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教育形式与影响力量,应始终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熟与独立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由此不是自儿童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自动开始,而开始于教师主动与儿童建立了类似于亲子依恋的亲密关系。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家庭的功能。随着儿童开始愿意接受教师的积极影响,学校教育才真正开始,但其过程不应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而应是让他们通过广泛的接触与深入的探索有机会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从而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实验室的功能。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强大与独立,学校和教师作为支持儿童发展的支架,最终必须撤掉,取而代之的应是儿童自我教育的开始。在此阶段,学校应主要发挥类似于孵化器的功能。学校教育自其伊始就应想到自己的终结,认识到自己始终只是为儿童发展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认为 ,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教学应是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认识新问题 ,同化新知识 ,并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论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 ,给学生提供恰如其分且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激发儿童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 ,因势利导 ,引导儿童从感性材料中去发现问题 ,并主动积极寻求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规律 ,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样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社会性的过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语言,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为日后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做准备。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设计思路由以“认识社会”为主线,转变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该转变强调了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知识、能力是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它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让“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新课程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课程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他们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耿聪 《河北教育》2006,(5):36-37
儿童具有很大的潜能和可塑性,对于周围的环境以积极态度努力探索和吸收,建构自己的知识心理,因此说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儿童的需要为依据,他们自己发现,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  相似文献   

6.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于幼儿、家庭以及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用Kagan(1999)的话来说就是学校生活是一桩“大买卖(bigdeal)”,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转换无论对于儿童的学校生涯还是对于学校的老师或幼儿园大班老师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生体验。Bailey(1999)指出:幼儿园的经历使儿童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学校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天堂,在那里他们将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学习者。与其他任务相比较,让儿童和家长对学校形成积极的正面认识并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转换需要完成的基本任…  相似文献   

7.
陈尚虎 《今日教育》2006,(7):22-22,44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知识经验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他还认为儿童的智力起源是物质的活动,通过个体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他们的智力并逐渐建立起更精确的智力结构,使儿童的智力发展从一个阶段转换到另一阶段。如果没有物质的活动,儿童不能实现智力转换。实验操作对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指出了幼儿活动的真正目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学中,以学生的品德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加以积极引导,实现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儿童正是在他们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并初具自己的理论,因此,幼儿园就应通过为儿童提供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索为中心的经历,帮助儿童构建他们的经验基础。本课题主要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效策略入手,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童年经验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给予了多方面的影响。当来自两个不同空间环境,对儿童来说都举足轻重的支持(影响)趋于和谐统一时,童年经验的建构往往是积极的、安全的;反之则是消极的、缺乏安全感的甚至混乱的。面对儿童在家庭空间环境中建构起来的童年经验,教师选择什么样的应对和引导方式,对儿童的自我实现和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相似文献   

12.
黄春 《中学教学参考》2009,(23):111-112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自主式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此,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理解生物知识并掌握相应的生物技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培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下面就生物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2008,(10):75-75
当今世界,各国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如何帮助孩子成才,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据德国《家庭与教育》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德国人对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父母自己如何对孩子言传身教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坚持认为,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处境不利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包括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等。他们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大量关注。在相关研究中,“缺陷文化”常常成为研究者的理论假设或出发点,并对其结论造成了重要影响。在这一理论假设下,处境不利儿童往往被污名化,如学业成就低下、家庭教养低、个人卫生习惯差。虽然这一研究进路看到了制约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却没有认真审视其文化情境的积极因素。从处境不利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抗逆力并没有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而是呈现出矛盾性,说明他们的生长语境中仍有诸多优势和有利因素,亟待研究者提炼发掘。因此,知识基金理论从积极或优势的视角批判了传统的“文化缺陷”理论,通过构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权力平衡,实现两者之间对话,让教育工作者将儿童拥有的地方知识转化为学校认可的合法知识。在知识基金的理论引导下,研究者通过承认、迁移、转换和激活/调动,将具身于处境不利儿童身上的实践知识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学校知识的一部分,并促使教育机构的全纳性发展和促进其多元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王辉 《考试周刊》2011,(93):193-194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是所在的家庭、文化、学校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学习都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并在那里延续。家庭教育重在品德熏陶,目的是传授一套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产生公民美德与道德品质。家庭为儿童提供学习机会,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形成自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构建识字教学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 ,树立新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 ,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问题 :谁是识字的主人 ?转变观念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儿童主体 ,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自主发展的个体。识字教学要从儿童主体出发 ,首先必须明确 :什么是儿童主体 ?所谓儿童主体 ,并非仅仅视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儿童 ,只看到他们的身躯、五官 ,只注意他们外显的行为、表现等 ,而应该指的是儿童生理的、心理的、神经的 ,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那个…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儿童发展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但动作协调性差;处在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情绪不稳定;他们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都很缺乏。因此,托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和生存能力。一、环境是孩子生活的乐园什么样的环境能成为孩子的乐园呢?首先,为孩子创设宽松、自由、温馨、家庭式的环境。2~3岁孩子对环境的依赖性是极大的,尤其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会产生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为了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们精心为他们布置好活动室,包括墙面布置、活动器具…  相似文献   

18.
二、香港幼儿公民教育的环境与媒体 如何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香港明确提出要以家庭、邻里社会、地区社会、民族社会及国际社会为公民教育的基本环境,以幼儿园和学校为基本媒体。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教育不仅是掌握有关国家及社会的信息与知识,也是学习如何在自己的社会中生活的过程,所以,公民教育总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是本土环境。本土环境是一个人最直接面对的社会环境。具体的说,家庭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研究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婚家庭子女的教养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学家调查发现,父母离异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同所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儿童发展中两个最重要的微观系统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中间环境系统——家园关系。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家长对幼儿在园的情况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幼儿对知识的掌握。鉴于家园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