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相似文献   

2.
古人做学问和考科举必读的书为"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著作及《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汇编他的言行录,《孟子》则是孟轲政治思想的集成。《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的道理和个人修养的问题,是南宋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与《论语》、《孟子》合编成丛书,作为学习儒学的入门教材。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庸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最早出自《论语》,孔子把中庸作为德性要求 ,反对在行为上走极端 ,主张“中行”。孟子发展了中庸思想 ,提出执行中而权 ,反对执一。秦汉之际儒家写成《礼记》一书 ,列专题讨论中庸。宋代程朱把中庸提到天理的高度。《礼记·中庸》被抽出注释 ,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元明清把“四书”列为科举必考科目 ,极大地普及了中庸的传播。中庸思想遂在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语》语言风格浅识郭广敬《论语》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成为宋以后科举取士的主要依据。《论语》影响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其语言风格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其雅俗共赏、言简意赅的风格略作探讨。《论...  相似文献   

5.
"小题大做"一语出自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  相似文献   

6.
1.《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似文献   

7.
黄济 《中国教师》2006,(9):23-28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从汉代起,《论语》即被列为“七经”(即《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加《论语》《孝经》)之一。到唐代,《论语》即列为“十二经”(“十二经”包括《诗》《书》《易》《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九经”,《左传》包括在《春秋》之中;后又加《孝经》《论语》《尔雅》,合称“十二经”)之一。到宋代,又将《孟子》列入,成为“十三经”。可见,《论语》被尊为经书,其时间是比较早的。宋代,又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提…  相似文献   

8.
我的“四书”,不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是  相似文献   

9.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0.
书人碎语     
●我幼年读书时,老师对我说:要很好地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说那里有  相似文献   

11.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12.
赵卓平 《课外阅读》2010,(11):29-31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圾的学生。这个孔伋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就是孔子的学生、孔圾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本孔学。《念经语》和《孟子》你要看一下,中华书局杨伯峻译注本比较权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中,有一些古书以其内容相关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近而并称于世,如大家熟知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  相似文献   

14.
自有"四书"之名以来,《孟子》在"四书"中的学习次序经历了数次变化。从朱子之学规定的"第三",到科举考试制度下的"第四",再到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变化起伏,每一次变化既受到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基于人们对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难易程度理解上的不同以及学习需求上的考量。《孟子》一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四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其次序的变化也成为影响整个"四书"学习次序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设题材料来源。湖南卷选做题中文化经典研读的设题材料,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其中《论语》是首选,《孟子》次之。“四书”之外,《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左传》等文化经典也时有涉及。  相似文献   

16.
岭南著名书法家吴顺南五载业余操翰,完成中华传世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隶书创作,已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7.
王庆 《中国教师》2009,(5):27-28
<正>《大学》本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章,经过朱熹等人的整理和提倡,《大学》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成为了大家所熟知的"四书",是元代以后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读书,是读书人的"初学入德之门"。朱熹认为,通过《大学》一章,可以看到古人的为学次第,"学者必由是而学  相似文献   

18.
有个成语叫"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小题大做"出自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在考试时,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五经"  相似文献   

19.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20.
正初识经典《中庸》原是《十三经》之一的《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中庸》相传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后裔子思所作,后来经过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全书33章,不仅涉及思维论和道德论,还涉及天地人生的本体论,是孔子门生传授心得体会和关键方法的重要著作。《中庸》在宋代得到广泛的重视,一方面表现为它从《礼记》中的一篇上升为单独的经,被列入"四书"中,与《论语》《孟子》《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列,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