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攻入缅甸以后,其新增军队和补充物资进入缅甸的唯一途径就是海路.由于有陈纳德的飞虎队在南中国海巡逻,通向仰光的日本补给线愈来愈危险,侵略军总是陷于弹尽粮绝之地.为解除困境,日本人决定打通一条能够安全运送军队和物资的陆路通道.英国殖民者在该地区曾经建设了一个铁路网,但要从中国直到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中间还有一段二百六十英里的缺口.日本人经过勘测以后发现,这二百六十英里沿线的高山和丛林,几乎是难以逾越的屏障,于是只好改道.而改道的线路上就需要架设一座跨越桂河的大桥.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3.
真实电视到底有多真?文章引用Kavka提出的"媒介化亲密感"的概念,提出电视媒介本身在真实电视节目形态中强大而透明的催化作用,以"真实"标榜和吸引注意力的真实电视,事实上,是最无法实现"真实"和具"操控性"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4.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真实性”,是一个求索不尽的话题。只要你同新闻结缘,你就不能不时时渴求真实,不能不为真真假假所磨砺。说到底,记者的权威,是真实性的权威:新闻媒体的力量,是传播真实的力量;报纸版面的荣光,是真实纪录的荣光。没有真实,便没有新闻,也便没有新闻媒体,更不会有赖以生存的“他们”和”我们”。因此,谁想在报纸版面上打新闻“真实性”的鬼主意,谁就是在拿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练“三功”     
写新闻,过好“三关”后,就需要“练三功”。所谓“三功”就是眼功、腿功、嘴功。 一、眼功 眼功即敏锐的观察力。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出来的新闻才能绘声绘色,才能使报道有独到之处。 比如邓小平出访泰国,我们的搞子只是说神采奕奕。而外国报纸却用记者观察的一些动作、神态来描绘:“邓小平走路像在跳动,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忽然他不见了,原来,被记者围住了。接着,泰国总理把邓救了出来。”你看,多么生动! (1)观察要着眼于事物的内涵。美联社一位采访民航机场记者从平常的观察中发现,天天上班的一位比利时上校,这天没有在他的岗位上班,他了解到他带兵去机场了,于是立即赶到机场,发现该上校是在解救人质,于是一条独家新闻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8.
杨梅 《新闻世界》2009,(1):44-45
关于“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主要就“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表现优势。  相似文献   

9.
蒋文博 《视听界》2007,(2):56-57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制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再现”是对某一特定人物过去有意义的经历由本人或演员重新演示拍摄。这种对于过去发生事件的溯源表现一般限于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相隔时间不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再现”的内容与整个作品内容没有明显视觉差异,即是对象“自身”的重演。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中的真实再现是指记者在错过新闻发生时间后,已经无法获取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特别是影像和同期声,但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拍摄的艺术手段和后期制作等其他手段尽量重现新闻事件、现场环境及新闻人物。它是一种新虚构策略,越是被众多的媒体和栏目采用,就越被观众质疑和不能接受。从本质上讲,真实再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无疑是挑战新闻真实性.破坏了画面的美,是电视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1.
周跃敏 《新闻通讯》2000,(8):17-20,26
  相似文献   

12.
“宏观真实”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真实”一词,在我们的新闻学论著中已多有运用。把新闻真实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比之原来的“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要合理,自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细细想来,“宏观真实”的说法尚有不少需要推敲之处,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专家。 一、概念本身模糊 按照通常理解,宏观真实是指大众新闻传播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故又称为“整体真实”或“总体真实”(关于“宏观真实”还有一解,下面再说)。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这表明宏观真实的实现需有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就是说,当新闻报道连绵不断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与社会总体面目吻合无间。初听起来这似乎不无道理,然稍一琢磨就生出一个疑问。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年、月、日、时等组成,“宏观真实”所要求的“连续不断”究竟是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张元自筹资金拍摄了《妈妈》,该片虽无缘国内电影院线,但从1991年开始,便应邀参加了上百个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以此为发端,"第六代"①电影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中国影坛,成为继"第五代"电影人之后又一个备受瞩目的创作团体,拍摄了《北京杂种》、《过年回家》、《扁担.姑娘》、《巫山云雨》、《小武》、《站  相似文献   

14.
屠炯 《视听界》2004,(6):60-62
尽管自2000年“真人秀”开始风靡全球始,所招来的骂名就跟其火爆程度不相上下,但这亦遏止不住“真人秀”作为一种创新的综合性电视节目形式的成长步伐。步入2004年,五花八门的“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涌现出了不少新形式和新卖点。一、“真人秀”——“真”在哪,“秀”什么?“真人秀”就像一个有多个小名的孩子,至今仍有许多叫法,诸如“真实电视”、“纪录肥皂剧”、“真实秀”等,其泛指普通人在特定场景、特定规则下完成特定任务,同时,其过程被录制并播出的一种电视节目。1999年,荷兰的一家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广受争议的偷窥节目——《老大哥》。而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生存者》最终将“真人秀”节目推向了高潮。那么,在其风靡的背后,让我们来看看,“真人秀”到底“真”在哪,“秀”什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活跃。广播电视业更加让人眼花目眩。一个不大城市每天都能让人看到1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和收听几个系列电台节目。节目量增多虽然是件好事,但从它的质量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真正能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的节目并不太多。导致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差的因素很多,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沁 《大观周刊》2006,(44):87-87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曾经风靡一时,也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剖析了手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那么你的手机呢?它是否在你的生活中演绎过真实的“谎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宣传思想战线如何深入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结合学习总书记十四大以来有关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刻体会: 一、唱准是唱响的前提 唱响的前提首先是唱准,确保不走板不跑调。否则,只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非但不能帮忙;反而还会添乱。 而要确保不走板,不跑调。就必须把政治敏感放在第一位。而政治敏感就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和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理解把握、宣传贯彻。宣传思想战线,特别是新闻宣传,更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这一点毋需讳言…  相似文献   

18.
我参与新闻工作,如把“预备役”(担任党报通讯员、县委通讯干事)计算在内,“军龄”是从建国初开始的。如今,老兵反刍往事时,心潮汹涌,起坐回旋。新闻是时代的记录。一篇报道不管当初如何脍炙人口,引起轰动;也得上“实践的法庭”听候“终审判决”。若被确认缺乏真实性,就理所当然被否定。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记者可以用那时身受种种制约作辩护,但只能说明错误形成的原因,无法改变错误这一客观事实,无论怎样祈求“法庭”宽恕,给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越发成为市民的“集聚地”.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近年来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在全国众多纸媒中,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作为湖北省市州报会长单位的襄阳日报社也不例外.2004年,襄阳日报社旗下《襄阳晚报》(原《襄樊晚报》)开始推出社区新闻专版,2008年,《襄阳日报》改版后,在社会民生版面,也推出了有关社区的新闻报道专栏.其中“社区故事”、“社区人物”、“党报热线进社区”等栏目在广大读者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某村9位农民在8米深的井下维修机泵时,因吸入硫化氢中毒身亡。记者迅速赶往现场采访,就在稿件发向编辑部的同时,地方领导跟踪追击,迅速赶赴编辑部,千方百计阻止稿件发表。这类地方领导干部追稿之事还真不少。如果细细调查一下,哪家新闻单位的批评稿件没有被追回的经历?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这类名牌节目,被追稿的经历就更多了。归纳起来,地方领导如此追稿有两大特点:一是所追稿件必是批评报道;二是追稿者由下至上逐级追。至于“追”的方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直追式”:追稿者顺着记者的踪迹直追到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