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的交流有悠久的历史。7—8世纪,经过遣隋使、遣唐使和归化人,我国学习隋唐化,建立了统一的国家。9世纪以后,进入形成日本独特化的阶段,但平安贵族继续爱读中国学并自己创作汉诗。由于两国关系密切,并且我国对中国化十分尊重,我国保留中土久佚、甚至不见于记载的古献。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一、时期区分 唐代文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文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文学"难以容纳.  相似文献   

4.
唐代以科举取士,或云此举打击了豪门士族,致使唐代士族衰微。本文以为士族大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仍影响着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科举制度提供了“政治士族”与“文学士族”结合的条件,提供了传统士人由“政士”到“文士”角色的转换。文学也成为唐代士族凸显家族荣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越的主要标识。繁荣的唐代士族文学是繁荣的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科举文学的角度,探讨从科举文学的角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科举文学的内容、演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唐代文学中汲取创造的灵感的成功范例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当代作家从唐代诗文中吸取了传统精神的启迪,当代文学创作融入祖之学传统的可观成就,显示了当代作家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7.
8.
在唐代,佛与道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对佛教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佛经故事的说唱(变文)就是明证。唐代达到了诗与宗教的对立统一,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也达到了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时期区分 唐代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学”难以容纳。四个时期如何划分,不同的说法多少有些出入。小川环树《唐诗概说》是这样划分的:从唐开国的武德元年(618)到景龙三年(709)是初唐,  相似文献   

10.
沈敏 《现代语文》2007,(9):115-115
目前文学研究愈来愈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趋势,即不断地拓展、深化与细化。如何开发新的学术疆域,如何使研究富有个性、深度和可持续性,如何言人所未言和独发新声,成为了摆在文学研究者面前的难于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以古典文学中的唐代文学研究为例,越来越多的学者注重拓宽学术视野,倡导文史沟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中古文学思想发展史上,初唐阶段具有某种承前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初唐文学思想对六朝绮靡文风并非只是简单的批判,而是一种在总结前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的辩证否定。对于魏晋以来的文学思想来说,初唐可以算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对于整个唐代文学思想,它又可以比之为一个短暂的前奏,一个后来文学思想据以出发的起点。所谓初唐史家、诗家理论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其实正是这种处在新旧变化之间的文学观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竞呈:女子着男装、胡服的盛行、坦露肌肤以展示女性人体美等等,这些在今天看来极其开放的着装方式,及其所体现出的服装服饰文化特点,无一不折射了大唐文化的广收博采、平等容物,也充分体现了政治明通开放、经济高度发达、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大唐气象。  相似文献   

13.
唐代干谒与文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谒活动不仅影响着唐代文人的风神气质和唐代文学的品格境界,而且还有效地影响着文学传播这一文学本体发展之外的层面。干谒本身是一种功利性和自觉性很强的信息传递方式,当干谒活动需要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凭借物时,一种特定的文学传播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孕育了多向性和多层次的文学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4.
唐诗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全唐诗》中描写洛阳生活、风物及意象的诗歌很多。北邙山、上阳宫、洛阳道、天津桥、金谷园等经过多位诗人品题赋咏,已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历举唐代的史传、诗文、笔记小说,旁征博引,指出前人不查,将《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当作了曾任京兆尹和岭南节度使的李谅的错误,认为小说家李复言的身世尚无可考,应付之阙如,以待后人。  相似文献   

16.
"扬州"作为一个地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尤其在唐代更为突出,诗人们在它身上寄托了对繁荣、强盛、开放、富足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由此可见扬州在古代诗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正是"扬州"有利的地理位置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从而使"扬州"成为繁荣富庶、奢华靡丽的代名词,并成为诗人们久唱不歇的文学意象和唐代文人作品中一份抹不掉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山西长治地区有着丰富的考古资源,目前发现的唐墓共有19座,长治唐墓中随葬物品均很丰富,主要有陶制品、瓷器和双系罐等。这些随葬物品为研究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唐五代的以唐玄宗开元天宝政治军事与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笔记小说,较真实地反映了唐玄宗时期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思唐王朝由盛入衰的原因,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独特的文体特征,是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士为了科举考试谋出路,也为了人生的各种需要,或是长期的读书习业的熏陶而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他们一生中有长期的读书习业的生活。在读书习业生活中,他们惜光阴而笃志好学,处逆境去诱惑而苦学,有着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读书习业道路与生活。  相似文献   

20.
哀册是安葬已故帝王时应用的一种文体,它由序文和哀词两部分组成,具有程式化的创作规范。哀册在安,葬帝王的礼制中,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性。作为墓葬中应用的哀册文,与神道碑、墓志铭在文体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