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慧 《东南传播》2014,(12):94-96
在全球化高速推进的现代语境下,好莱坞大片横行,各国民族电影都遭遇西方意识形态和电影技术对本土文化侵蚀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势头渐起的瑙莱坞电影以其独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活跃于世界影坛,由此开启了一个多极影像新时代。它对于激发拙朴浑厚的非洲精神、丰富世界电影艺术之林,有着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珺 《东南传播》2017,(12):27-29
"华莱坞电影"的概念自邵培仁教授于2013年提出以来,在电影研究学术界引起热议,其中也不乏质疑之声。本文提出"东方好莱坞""中莱坞"等概念的媒介尺度都不足以涵盖中华电影文化博大精深的观点,通过分析林立于世界的宝莱坞、尼莱坞等其他莱坞的前缀词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而反思华莱坞词缀"华"所暗含的深厚底蕴,并指出华莱坞所指代的中华文化的整体统一形象更意合中华璀璨的千年文明。本文认为"华莱坞"将唤醒分布于文化基因中的中华记忆,集聚涣散的中华元素,最大程度地凝聚中华力量。中华文明将通过华莱坞影像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3.
张璇 《东南传播》2014,(3):38-40
"华莱坞"这一概念在学界越来越受瞩目,通过对"华莱坞"电影中借用"伤痕文学"衍生的术语——伤痕影像,来分析"华莱坞"电影中的"归途"意象及传统文化中"家"的意义。运用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的视角,本文试图阐明被冷落至观众"眼球角落"的纪录片及人文电影中的"归途"意象,如范立欣《归途列车》所表现的农民工"归途"及侯孝贤电影《童年》中"外省人(台湾老兵)"归途的意象叙述,来展现"新伤痕影像"聚合不同的时代及其感性,见证的是时代的断裂面,离去以及坚守。  相似文献   

4.
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如今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式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无论从电影产业、电影票房还是观影人数上看,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成为国际电影市场不可小觑的竞争力量。随着《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商业大片的公映,在带来超高票房,3D、IMAX等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让观众开始对"大片时代"的大制作电影产生质疑,华莱坞电影陷入一种"人人看人人骂"的窘境。事实证明,盲目跟风,仅通过大制作高科技等表面方式与好莱坞抗衡早已是行不通的,想要将电影在真正意义上贴上"华莱坞"标签,关键还在于如何运用中华文化、民族特色,走出一条属于华莱坞自己的电影之路。从早期《小城之春》、《红高粱》的经典电影,到近一些《小武》、《桃姐》的颇受好评,人文电影无疑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民族文化的镜子,也是华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中国百余年的电影创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风格和特色,为有志于研究中国电影理论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建构具有中国特有的电影研究新思路、新观念和新理论的机遇。二十多年来,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带领其团队站在学术的前沿,疏通中国电影发展脉络,宏观审视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景观和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现象,在全球性发展和国际化传播的好莱坞、宝莱坞、瑙莱坞等多维电影话语体系的竞争与共生趋势下,积极地将中国电影的理论思考置于更大的语境中,勇敢地提出“华莱坞电影”的研究新思路,以开拓中国电影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中国电影理论打开世界电影格局提供了新方案、新视野、新范式之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华莱坞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世界电影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Hollywood)一家独大的传统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尼莱坞、维莱坞、华莱坞的多极电影世界的态势已经形成。好莱坞自封"世界娱乐之都"的桂冠似乎摇摇欲坠,世界影视剧生产者逃离好莱坞的步伐越来越快,好莱坞所在地洛杉矶新任市长埃里克·加切蒂已经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发誓"要像守卫骨头的狗那样"夺回"出逃的影视制作"公司,决不让洛杉矶遭受像底特律因汽车业衰落而受到的那种经济重创。  相似文献   

8.
《X战警2》上映三天就有859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作为一部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这样的成绩我们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9.
<正>"华莱坞"概念自2012年底由邵培仁教授提出并界定以来,以其兼蓄并包的视角吸引了不同学术领域学者的关注。随着华莱坞电影研究蔚然成风,华莱坞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研究成果引人瞩目,研究领域也逐步拓展,如何进一步调动、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逐渐成为华莱坞电影研究者关切的核心议题。2015年6月18日,"华莱坞电影发展战略研究"高端论坛暨华莱坞电影研究联谊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召开,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华莱  相似文献   

10.
经过长达2年的筹备,根据腾讯首款儿童绿色在线社区“洛克王国”改编的动画电影《洛克王国!圣龙骑士》于今年9月30日正式登陆各大影院。这部作为腾讯联手优扬、炫动卡通推出的首部泛娱乐化发展战略的第一个核心项目,自创意之初就引发了无数关注。近日,从腾讯公司获悉,与电影同档期与小洛克们见面的不仅有电影,还有《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电影连环画》等一批电影同名图书。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达2年的筹备,根据腾讯首款儿童绿色在线社区“洛克王国”改编的动画电影《洛克王国!圣龙骑士》于今年9月30日正式登陆各大影院。这部作为腾讯联手优扬、炫动卡通推出的首部泛娱乐化发展战略的第一个核心项目,自创意之初就引发了无数关注。近日,从腾讯公司获悉,与电影同档期与小洛克们见面的不仅有电影,还有《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电影连环画》等一批电影同名图书。  相似文献   

12.
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发现目前中国电影,像陈凯歌的《刺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张艺谋的《英雄》,风格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有好莱坞电影的风格,这样很可惜。好莱坞电影像一把大伞罩住了全世界的电影,我自己坚决逃离这把大伞的笼罩,绝不会与好莱坞电影为伍。好莱坞的制片商出上亿美金请我拍片,我都拒绝了”①这一席话给中国电影提了个醒。  相似文献   

13.
《X战警2》上映三天就有859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作为一部好莱坞的商业电影,这样的成绩我们见怪不怪。 商业电影以情节和视觉效果取胜,所以通常不会在深刻挖掘主题上下多少工夫,虽然很多商业电影的主题其实很有价值。《X战警》也是如此,它有着可供挖掘的主题,但却只给其主题的发挥留下少得可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世界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着霸权地位,好莱坞电影的风靡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深层探究,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角色符号的隐喻,以及好莱坞市场营销模式三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阐释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4):19-19
一般来说,外国的喜剧和武侠电影,除非是有像张艺谋或李安这样的显赫名声,否则很难吸引好莱坞片商的注目。但很显然。《刀见笑》能在北美登场,并邀曾拍过《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等片的道格·李曼加持担任电影的执行总监就可看出,这部电影还是相当令人感到兴奋的。  相似文献   

16.
张港 《新闻三昧》2006,(9):29-29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人全知道这三个字,可是,读起来,对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人是将这个“坞”读成。其实,这个“坞”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音。“好莱坞”英文Hollywood,是一种常绿灌木,因当地有很多这种树,1903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的中心。当初它是洛杉矶(Los Angeles)西北部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背倚绿草如茵的山坡,面对平川碧野,四季常青,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具备拍摄外景的条件。1905年前后,芝加哥(Chicago)一…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人全知道这三个字,可是,读起来,对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人是将这个“坞”读成。其实,这个“坞”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音。“好莱坞”英文Hollywood,是一种常绿灌木,因当地有很多这种树,1903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的中心。当初它是洛杉矶(Los Angeles)西北部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背倚绿草如茵的山坡,面对平川碧野,四季常青,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具备拍摄外景的条件。1905年前后,芝加哥(Chicago)一…  相似文献   

18.
朱灵 《东南传播》2021,(3):73-74
《邦尼与克莱德》作为新好莱坞的电影的开山之作,成功颠覆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片,作为美国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以"反传统、反文化"的形象改变了观众对于好莱坞的认知.存在主义思潮、反类型化的人物设置、电影语言三方面讲述新好莱坞电影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丁旭 《东南传播》2016,(5):32-36
本文主要是以华莱坞为语境,讨论纪实电影中对边缘化的异质群体中的"他者"的建构。首先对华莱坞、纪实电影和"他者"进行界定;然后选取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和《小武》两部电影作为分析对象或者文本;用表征的视角来讨论纪实电影中建构的"他者"的意义以及相应的知识/权力问题。本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在于,用批判的视角,从符号学和话语理论出发,将电影、纪实电影看做一个表征体系,讨论纪实电影作为一种文本,在华莱坞语境中是怎样建构关于"他者"的形象的。本文认为纪实电影作为一个表征体系,在建构"他者"时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即使电影对于"他者"形象的建构。一方面,符号学层面即诗学层面,主要运用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分析纪实电影中怎样使用纪实电影中的实景拍摄、非专业演员以及地方方言几个层面的文本和具体语境来表现符号权力。另一方面,从话语层面即政治学层面,主要运用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纪实电影在建构"他者"的意义时,这个意义包含了怎样的权力问题,并从电影制作者、影评人和观众几个层面的权力机构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上映的两部作品刺激了观众敏感的视听神经,一部是影片《阿凡达》,这部影片,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另一部是获得多个特效奖项的《2012》,后好莱坞制片流水线如法炮制,制作发行了多部极具视听冲击力的系列影片,包括《复仇者联盟》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自此,大制作电影的概念从好莱坞逐渐传入中国,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了大制作电影的市场价值。本论文结合案例主要论述了大制作电影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