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所在的报社在淮海路上,原来的法租界,有哈根达斯,有真锅,有花园洋房,这里是上海时尚的极致,飘一代也不例外。每天,我都会遇几个五颜六色的飘女郎,她们自由地呼啸而去像一道风景。我羡慕她们,可以没有责任,没有未来,只剩下感官,剩下刺激。她们是专为享受而生的,奇怪的是,在物欲的海洋中,她们又深恐自己消失,于是要生些事,要打扮怪异引人注目是她们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看英特尔     
从小学会追求高标准父亲……很早就谈过:“我会一直让你完成教育,但你要学有专精,以后才能自己独立,千万别指望我留什么财产给你。”我觉得他真是睿智,因为就像俗话说的:金山银山不如一技在身……往后不论多忙,我几乎每天都保持看书的好习惯,不断追求新知。母亲也从小就鼓励我认真读书,他甚至发明很有效的奖励办法,依分数高低谈定等级而给不同的奖金,所以我从小就学会追求高标准,才能得到最好的奖。母亲对我的管教,其实也是我在管理方面最先的启蒙。除了提供适当奖励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贵州警方的一次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中,一些曾被强迫卖淫的妇女在回贵阳的火车上向护送干警表示,如果下车被人拍照、录像,她们就自杀。但是火车刚到贵阳,一群记者突然冲了上来,闪光灯、话筒、笔记本、采访机等等,瞬间就包围了她们。大概是为了躲开记者们的“袭击”吧,有人命令她们蹲在地上。于是,她们蹲在地上并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啜泣了。一个被拐女后来说:“我们都到这种地步了,怎么有脸上报纸上电视,他们(记者)就不可怜可怜我们?”(《南方周末》2000年4月21日) 该不该如此“抓新闻”,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本来好些被拐女是不想回家的,她们觉得已无脸见人。《南方周末》的随行记者说,一路上,干警们苦口婆心才使她们恢复了一丝尊严,结果却“被闪光灯熔化了”。但是,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被拐女们这种惶恐而无助的啜泣,却被形容成得到解救而“感动的眼泪”。  相似文献   

4.
剪头     
在校区转悠一圈儿,目光所及的长发背影美女大都是中国女留学生。她们的长发简直是一个模了里出来的:长及腰,一丝不乱,阳光下泛着青光,如同一块黑铁挂在脑袋上,摸上去都该是冰冷得让手一哆嗦。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归结为没钱剪头、这根本就是没有调查之后的瞎扯淡。  相似文献   

5.
吃字     
我和老猫在两年前的一个秋天相遇于某美女编辑的饭桌上,如果两个男人在僧多肉少的时候没有掐起来,那说明他们具备起码的潦让,这种品德对许多自恃清高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可贵。酒足饭饱之后,老猫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陪美女逛街的机会,陪我蹲在秋风凛冽的西单图书大厦门口,同品一盒香烟,共赏一街美女.然后像武侠小说里江湖上的浪子一样,电话没留,抱拳道一声珍重,作鸟兽散了。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问三十多年来最刻骨铭心的事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他:我的高考,我的大学!的确,三十多年前的那场高考,让原以为毫无希望的大学居然突然向我打开了大门. 幸运从天而降 从特定的历史背景看,恢复高考后的三届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原本都是不幸的人.为什么?从1966年到1976年,大学先是停招,后来取消考试,上大学要推荐,而大多数想读书的人是得不到这个机会的,出身有“问题”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7.
吴杨 《今传媒》2009,(12):87-89
进入消费主义时代,美女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经过媒介对她们的符号建构,便成为一种“神话”。作为审美符号的封面女郎正是这种被神话后的符号,她所具有的消费意义已远大于媒介为其建构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女能否发展经济暂且不论,政府网站设“美女论坛”却暴露了很多问题。首先,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形同虚设。本来,政府网站是用来发布一些政策信息、介绍地方特色、方便群众办事的一个平台。然而,现在很多政府网站却是一个空架子一一网站建好后,新闻长时间不更新、邮箱退信、电话无人接听,有的甚至是空号,还不如忻州干脆直接办个“美女论坛”呢!  相似文献   

9.
造物主天女散花似的在宇宙间撒下了数不胜数的作品,而留于人间的真正杰作则应是她们——妙龄韶华、风姿绰约的美女。历史上那些动人的女人们早已香消玉殒,黄鹤远去,但在长长的史册上,在人们久远的记忆里,却永远留存着她们挥之不去的香魂。  相似文献   

10.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11.
小安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美女。不娇,不嗲,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就是公主的资深美女会有这样的性情。可她再安静低调也掩盖不了出众的长相,尤其在男女比例为14:1的工科,系花的声名远播。天秤座的小安却腼腆而客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女记者,我曾采访过许多普普通通的女性,而我的收获,却不仅仅是见诸报端的文字。初秋的一天,我去采访礼泉县一位普通的农妇——雒秀霞。晚上,我们睡在一铺炕上,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就象久违的朋友。雒秀霞说:“我真羡慕你们,有文化,象男人一样在社会上干事。可我不行,我的父母认定女孩子不会有出息。小学毕业,尽管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可家里执意不让我继续读书。后来,我有了三个女儿,我下决心让她们读书……”雒秀霞没有实  相似文献   

13.
我名叫奥克塔夫,我身上的服饰都是专门定制的.我是个广告人:不错,我污染这个世界.我就是那个向你们卖垃圾的家伙,让你们梦想那些你们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天空湛蓝湛蓝,女人永远美丽;一种经过Photo Shop处理过的圆满的幸福、无瑕的影像、最时髦的音乐.当你们省吃俭用,终于买下梦想的汽车,也就是我在上次促销中推出的那种,我却早已让它过时了.我总是比你们更时尚,更超前,而且总让你们望尘莫及.奢华荣耀是人们永远无法抵达的国度.我用最新的时尚来毒害你们,而新时尚的好处就在于无法维持,总会被另一个更新的时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4.
出任各种奖项的评委是我的经常性工作之一,许多时候,人们可能认为评委一定是有名有利,十分轻松。我当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看法,但由于被深深感动而泪流满面,实在也是我的一种工作常态。新年伊始,这样两件新闻作品又让我满眼泪水。  相似文献   

15.
青春无敌     
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几位青春美少女。起初认识她们,是在那家公司活动的宣传海报上。两位美少女身着迷彩服手拿枪械、面孔冷峻,丝毫不带一点笑容虽然造型颇酷,但粗粗一扫也就平头整脸而已,所以也没放在心上。 等到了后来我在办公室里见着真人时那才是真的惊艳啊。美女们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她们是媒体中的另一群人。每天,像男人一样,她们以新闻人特有的新锐和敏感,走近群众,用她们真实而朴素的情感记录着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就是媒体女性。那么话筒后面,在新闻背后,她们的事业,她们的婚姻,她们的家庭,她们的情,她们的爱,她们的欢喜,她们的痛,又是怎样的?“三八”节到了,本刊编辑部邀请到了一些工作在一线的媒体女性,她们中有主持人,有编导,有记者,有编辑。在此,我们走近她们的内心独白,记录她们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我学习写作是从写人物特写开始的,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新人层出不穷,人物特写这种形式,不论把它划为文学范畴,或者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都是一件反映现实生活最有力的武器。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有高度的提炼、概括和完整的故事性;它要求我们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形象地、轮廓地描绘出来。因此,它反映生活和斗争就更迅速,教育、说服和影响读者也最有力。小说和人物特写,就其描绘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充分地展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来谈,它们是共同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为创造形象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小说作者可以靠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生活感受,加以概括、想像和对题材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女人,我能说些什么?因为对于她们,我们知道得越多,就了解得越少.说她们爱慕虚荣,还是说我们对她们的要求无法满足?说她们缺乏时间观念,在约会总是迟到,但这个毛病不正是我们惯出来的.说她们丢三落四,有时甚至把自己丢了.说她们没有方向感,因而时常迷路.有个女孩曾亲口告诉我,说她有一次下班经过一幢楼房,觉得面熟,走了一大段后,才突然意识到那是自己的家.你也许会认为她在装糊涂,那就让她装下去好了.我更倾向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9.
李琦 《新闻界》2006,(6):87-88
一、“野蛮女友”:电视广告中的她们 为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易接受的符号,如婴儿(Baby)、动物(Beast)和美女(Beauty)等来进行商品“召唤”,而在以这三者为主体的广告构网中,对消费者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女。正因如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与阐释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20.
吴之如 《今传媒》2010,(7):77-77
一次看央视的"百家讲坛",学术风云人物易中天先生对话北师大教授于丹及央视主持人柴静,易先生称呼两位女性一口一个"美女",两位"美女"也都坦然应承,令我大惑不解.我还从未听过当面称人为"美女"的.起先以为是机巧、诙谐的易先生的调侃.不料儿子一旁说不是,这是社会上很正经的表示恭维的称呼.经他"解读".我才明白:上自皤然老妇,下至垂髫小女,皆可以"美女"呼之的,这是时下的通称和表敬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