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初,英国首相布莱尔携夫人到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度假,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休假就休假。明知布莱尔喜欢泡吧,小镇唯一的酒吧“蓝色音符”,也丝毫不给“面子”,照旧关门休息。 Le Vernet是法国西南部一个幽静的小镇,没有宽阔的广场、豪华的饭店,休闲娱乐的地方只有一个名为“蓝色音符”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21,(5):9-10
为什么说每一代青年才俊都有机会? 从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启蒙运动讲起.说到法国启蒙运动,我们脑子里通常会想起这么4个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和狄德罗.他们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 这几个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太一样.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这3个人,我们知道他们大体上的思想成果.但是最后这个人,狄德罗,他的思想成果好像很模糊...  相似文献   

3.
去年春末的一个晚上,每周例行的读书会刚好由我带读卢梭,正当我侃侃而谈时,冷不丁地被一位同学质问住了:“在著名的法国先贤祠,你知道与卢梭的塑像打对面的是谁吗?”“伏尔泰,是伏尔泰。”他慢条斯理地说。我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伏尔泰——卢梭一生最大的敌人.他二人同  相似文献   

4.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论科学与艺术》这篇论文是他最早的一篇重要作品,该论文是应第戎学院的征文而作,原名为《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教风化俗》。和卢梭的名字分不开的十八世纪后半叶“反于自然”的思想,最初就是在这篇论文中得到了明确的表现。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最主要的教育思想,在卢梭的后半生中一直致力于自然教育的研究并且也将这一思想注入其所有作品。之中换言之,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一篇论文开启了其自然教育的视角,因此,《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对卢梭之后的自然教育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精神的殿堂     
去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相似文献   

6.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出版参考》2011,(12):11-11
去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相似文献   

7.
耄耋老人和他的家庭档案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市有个香坊区,香坊区的地界里有个被称作成高子的小镇。它与普通的北方小镇别无二样,位于城乡的交界处,公路两旁的农田间错落着几排红砖民房。论名胜古迹,小镇没有什么耀人的亮点;论特产风物,这里也缺少骄人的资本。但就是这个小镇,却时常吸引着参观者,市里的、省里的、甚至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也都来过这里,一些参观者临走时还留下了墨宝去年雪后初霁的一天,听完哈尔滨市档案局同志的介绍,我们也迫不及待地踏上赶赴小镇的路途。车拐进一条小巷,远远地就看到一户人家与众不同的热闹大门。门楣上高高地悬挂着“哈尔滨王智家…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论科学与文艺》是1749年第戎学院的应征论文。在文中,卢梭立场鲜明地反对科学和文艺的普及。翌年,作为肩负传播科学和文艺之责的学术机构,第戎学院以“文采”为由授予卢梭头奖,这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事实上,卢梭之所以能获头奖,是因为与太阳王时代维护王室和宗教立场的学术竞赛不同,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学术竞赛推崇诉诸理性普遍认可而非以实践为准绳的求知模式。而卢梭获奖引发的争议也表明,一旦自由的学术探讨溢出思辨的范畴进入实践领域,人们往往容易将某些观点作为教条而用。启蒙时代,反对第戎学院的启蒙者如此;大革命期间,歌颂自由、人权的革命者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9.
舆论是自然、普遍存在的一种交往状态,现代意义上的舆论概念始见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第一次科学地界定了舆论的确切涵义,把舆论从个人思想拓展为社会公众集体性思想的代名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也给予舆论充分关注,意识到它与社会交往相互之间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把舆论视为“一般关系的实际的体现和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义化传统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法国文学对中国读者始终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从50年代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编选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二百种”中,法国文学名著在出界各国文学名著中位居榜首。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在中国曾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如伏尔泰、卢梭、莫里哀、巴尔扎克、司汤达、雨果、梅里美、福楼拜、莫泊桑、罗曼·罗兰等,都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无疑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学太空中一颗非常耀服的星。他是塑造典型…  相似文献   

11.
黄冠杰 《出版参考》2007,(9S):30-30
法国的书店、报亭遍布大街小巷,即使在—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镇,你也不难发现书亭的身影,这大概和法国人爱读书有关。在巴黎,有人估计有华人20万~30万人,可是中文书店却是屈指可数,探求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记者曾亲历这样一个课堂场景,反映了中法部分人对待书籍的差异。有个刚来法国不久的中国女留学生,看到法国接待者家中电视很小且陈旧,便感慨法国人贫穷、没有文化。而她中国的家中,有两台进口大彩电,但是在看韩国连续剧时还是感觉不够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手淫,据说与卢梭诞生于同一年:1712年。倒不是说卢梭的时代之前,人们就不知道手还有这功能,不过是大家从前都私底下默默无闻地干,而在这一年,这一行为被晒在光天化日之下,几经辗转蹉跎,最后乘着卢梭思想启蒙运动的东风,甚嚣尘上了。  相似文献   

13.
陈凯  黄小强 《传媒》2010,(11):57-58
Sanford是位于北卡中部人口大约为25000的蓝领小镇,五六十年代东北部强大的工会组织导致昂贵的劳力费用,工业的南迁给美国南部的一些小镇带来了发展良机,制砖、纺织业快  相似文献   

14.
不知生,焉知死。——孔子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毛泽东谁要是自称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便是撒谎。人皆怕死,这是有感觉的生物的重要规律,没有这个规律,整个人类很快就会毁灭。——卢梭  相似文献   

15.
宋路霞  雷鸣 《出版参考》2004,(10):22-23
位于太湖西南岸的小镇南浔,是晚清时节中国最富的一个小镇。镇上到现在为止也不过四万人,那时恐怕只有几千人。当年这个仅靠植桑养蚕的江南小镇,居然在数十年间,一下子诞生了四头“大象”、八头“牛”和七十二条“小黄狗”!所谓“大象”,是指拥有一千万两银的超级富翁;“牛”,是指拥有五百万两银的大户;而家有一百万两银子,在别处可以耀武扬威,在这就只能屈居“小黄狗”了。  相似文献   

16.
伯延,是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武安的一个普通小镇,最近,这个普通的山区小镇正在因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热映为人们所关注。影片反映的是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5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扑身来到伯延这个地方,就集体食堂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的情况。当时主持全国政务的周总理,放下"日理万机"的国家事务,在一个穷困的山区小镇(当时称为武安县伯延村)连续吃住四个昼夜进行实地调研,为广大观众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冲击。我们在感叹于总理亲力亲为亲民的同时,也产生了到伯延探寻当年总理足迹的强烈冲动。  相似文献   

17.
孟湛东 《大观周刊》2011,(22):109-109
卢梭是热爱自由的。他在《爱弥儿》中写道:“因为我完全不依赖任何人,我欣赏自由人能享受的一切。”这是卢梭的自由风格,洒洒脱脱,无拘无柬。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就正是为保证人人的自然天赋的自由而设想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8.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当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扛着大刀长矛,口中念着"刀枪不入"的咒语,冒着洋枪洋炮在北京焚烧洋教堂,围攻各国驻京公使馆时,偏安一隅的边陲小镇昆明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捣毁法国教堂、驱逐法国殖民者的风潮--昆明教案,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法国驻蒙自领事方苏雅.  相似文献   

19.
法国的书店、报亭遍布大街小巷,即使在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镇,你也不难发现书亭的身影,这大概和法国人爱读书有关.在巴黎,有人估计有华人20万~30万人,可是中文书店却是屈指可数,探求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居特斯洛,德国一个偏僻小镇.不是什么旅游胜地,也没有出过什么大名人,如果不加解释,这几乎是个很难让人记住的地名.但是如果站在居特斯洛街头,看到一辆辆"图书巴士"当街穿行时,你也许会恍然大悟--是的,这个令人感到陌生却同时又世界闻名的小镇就是全欧洲最大的传媒集团贝塔斯曼的总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