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动的教诲     
李鸿 《课外阅读》2007,(2):38-38
那年,季羡林先生已经83岁高龄了。我们漫步在北大的一条石径上,他问我:“你的关于苏慕遮的文章写完了吗?”我尴尬得语塞了。季羡林先生宽厚地说:“这条小路通向我的办公室。我在家里的书桌上写《我的小山》。写累了,就出来沿着这条石径去办公室。在那儿的书桌上,我写关于糖的传  相似文献   

2.
情似根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次,去见季羡林先生。他说他写过一篇小文章,是怀念老舍先生的。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回他们偶然在“四联理发店”相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一书,题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我不胜慨叹:当我们看花时,我们在看些什么?在季老先生那些以留学德国为背景的散文篇什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比较别致的一篇。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人  相似文献   

4.
偶读季羡林先生的《我的求学之路》,其中有一篇《董秋芳先生》,记载了季羡林先生谈有关作的一些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似根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我举两个例子:一次,去见季羡林先生。他说他写过一篇小文章.是怀念老舍先生的。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回他们偶然在“四联理发店”相遇.点点头,打了招呼,各自坐在椅子上让师傅替他们理  相似文献   

6.
书架     
《教育》2008,(26)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作者:季羡林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奥运前夕,季羡林先生迎来了他97岁生日。这位出生在清朝末年的世纪老人,见证了100年来中国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巨变,我们也有幸通过这本自传,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这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季老一生经历的书,从一个农村贫穷的孩子成为  相似文献   

7.
梁衡 《学习之友》2009,(10):34-39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千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  相似文献   

8.
7月5日,季羡林先生悄悄地走了。那件四年前发生在我区一所普通学校和国学大师之间的事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为了引领校园精神,打造和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养育锦山中学人的心智和精神,学校决定请季羡林先生题写校训。怀着这样的梦想,背负着学校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10.
超级链接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的著作,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11日,一代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辞世。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先生生前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东方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散文创作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大师驾鹤去,风范留人间。本期我们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治学方面的一些质朴而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品读,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24)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最近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人欢喜。"  相似文献   

13.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干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他对家中的保姆也指导读书,还教她写点小文章。先生的住处是在校园北边的一座很旧的老式楼房里,朗润园13号楼。  相似文献   

14.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15.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我读过先生的《追忆似水流年》一书后,了解到先生的性格除了坚韧,也有柔情的一面,并从中感知到了他的真情追忆。这本《追忆似水流年》,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关于读人与读书的散文。全书共分两辑:"数风流人物"、"读书破万卷"。深浅不一的追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  相似文献   

16.
2009年7月11日,一代学术泰斗季羡林先生辞世。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先生生前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东方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散文创作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大师驾鹤去,风范留人间。本期我们辑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治学方面的一些质朴而宝贵的经验,让我们一起品读,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7.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18.
《学语文(初中版)》2007,(12):24-24,40
我和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村的老乡,也是交往了多年的忘年交。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他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痴如醉。“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所以,他反复说到张元济先生(出版家)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人类之所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与翻译外,在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  相似文献   

20.
7月14日 晴 7月11日,季羡林先生静静地走了。看着案头的《真话能走多远》、《忆往述怀》、《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等几部先生的著作,内心瞬间涌上了难以诉说的平静。对于季老的著作,我想我穷尽一生恐怕都难以读完。季老的著作要慢慢读,但季老的名字,我会永远刻于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