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了<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和<青年记者>等报刊发表的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的事迹,很受教育.笔者深为齐鲁新闻界涌现出这样一位记者的楷模而感到自豪.陈中华的事迹是对新时期优秀新闻记者应有素质的生动诠释,也是一个新闻记者自觉提高思想境界和人生目标的光荣实践.他的事迹为记者的成长、成才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10,(6):59-59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甘肃省兰州市人.1980年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1984年至1993年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1989年至1991年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任驻外记者.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和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国际观察>、<高端访问>、<环球视线>节目主持人等.  相似文献   

3.
1.<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有什么秘密武器?一群资深编辑和记者向暨南大学的准记者们露了几招.读这本书,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学.在<南方周末>做编辑的朋友蔡军剑,把他们南方报系的前任领导范以锦组织的"暨大准记者训练营"中采编精英的演讲内容编成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4.
读了<中国记者>2009年第4期<当记者成了导演>一文后,认为作者观点有失偏颇,不敢苟同. 我认为,他不了解电视记者是如何进行再现事件的.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用文字不难还原事件真相.而作为用画面说话的电视记者,就不是件易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很喜欢读<红楼梦>,自己反复读,也劝人反复读.他多次谈过应该怎样读<红楼梦>,笔者之一有机会听过一回.  相似文献   

6.
春末的一个下午,北京城内沙尘弥漫,后海西岸的"水色盛开"酒吧,安静闲适,因主编<读库>丛书而声名鹊起的张立宪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与<读库>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8.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了文字工作者极其重要的两个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笔者<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改建议>已在<青年记者>今年4月下旬刊发表,现接着谈谈对<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的一些浅显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翻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以下称<书籍>),感到该书颇值得编辑们一读.前几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过译著<编辑人的世界>,被我国许多出版社作为编辑的必备参考书.原因是此书被誉为"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笔者认为<书籍>并不比<编辑人的世界>逊色.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反映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10年的通讯<正面激情背面执著>获得了2008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奖二等奖.联想起笔者获得2007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的<扬大副教授街头擦鞋>一文,笔者感到:记者采访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决定着人物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媒介运作常规对把关人的影响--误发假新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潘力剑先生<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下简称<范式>)一文,就研究范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相关想法,有的与之相同,有的则相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传媒>杂志第6期发表了陈力丹教授的文章<记者暗访原则上不宜采用>,认为暗访是一种欺骗行为,是非法的或者违背道德的,"原则上是不允许的". 笔者一向敬仰陈力丹教授,但对于他在此文中的观点不能苟同.笔者认为,只要记者的暗访活动没有触犯法律,符合公共利益,就应该得到理解和认可.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巴尔的摩太阳晚报>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发表了一篇读起来像短篇小说的医学报道<凯利太太的妖怪>(Mrs.Kelly's Monster),意外地得到普利策奖评委会的赏识,以它为首届获奖文章.普利策奖评委会从当年开始增设"特稿写作"奖项(Pulitzer Prize Feature Stories),一种新型的新闻文体由此得到了承认.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读<高力士神道碑>①、<高力士墓志>②,发现<旧唐书·高力士传>③对高力士相关事迹的记载存在讹误,今据这些碑志材料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读<高力士神道碑>①、<高力士墓志>②,发现<旧唐书·高力士传>③对高力士相关事迹的记载存在讹误,今据这些碑志材料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9.
<新华每日电讯>报2002年12月30日第八版,刊登了四川分社记者熊小立、刘喜梅(陕西分社记者)共同采写的通讯<好轻松>,以及<五丁力士>、<红叶长廊>、<蜀道川妹>、<剑门人家>等六篇综述、人物通讯和特写稿件,组成了"家园@蜀道风情"的专版,浓墨重彩地、全景式地描绘了蜀道今昔的巨大变迁,让读者领略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奇特风貌,欣赏了今日新蜀道高速公路的快捷.笔者反复多遍细读了这7篇文章,看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寻找<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杂志社? 早都不在这里了.搬出去好几年了.现在这里就是<山西青年报>社."来到<山西青年>曾经的办公地点,一位上了年纪的门卫拦住记者的去路,把记者堵在大厅里,一听说采访<山西青年>杂志,这个门卫更是显出很不耐烦的口气:"分出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