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采集2000—2016年安徽省地级市数据,多维度选取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表明,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变化平稳,围绕均值小幅度波动;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指数、社会公平指数、民生福利指数、绿色生产指数以及环境保护指数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制度变迁和城镇化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公平与经济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低收入群体难以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违背了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改革初次分配制度、完善社会再分配体系,是解决社会各种不公平问题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从"排他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这不仅给弱势群体带来了一大福音,同时也赋予了成人教育更特殊的使命——实施"全纳化"教育,这是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现实基础。成人教育应该转变价值取向,坚持"关注弱势、促进公平"的全纳化、包容性发展理念,加强全纳成人教育政策与立法措施,构建交互式、立体性的全纳成人教育服务体系,创建开放化、市场化的全纳成人教育办学体制,实施多元化的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构筑良好的成人全纳学习环境,在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更加公平公正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理念一脉相通、相互契合,"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为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增添生机。伴随深入改革而出现的经济结构失衡。分配制度、社保制度、税收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导致贫富差距悬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必须以"包容性增长"理念为指导,寻求解决贫富差距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在社会建设维度上要求用包容性统构社会排斥,重新调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继续保持效率,更加注重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共融,使效率中蕴含公平,公平中包含效率。包容性增长同时要求用包容性统构社会结构的非均衡性,促进城乡和区域"包容性"发展,优化社会结构。立足中国国情,推进权利配置无差异化、社会管理多样化、区域发展协调化是社会建设包容性增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快速增长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宏州贫困发生率,但同时也扩大了群众收入分配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由此衍生出来的诸如机会平等、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也困扰着德宏社会的进步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有效减小收入分配差距,让所有人享受国家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政策所带来的实惠,成为当前德宏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包容性增长理论,分析包容性发展的各项指标,判断和预测德宏包容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资源丰富的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通过对12盟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自然资源开发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资源丰裕度每增加1%,收入差距拉大0.85%。经济增长、二元结构和教育投入不均衡也促使收入差距扩大。地方资源税收入再分配等措施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绿色增长倡导经济增长与包容性和绿色性共存,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通过构建指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各省市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显示该区域经济增长既缺乏高质量也缺乏包容性和绿色性,理论推导表明技术创新是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最佳动能。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应深度融合、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收入的贫困源于权利的贫困,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要求赋予贫困群体公平参与经济活动并分享其成果的机会。旅游业切合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扶贫的重要途径。偏远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在政府和企业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贫困群体参与旅游发展并分享合理收益的愿景。为此,在企业投资旅游开发的前后阶段,地方政府都应以"旅游扶贫"为目标,引导、支持贫困群体投入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积极地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在解决他们权利贫困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指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它更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观察,包容性增长与目前中国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等理念彼此相容。在理念上强调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服务型政府与包容性增长提出的历史背景大致同步,在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上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的途径很多,但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最根本的途径.只有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有效地推动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形成这种落后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六大原因是形成宁夏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差距的主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对经济增长具有先天分异作用;国家制定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加剧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投融资体制导致了资金来源渠道的比重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别是经济增长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各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同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两者之问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会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要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完善再分配手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扩展。而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开始逐年拉大。梳理经济增长、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三者关系并讨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制定收入分配政策。通过对两个"倒U"假说的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存在着"倒U"关系,中国的收入差距总体上是逐年扩大的,但2002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缓解的趋势;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的"倒U"关系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尽管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平方的估计系数是一正一负的,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教育扩展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是相似的,这可以为两个"倒U"假设的一致性提供解释。目前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处于"倒U"曲线的拐点附近,对政府而言,继续关注民生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将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向包容性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包容性增长方式的转变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因此,商业银行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其固有功能成为包容性经济增长助推手。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义,调动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具体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本文试从国家政策角度去探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并提出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机会。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能够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此,中国应该致力于培养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积极引进国外最新技术,争取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19.
对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而城乡差距虽然不是导致经济增长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对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会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