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翻译文言文,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尽量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试译法”进行讲授,效果显著。所谓“试译法”,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初步掌握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试译法"进行讲授,效果显著。所谓"试译法",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初步掌握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餐菜肴品种繁多,文化内涵丰富。这给中餐菜名的英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试图从分析中餐菜名的构成方式入手,归纳总结了翻译中餐菜名的通用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并就一些中餐菜名英译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主要方法是直译法。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如实地表达文章的本意,做到不误解、不遗漏、不滥增;语句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直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一、从具体语境中释词译句要准确翻译文言词、句,必须首先了解清楚这些词句所处的环境。例如《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里的“外人”不可译为“外国人”。联系上文,可知与“外”相对的“中”是指桃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自产生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审美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特定的文学生产环境和制约机制的影响,对“红色经典”的指认和重释,在不同时代间产生了重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成语、谚语和歇后语都是常见的习语.是汉语语言文化中的精华与瑰宝,甚至是世界语言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若要将其准确无误地翻译给世界人民研读学习.需讲求一些方法。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习语的文化内涵,归纳了直译、意译、套译等汉语习语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句详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然后概括段意,最后概括主题思想与写作技巧。然而,如果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用这种传统方法教出来的学生自主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林森 《师道》2014,(4):43-44
这部其中处处是经是典又貌似荒诞不经的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几度西游,江湖中便有了传说中的各种译名,令人捧腹,如:《猴与猪:神魔历险记》等,更有好事者相传有译作《一个肉和尚与一群妖魔鬼怪的故事》者。人们谑笑之余,不禁油然而生一番“他们竞如此不懂我们”的感叹。  相似文献   

11.
"其"字是汉语语法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虚词,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中,"其"字的统计次数与实际次数之间稍有出入,用法上也存在词性模糊、释义不当的问题。杨先生的译文具有注解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自然的译注特点,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可以使我们对"其"字和《论语译注》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往往迅速暴露出文言文翻译上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以前的文言文学习中缺乏直译意识和语境意识所致。文章认为:应当以教材教学为根本,扩大读背范围,读背优先,猜证并举,落实“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训练学生掌握“留、删、补、换、调、变”等基本翻译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医学典籍翻译中的"信"与"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中国翻译,2004:4)针对《素问》的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误译,提供了新的译文,但其中有一些译文值得商榷.而且中医典籍中比喻辞格的翻译应采取意译的原则,辞格的保留应让位于信息的清晰传递。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的论仁章句看起来是散乱的,没有一定的章法,不成体系,但仔细分析这些章句,就会发现,孔子围绕"仁",谈了倡导仁的原因、何为仁、如何达到仁、如何施行仁等一系列问题,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即为何要倡导仁以及仁的重要性——何为仁——如何达到仁——谁来施行仁,如何施行仁。  相似文献   

16.
勒菲弗尔在《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中,提出西方译者更为忠实原文,而中国译者更倾向于归化原文的观点是片面的,佛经与《圣经》翻译思想发展有其一致之处:直译、意译两原则交替主导翻译活动并趋于成熟,直至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华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并对中国菜很感兴趣,因此,中国传统菜名的英文翻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玉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81-82,109
"仁"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仁"做出了不同的翻译。阐释学翻译为分析"仁"学思想在韦利和刘殿爵《论语》译本中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诗歌美在意境.意境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文化意象.就文化意象的翻译而言,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存在着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区分.意译法弃象译意,或破坏了诗的意境,或折损了诗的神韵,因而是不可取的.直译法优于意译法,有象胜于无象.  相似文献   

20.
汉语数字式新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面广,英译时必须视情况灵活处理。本文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探讨了数字式新词的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意译揉和以及意、形、音三者兼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