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书推荐     
《刘心武续红楼梦》 刘心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定价:35元  相似文献   

2.
动态集锦     
杨葵 《出版参考》2010,(9):39-40
海岩 认识海岩,是作家刘心武介绍。大约在1997年年底。当时海岩已出版两本长篇小说:曾经名噪一时的《便衣警察》,和没有引发大动静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刘心武建议我重出后者。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刘心武1977年第11期的《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短篇小说《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青少年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内伤"。这被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品读经典的热潮。在我的主要记忆里,先有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后有易中天的《品三国》,再有于丹的《论语》、《庄子》"心得",前后呼应,红极一时,不仅"火"了,简直"疯"了。"跟风"和"模仿"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面对诸多因品读经典而一夜走红的案例,大大小小的刘心武、易中天和于丹们纷纷披挂上阵,或在央视开讲,或在各地走穴;  相似文献   

5.
刘心武     
罗雪村 《出版参考》2014,(5):M0002-M0002
刘心武,1942年生于成都,1950年后定居北京。历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柳州市出版的《经济报》,今年6月28日第三版发表了一篇作品,题为《营业员与江青》,署名刘心武。此文在当地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柳州市新闻界的一位负责同志特为此事致函本刊,信中说:“刘心武同志的短篇小说《营业员与江青》,在柳州市读者中引起了纷纷议论。主要是认为小说中塑造的江青的形象与大家所知的不一样,出乎文中公园领导、也出乎大家的预料,江青竟是一位和蔼可亲,对青年热情诱导,只有‘慈祥’二字方才般配的长者,而不象一个千夫所指的反革命分子。人们不知是刘心武同志为该报提供的‘特稿’,还是该报编辑从刘揭露江青丑恶咀脸的著作中节录一段用上的。多数人以为是刘为该报撰写的专稿,于是引起对刘的种种猜疑和物议。”来信要求本刊帮助澄清事实,为读者释疑。经本刊与刘心武同志联系,迅即得到了答复。现将刘心武同志的来信,摘登在下面。《经济报》不经作者同意,擅自掐头去尾摘登作者的作品,是侵犯作者正当权利的行为;特别是由于断章取义地摘录,割裂了原作,以致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类似的事情,在其它某些报刊上也有。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新闻界同志们的严重注意。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柳州市出版的《经济报》,今年6月28日第三版发表了一篇作品,题为《营业员与江青》,署名刘心武。此文在当地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柳州市新闻界的一位负责同志特为此事致函本刊,信中说:“刘心武同志的短篇小说《营业员与江青》,在柳州市读者中引起了纷纷议论。主要是认为小说中塑造的江青的形象与大家所知的不一样,出乎文中公园领导、也出乎大家的预料,江青竟是一位和蔼可亲,对青年热情诱导,只有‘慈祥’二字方才般配的长者,而不象一个千夫所指的反革命分子。人们不知是刘心武同志为该报提供的‘特稿’,还是该报编辑从刘揭露江青丑恶咀脸的著作中节录一段用上的。多数人以为是刘为该报撰写的专稿,于是引起对刘的种种猜疑和物议。”来信要求本刊帮助澄清事实,为读者释疑。经本刊与刘心武同志联系,迅即得到了答复。现将刘心武同志的来信,摘登在下面。《经济报》不经作者同意,擅自掐头去尾摘登作者的作品,是侵犯作者正当权利的行为;特别是由于断章取义地摘录,割裂了原作,以致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类似的事情,在其它某些报刊上也有。这个问题,希望能引起新闻界同志们的严重注意。  相似文献   

8.
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为它最初的责任编辑,我是很高兴的。我同心武同志的合作并非自这篇开始,先后曾编过他写的中篇《如意》、《立体交叉桥》、《嘉陵江流进血管》,对他的艺术构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教科频道一档带有学术性质的人文类节目,诸多学者在讲台上评古论今.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至今,《百家讲坛》迅速走红,培养了张颐武、易中天、刘心武等一批"明星学者".  相似文献   

10.
好书辑要     
《偶尔远行》周国平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版本书是周国平的首部“出行哲思录”,也是上海三联书店“名家走世界”书系推出的首部作品。同时和即将面世的还有叶渭渠《周游织梦》、刘心武《用心去游》、郭宏安《塞纳河,莱蒙湖》等。  相似文献   

11.
记得是何时在央视十套上看到了《百家讲坛》之《刘心武揭密(红楼梦)》,偶尔看看,印象便十分深刻,亦深有体会.之后,在社会上便出现了一股红学热潮以及联合声讨刘先生的红学正军.  相似文献   

12.
都市人心态的追踪描绘──读长篇小说《栖凤楼》胡德培一直关注现实生活的刘心武,又写出一部中国现实心态录──《栖凤楼》,在《当代》杂志全文发表后,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钟鼓楼》、《四牌楼》之后,新建起来的第三座楼。这是他自成名作《班主任》之...  相似文献   

13.
这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用近二十年时间写成的自传性作品。书中,他以非常平静的心态,饱满的情感,纯净的文字,坦陈自己的人生经历:童年生活、家族记忆、亲人呵护、求学经历、人际交往、文学创作、红学研究,乃至由此引起的各种诡诞风波。书中涉及的不仅是作者个人及其家族的经历,更有一个时代的风雨云烟,作者以见惯白云苍狗之后的淡然,书写了共和国以来的世事苍茫。一同出版的还有作者的两部近作集《刘心武种四棵树》和《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把曹雪芹写的前80回比喻成断臂的维纳斯。从较早的逍遥子,到著名的高鹗,再到现在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仿佛是一道屏障,难以跨越却又勾魂摄魄。  相似文献   

15.
杨若文  杨静 《今传媒》2010,(8):93-95
刘心武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设的《红楼梦》系列讲座的第四次,于今春落下了帷幕。前几次随之将其讲的内容以书籍的形式撒向全国,曾引起学界不小的震动与广大听众的热情关注。本文的两位作者均对《红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近日,自称从"内部流出"的《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全部内容迅速在网络上流传。本书出版方凤凰联动图书公司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内部流出"文字非确切文稿;"全文"应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与学术传播——从《百家讲坛》的热播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涛 《新闻界》2006,(5):63-64
2004年5月,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栏目收视率一路上升。2006年,易中天的电视讲座《品三国》以及同名出版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众多来自普通观众、专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评说和争论。  相似文献   

18.
段海峰随笔集《有话要说》(下称《说》集),名家刘心武序云:在这大转型的时代中,虽智者亦难免渺茫,如在雾行走,自己发出声音,是为了提醒别人自己的存在;他人发出声音,是为了防止你同他相撞;而相互应和,便既壮胆,亦快乐,这年头,人们不一定非认同、携手,能倾听、呼应就好,在雾散的一日,人们会相对而嘻吧?——到底是名家,言事飘忽,倏然而落,即有微中.《说》集前半部“是真名士自风流”是名流像簿:计有艾青,臧克家,严文井,张中行,屠岸,王蒙,刘心武,李凖,梁斌,方纪,汪国真及围坛煞星刘小光等.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第8期《中国记者》杂志上,储瑞耕先生的题为《“咬文嚼字”值得关注》一文中,例举到被《咬文嚼字》“放炮”、“射箭”的“当今文坛上比较有知名度的作家”,就有王蒙、刘心武、贾平凹等8人之多。储先生把这种情况比作“猴子也有掉下树的时候”。这个比喻恰当而生动。  相似文献   

20.
刘心武在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个著名作家.并且在“红学”研究、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他曾把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其实,除了“侍弄这四棵树”之外,刘心武还有长达十几年的编辑生涯.其中尤以与《人民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