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可能无力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的确可以改变自己,调准焦点,在一场新的竞争到来之际,以深厚的生活积累,敏锐的观察思维,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逼视生活原型,客观高质量地记录真实的故事和历史进程。(一)细节是生活中的金矿,只要努力去挖掘,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鞋底上,但却有这样一位摄影记者,竟然在这独特的视角中找到了“决定性的瞬间”,从别人的鞋底上发现了新闻。1952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州长艾德莱·史蒂文森成为民主党竞选总统候选人之后,…  相似文献   

2.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鑫 《记者摇篮》2009,(11):50-5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电视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兴起,是新时期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电视与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电视媒体进行报道,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舆论监督的真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针砭时弊,倾听百姓心声的节日宗旨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欢迎,可以说,电视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较好的报道形式,而舆论监督是电视报道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节奏源于生活,它存在于和谐优美的自然中。钟摆有节奏的摇动;人们有规律的走步、跑步;运动员有规律的运球拍击;弹棉花机器有规律的起落;门窗等距离的排列;划船者双桨规律地摆动;一排整齐的树木等,都形成了各自的节奏。可以说,人类每一项活动都和某种节奏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视节目已成为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对其进行先进文化和知识的良性传播。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日益兴盛发展,电视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这种影响在少年儿童的成长方面表现得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宋毅 《记者摇篮》2006,(11):41-42
与快速发展的物质世界相合拍,人类的精神生活如今也在以加速度的方式丰富着。电视有幸成为这种丰富的一个证明。尽管有人说电视肤浅,缺少内涵,但必需承认的是它作为一种最受大众认可的表达形式和途径,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博客的特质:互动性强、交流畅通博客,这个互联网的宠儿,对于中国广大网民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博客可以分为个人日志型博客、新闻博客、专业博客与政治博客等。从2002年发展至今,日志型博客一直是中国博客的主流,大多数网民都把他们的个人博客当作  相似文献   

8.
李勇 《记者摇篮》2007,(7):76-76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在我国,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独特而固定的形态。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前,北京全市电视覆盖率已高达99.3%,但每1000名市民当中仍有7名尚未享受到电视所带来的信息化生活。北京市广电局决定,今年内,将解决260个“30户以上自然村”村民看电视难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城市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深秋时节已经有了寒意.钱煜江照例起了个早.来到附近的淞南公园里走走。这里离他上海的新家不远.每天清晨散完步。打一打太极拳.逛一下菜市场,再吃上一份海派名点南翔汤包,老钱觉得这样的晚年生活幸福惬意。  相似文献   

11.
电视编辑是对新闻、社教等各类信息选取、整合和传播的过程,它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新闻敏锐度、思想价值观及其节目编辑的主导思想。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核心,随着新媒体的社会化发展,受众需求趋于多元化,媒体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日趋激烈,对电视编辑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记者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而且要成为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新闻编辑的工作经验,认为作为一名电视编辑应具备敏锐性、独立性、综合性、创新性四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13.
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在地方电视台新闻中一直是个短腿。许多人认为,经济政策、经济规律是国策大事,只有专家才搞得懂,难以把握,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又兴趣不大,因而,对经济类新闻关注不多。即便报道,也是就政策论政策,论道多、术语多,信息少、实用少,脱离生活,门槛又高,经济新闻路子  相似文献   

14.
衷芸 《声屏世界》2007,(12):61-61
满足受众需要提高新闻竞争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软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受众普遍存在好奇和讲究情趣等心理。只有社会生活类新闻能够满足。因此.“软新闻”能够在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新闻的竞争力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家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而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主要靠什么形式?实践证明,主要靠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带来的软新闻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内容具有紧密贴近性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指以报道民众生活为主的新闻样态。它的内容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政策法规对人民生活的具体影响,小到邻居大妈修理水龙头折射出的各种问题,无一不全。所以,民生新闻最重要的价值诉求从内容出发,力求以与民  相似文献   

16.
王萍 《新闻传播》2006,(9):39-3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 2002年底,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在创办的《第一现场》栏目,多数的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从2005年11月改版后的《第一现场》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节目更贴近民生,笔者现以《第一现场》为例,谈一谈个人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是通过报道向观众提供具体、及时的信息,直接指导人们的具体行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微观性和具体性。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受众期待电视媒体更加关注其生活状态,带来对其生活技能具有指导性的信息,而且能够反映观众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向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赵万斌 《新闻界》2006,(3):82-82
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表达元素,是以运动的声画影像为载体,通过记录和表意来再现现实生活场景,并通过编辑依据现场拍摄的素材重新对画面进行加工、组织、选择、编辑成符合生活逻辑或真实再现事件的表意过程。为此,电视画面构成的这种复杂状态形成了它独特的双重性,一是能准确、客观地再现镜头前的现实生活场景,并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做到视听结合;二是这种再现和记录又是依据电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进行的,是一种价值表现。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视业发展到今天,电视画面作为电视语言中存在的基本表现元素,其构成形态越来越新颖和…  相似文献   

19.
范威 《记者摇篮》2004,(8):23-23
观众是电视新闻的主人。观众喜欢电视社会新闻是因为社会新闻不仅反映、引导舆论,倡导文明,他还揭露社会生活、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所以社会新闻报道的应该是人们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那部分内容。例如去年沈阳刚开过公交车IC卡收费听证会的那个周六。在社区搞面对面活动时.  相似文献   

20.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