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冰南 《青年记者》2007,(12):96-97
影视“翻拍热”是目前我国影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除了金庸先生的著作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电视荧屏,还有诸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和文学名著也都成为“回炉”的对象。这股“翻拍热”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这些分析的立足点更多地是从影视制作方的角度来加以考察的,而本文则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受众的接受心理角度,来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柏金凤 《大观周刊》2012,(48):232-232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长期与父母分离,甚至有的父母为了节约钱,几年也不回一次家。孩子长期不能与父母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导致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孩子存在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和群,没有亲切感;有的孩子自私.  相似文献   

3.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可谓是流行全国的一档娱乐节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学术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以统计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受众收视心理角度对这档节目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以性别和年龄两个重要变量作为分析维度,通过对收集来的数据整理分析之后得出,喜欢看“超级女声”节目的受众在收视动机、替代性满足、社会比较以及忠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从众心理方面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2019年7月19日,南昌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犯罪嫌疑人万某弟提起公诉,这件震惊网络的重大杀人案件重新登上微博热搜,人们的目光也重新聚焦于这一事件,这一案件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与相关媒体对其有倾向性的报道不无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说明,并对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新闻报道进行媒介伦理分析,尝试给出一些提升此类新闻报道的媒介伦理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晨 《大观周刊》2013,(12):320-320,32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年女性相对男性的依附程度日益下降,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收八、高智商女青年从迈入社会起,就倾向于把精力投入事业,以致错过了谈婚论嫁的黄金年龄段,迟迟无法找到婚姻的归宿,她们,正是当下被称之为“剩女”的一个特殊群体,已经日益戍为社会的热点,甚至是焦点之一。“剩女”现象的出现,既有其深层次社会外因,更囿于“剩女”群体独特的心理内因.笔者从心理学研究的七个角度,尝试提出了改变“剩女”现象的方法,旨在帮助“剩女”发现自身问题症结,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在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中提升魅力,把握机遇,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6.
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然灾害与人为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我国,公众还没有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意识,所以作为公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媒体就有义务在灾难时期为民众提供心理关照和援助。关注灾难阴影笼罩下的受众心理健康,分析灾难下不同时期的受众心理特点,对准确完成媒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受众心理、新闻受众群体心理以及总结反省媒体由于缺乏受众心理分析而在报道中出现的误区,例证了在新时期全球背景下,一个有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面对灾难,在做到传递真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7.
宋艺 《新闻世界》2011,(6):30-31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没有了人文关怀的传播将会失去其内在的精髓,只会成为死板、空洞的信息组合。但在追求报道新奇理念的催动下,在媒体——这个公众信息传播的平台上,人文关怀的报道精神正在逐渐被歪解和曲用,甚至遭到滥用。本文试从媒体人文关怀的误区表现入手,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杨辉 《新闻知识》2012,(9):54-56
2011年3月23日,央视"新闻1+1"播出的题为《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的节目在饱受批评之后,似乎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因该节目的播出遭受舆论广泛批评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此事件过后,也在媒体上对此次节目之所以遭受批评的原因做出了反思。然而这一反思仍然未能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所在。换句话说,该节目的期待效果和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9.
易图强  李馨怡 《今传媒》2023,(11):100-103
随着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的激增,公务员考试图书也日益畅销。本文在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公务员考试图书畅销盛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此类图书日益“井喷”背后的社会心理,认为公务员考录制度相对公平、职业相对最稳定、福利待遇较好以及公务员在我国民众心目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促使公务员考试图书畅销的社会根源,旨在为职业考试图书尤其是公务员考试图书的策划出版与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闻活动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介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有过新闻采访经验的人对“无可奉告”这样的外交辞令并不陌生。那么新闻采访活动的屡屡遭拒的成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深圳"5·26"醉驾飙车案发生后,一些媒介报道过度渲染,使得民众"仇富心理"迅速泛化。笔者选取南昌市周边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仇富心理"泛化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突发事件为其提供了感染路径,而媒介报道凸显利益因素则制造着隐性风险。本文认为,只有通过诉诸媒介文化的公共取向,才能扭转"仇富心理"泛化带来的社会反向情绪,并从根本上矫治这种社会群体心理。  相似文献   

12.
赵伟 《青年记者》2012,(36):41-43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并非仅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①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W Bright)曾指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一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  相似文献   

13.
张馨 《青年记者》2012,(23):57-58
微博凭借其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传播速度快、无需审核、低门槛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这个虚拟的广阔空间也给各种谣言的滋生和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不论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微博上总是充斥着各种谣言,真假难辨,混淆公众视听,干扰了社会的稳定.微博谣言的出现及广泛传播,存在着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闻心理的方面对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上层出不穷的“标题党”事件进行了分析。得出新闻“标题党”事件的出现,一方面由于网站自身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且国家新闻部门对于网络媒体的监管不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矛盾微妙的现实生活给了网民以需要发泄的空间,并且快节奏的生活也推动了“标题党”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隋岩  曾鼐 《当代传播》2014,(2):69-70
百字短文是微博区别于其他媒介的本质特征,也成为微博传播的动力。140字字数限制的微博体强调"短小凝练""一针见血",凸显出社会焦点性、文采性、智慧型、娱乐化、碎片化等传播特征,创造了"人人发声"的机会,极大拓展了个人被社会认知的可能,对信息的叙述传播及受众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希腊文中被誉为灵魂之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值得人们探讨和分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节目主持人在工作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对主持人把握自我心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圳"5·26"醉驾飙车案发生后,一些媒介报道过度渲染,使得民众"仇富心理"迅速泛化。笔者选取南昌市周边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仇富心理"泛化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突发事件为其提供了感染路径,而媒介报道凸显利益因素则制造着隐性风险。本文认为,只有通过诉诸媒介文化的公共取向,才能扭转"仇富心理"泛化带来的社会反向情绪,并从根本上矫治这种社会群体心理。  相似文献   

18.
刘薇洁 《新闻世界》2009,(4):105-106
“人内搜索”从最初的红火一时到现在惹下不少麻烦和官司,暴露出网民行为的缺陷。网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群体所有的心理特点,这样的特点勒庞在其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中有着精辟的阐述。本文就以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来分析网民“人肉搜索”的心理成因,探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魏娟  杜骏飞 《青年记者》2009,(19):75-76
集群行为的英文为Collective Behavior,又译作"集聚行为"、"集体行为"或"聚合行为"。在网络空间,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未被准确定义的集群行为。为叙述方便,笔者借鉴社会学对于集群行为的评述,将网络集群定义为: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弱势心理呈现出泛化的态势,且成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心理动因.“东明事件”发生后,相关方的缄默使当地民众政治弱势心理加剧,笔者通过大样本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具有复杂的内涵.大众传媒的非理性报道以及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使用对民众政治弱势心理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公共事件中相关媒体的失语以及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是政治弱势心理产生和泛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大众传媒应构建信息安全保障网、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并注意建构舆论和引导舆论,逐渐化解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为社会和谐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