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仍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潜伏"。直到1968年,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祁文山功勋卓著,他的一条情报救了500名战士,他变身"敌特"挫败越狱暴动……他在隐蔽战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有一年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  相似文献   

3.
冯家昇(1904~1970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史学家.在他的人生道路和治学生涯中,图书馆对他的影响都很大,令他终生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4.
《我的编辑生涯》,林君雄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林君雄,在他的著作《我的编辑生涯》(以下简称《生涯》)中总结自己40年编辑生涯时说:“虽然我是一只笨鸟,但是尽力了。”这句话说得很平和,并不崇高,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很强  相似文献   

5.
刘楚 《传媒》2001,(1):42-44
在北京电视台,孔洁绝对称得上是个"腕儿"级人物. 约好11点在电视台的红绿蓝饭店大堂见面,11点整,孔洁迈着轻松的步子,斜挎着书包走来.一眼看去,现实中的他与荧屏上的他相去甚远.那个温文尔雅、光彩照人的孔洁,一下子变成了个个儿不高,黑黑瘦瘦的大学生模样.8年的主持人生涯,8年的名利场洗礼似乎在他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初识刘海栖,恐怕没有人猜不出他是哪里人,1米80的个儿头,热情、敞亮、豁达,一个标准且俊朗的山东汉子.但恐怕没有人第一眼猜得出他是做出版的,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家!齐鲁文化的绵延魅力在他的血液中,在他的个性禀赋中着实是那样的浓郁、深沉而细腻.在他长达30年的出版生涯中,给了他坚韧的毅力、宽容的品格和不懈的创造灵感,以及自我前行的动力.看了他的从业履历和作品,便会觉得笔者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7.
来自台湾的张和平是遗腹子,来到世上,父亲张汉已与她阴阳相隔。父亲在她心中充满了神秘感,从小就听到老人们悄悄地谈论父亲潜伏生涯的星星点点。为还原一个真实的父亲,她开始奔波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张汉离世62年后,现在,几经考证,省委党史研究室已认定他的红色特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的办刊"头尾"观,即要"抓好一头一尾",可诠释为与时俱进,服务"大目标"的办刊宗旨;全心全意, "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办刊理念.在18年的办刊生涯中,他一直实践着这种宗旨和理念.这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韬奋精神,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对新闻出版从业者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醴陵市委统战部干部宋明钦,一生酷爱收藏,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叫"宋收藏".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无论工作多忙,家事怎样拖累,他都坚持不懈,决心在收藏的大海里去寻找到世界上的"金石宝玉".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热播后,一位真正的潜伏英雄--廖运周走进了人们的记忆.他从1930年加入国民党军队,到1948年率部起义参加解放军,正好18年! 1948年11月,淮海大战进入了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式冉 《出版参考》2004,(29):7-7
大胜是我的高中同学,他就像水牛一样潜伏在我的后桌,很少说话,可是一开口就会令全班同学放声大笑.在笑声中,他的脸很红,然后就弓起背来,妄图将他又高又壮的身体潜伏起来,却往往是徒劳.  相似文献   

12.
张怀俊 《新闻知识》2007,(12):76-78
梁启超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被誉为"舆论之娇子"。他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其报刊生涯,一生创办和领导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他随侵华日军来华;1939年9月,他被送到北平"北支那派遣军"宪兵队训练;1943年夏,日本情报机关对其进行潜伏特训;1944年5月,他化名"尤志远",长期隐藏上海;直到1956年,这个在中国大地长期潜伏的职业间谍,急于与"组织"恢复联系,殊不知中国反间谍斗争依靠的是人民群众,他的异常举动被盯上了……  相似文献   

14.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5.
陈淑媛 《浙江档案》2005,(12):21-21
2005年,九十高龄的华君武迎来了他漫画生涯的第七十五个年头,出版了一本新书--<漫画一生>.此书讲述了他从事漫画的经历,充满了人生哲理和警世箴言.  相似文献   

16.
黄昏命案打破小镇平静 日本觊觎中国已久,早在晚清时期就派遣间谍潜伏中国内陆地区.这些日本间谍大多以商人的身份与中国人接触,为了刺探情报,日本间谍甚至于与当地人结婚成家以取得信任,秘密从事着刺探情报的活动.中野顺三就是居住在北海的一个日本间谍. 北海原来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的一个小镇,因为靠近海边,又是广东与广西南部的大门,外国商船可以在此登陆.日本人也正是看出北海的战略位置,所以派遣了大批间谍人员潜伏北海,为日后的侵略收集请报.  相似文献   

17.
规划你的学术生涯(英)温·格兰特/26元/2010.1本书的作者既享受着相当成功的学术生涯,又没有过多地加班加点,还有不少时间用于闲情逸致.他与读者分享了他的秘方,向刚开始学术生涯的新人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规划其学术生涯,以便实现其特定目标的建议。本书行文亲切、友好,内容具体、翔实、结构清晰,给对学术生涯感兴趣的读者开具了切实可行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徐迟先生是诗人、作家,也是编辑家.他的文学编辑生涯,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他主要是以创作名世,老的说法,是编辑之名为文名所掩了.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60年的创作生涯,为我们的文坛奉献了近1000万字的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音乐评论、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传记等体裁.这些作品已编辑成《徐迟文集》12卷,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9.
1933年,刚满12岁的徐生财(实为徐盛财),因家中生活所迫,离开家乡湖南省慈利县五雷山脚七根纵,跟着贺龙军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当了他的警卫员.从此,徐的大半生涯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下面是徐生财讲述他在贺龙麾下的红军生涯当中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20.
在我近20年的记者生涯中,采访过很多人,施蛰存伯伯是我在<交际与口才>当记者时最初"练手"的对象.那是1995年6月23日,正值我们杂志开办第二年,有个栏目"名人访谈"缺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