究的情况略作总结,并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我对翁同龢这个人物,起先可以说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实现首次合作70周年。为了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展望未来的前程,广东省高校系统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SO余人,齐集惠州大学,隆重纪念首次国共合作7O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C主任张同新教授,应邀专程到会作了题为“从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看国共关系的新发展”的专题报告,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登南大学郑应治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郭铁树木授、惠州大学叶洪添教授等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和专题发言。大会收到论文38篇。与会者对首次…  相似文献   

9.
陈周棠教授     
陈周棠,河南省荥阳县人,生于1928年。195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长期在我校任教。1985年升任教授。先后兼任历史系副主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研究室主任;校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会长;广东史学会、方志学会、康梁研究会、孙中山研究会、孙中山基金会理事;《岭南丛书》、《珠江志》、《太平天国大辞典》编委,沿海版中学历史教材编委会主编、广东《太平天国丛书》主编。先后讲  相似文献   

10.
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共两党的关系阎树恒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形成的,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使国共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共两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尽管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完成其...  相似文献   

11.
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评价,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尊孔与反孔这两条线索持续贯穿于思想文化战线,并常常与复杂的政治斗争纠结在一起,演变成政治影响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的综合社会文化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缜密研究并合理评价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史学界进入21世纪后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林甘泉教授主编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以煌煌50余万字,对孔子及其思想在20世纪的历史命运,从政治、理论和学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解答了不少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缺憾.  相似文献   

12.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是世界风云变幻、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坚持以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自己的建国主张,使社会主义成为一个世纪来中国发展的主线。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以各自独特的理论风格和创新精神,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实现着对前人的超越,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8,(3):55-55
本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次起义、“苏报案”、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点评。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中学教师最近集体编写了一套通俗历史课外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这套小丛书现在正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小丛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工人运动、农民战争、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创造等祖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二)辛亥革命以来一些革命先烈,如孙中山、李大钊等的传记;(三)从秦末到太平天国革命以来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如陈胜、吴广、黄巢和李自成等的传记;(四)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的传记;(五)少数民族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清代苗民起义、云南回民  相似文献   

16.
近期,由李继凯教授主持完成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正式结项,其结项成果《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被纳入"五色石丛书"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大现代"的文化史、文学史观出发,用"文化创造"这个标尺来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价值。著者选取"文化创造"作为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独特视角和尺度,彰显了一个全新的阐释体系和一个尚未受到重视的文化视阈。在这个坐标系中,横轴是沿着20世纪时间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丛书作者十年学术“求索”的概括总结,表达了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现代化,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等学界关注的理论问题的独到性认识。文章还对“现代化与中国传播研究”丛书的学术特色作了归纳,认为在研究的方式方法上,该丛书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首先,是把中国的传播放置在百年中国历史文化环境中来研究,甚至放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和20世纪世界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来研究,探析它的历史本质与文化底蕴;其次,是追求多学科的整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特点和文化特色。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中的主要领导者,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的观点,首次界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些结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称谓变化。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一直根据国共关系的变化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断更新对辛亥革命现实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与前瞻——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一书,是李毅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以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为线索,坚持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道路上种种不同思想文化派别进行梳理、总结,挖掘不同文化派别积极、合理的思想,批判其虚妄之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以及“西学”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20世纪中国历史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深入,政治传播研究作为一个跨越了传播学、历史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旨趣.本文拟对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历史脉络、理论流派、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构建等作一梳理和述评,以期为方兴未艾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