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今年8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一个摄影记者的起点”的影展。这个展览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作者是28岁的郭建设。展览的方式有些奇特,100张照片全未剪裁,观众看到的是放大的取景框,甚至胶片上的齿孔;每张照片下还贴着好几张小样片,它告诉人们一个摄影记者的创作过程。郭建设远不是一个成熟的摄影家,他的展览还没有好到让我无话可说的地步。他的特点极明显,直观,有灵气。在他眼里,新闻无处不有,无时不有——拿着鲜花等待什么的军人;公共汽车上包着棉被、席地而坐的老人;对烧毁的家恋恋不舍的狗,这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作品可以上星辰影像吗?”、“版权问题怎么解决?”、“这张照片是用什么技术拍摄的?…星辰影像能不能把好的影展搬到法国去?”……2009年5月12曰,一群蓝眼睛白皮肤的摄影家围着星辰在线影像展板前询问着。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市场化运作的期刊大约有1000~2000种,其中约有500~600种能够广泛与读者见面。从市场调查结果和读者反馈的信息来看,封面已成为大众期刊的销售卖点。美国塞拉滱斯大学杂志系主任华斯莱(Roland E.Wolseley)在所著《杂志学窥奥》(understandingmagazine)一书中说,即以杂志的封面设计而论,也因发行政策的不同而异,编辑人倘若希望他们的杂志有读者订阅,便应当设计某一种封面,希望零售的,又应当设计另一种封面。美国著名摄影家菲利浦·哈尔斯曼给《生活》拍了一百张封面照片后说,“要有广告效果,有吸引力,首要的条件是一张封面必须有趣味,有迷惑力,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不能使人反感。一张封面应当保证让人们拿到这本杂志时,可以度过一个有趣的一小时。如果这张封面是人像,这个人物不能是  相似文献   

4.
我很愿意把我二十七年以来在《生活》杂志拍摄的一百张封面的情况作一个简括的说明。我知道,很多读者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且,很自然地要向我们提出对拍好杂志封面的有关问题。我并不相信,由于我是拍摄了《生活》杂志一百张封面的唯一摄影家,所以我就比那些只拍过一张封面或者甚至连一张封面也  相似文献   

5.
看着网站设计标准的变化有点像在观看一群野生动物穿过鳄鱼出没的水域。总有一些勇敢的先行者,但是当整个动物群移动的时候,那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踩踏,每一个个体都感到置身群体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群群 《青年记者》2007,(14):75-76
人们常说,画家所面对的挑战是怎样在一张空白的画纸上,加上一些东西来使它变得有艺术性而摄影家所面临的挑战则迥然不同,他们要从杂乱的环境中,通过运用各种构图技巧,把其中无关的景物除去,使画面看起来更具有艺术性。法国著名摄影大师布勒松说:“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可见,构图在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无尽苍凉的旷野中,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远远的天尽头,白云在连绵的雪山上飘浮着。那个美得心醉的湖,依着雪山,像少女般明媚动人;山梁上一群藏羚羊悠闲张望着。成群的藏野驴从眼前驰骋而过,荡起阵阵尘埃。那是个午后的可可西里……  相似文献   

8.
瞬间意识是新闻摄影记者拍好新闻照片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一张新闻摄影作品的优劣,取决于摄影记者瞬间意识的强弱。一个新闻摄影记者,不是毫无头脑的实录者,更不是机械拍摄的机器人,而是有敏锐头脑,能真实、典型、生动地记录瞬间形象的新闻摄影家。瞬间意识的概念所谓瞬间意识,就是记者对于正在发生、发展的客观事物的某一状态或特征的迅速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9.
吴煜 《视听纵横》2004,(6):49-51
几年前,摄影家焦波用20多年拍摄的6000多张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题为《俺爹俺娘》的摄影展后,《俺爹俺娘》的故事一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那一张张实录俺爹俺娘的照片,也一直震撼着观众,并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浙江电视台编导根据这些照片和焦波拍摄照片的平凡又奇特的经历摄制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播出后同样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普遍好评。该片以独到的  相似文献   

10.
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和解放军画报社联合制作的《新时期军旅摄影家风采录》 VCD光盘近日正式出版。这套 VCD光盘共有 8张,由 33集电视专题片组成,分别介绍全军 33位在职专业军事摄影家的创作道路和主要成果。他们的业绩代表了当前军事摄影的方向和水平,他们的创作经验对全军摄影工作者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新时期军旅摄影家风采录》VCD光盘出版发行@李玉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件事能与开国大典相比。”(侯波语)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访问这位女摄影家的,因为一提到侯波.人们会想起毛主席,同时会提到她那位同样做摄影工作的丈夫——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这对夫妇用他们手中的相机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现代史。顶着夏日的艳阳,我依约走进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区,那是一幢旧式的家属院,蓝色的砖瓦墙已被风雨吹打得发白。侯老住3号楼,按动门铃,一位眼窝深陷、身材瘦削的老人闻声而出,我问:“是侯老家吗?”她说:“我就是…  相似文献   

12.
贺陶 《新闻前哨》2021,(3):75-76
全民都是“摄影家”的今天,能拍出一张清晰的图片,已不是难事。难的是,拍出一张高质量的图片。作为媒体专业摄影者,比一般爱好者多了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图片的内涵外延。一个文字记者,转职摄影,跨度虽大,如贯通自如,就能发挥出特殊的能量,轻而易举创作出信息含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的高质量图片。  相似文献   

13.
孙阳 《军事记者》2013,(10):I0002-I0002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说过:“一张照片如果不能对观赏者‘说话’,并向他们传达有趣涵义的话,那么它就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真     
徐州市举办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培训班。 近日,老摄影家顾仪将一万余张老照片捐赠太仓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15.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6.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一提起朦胧诗,总觉得给人一种悲怆、伤感、晦涩的感受。有人认为那是一种无病呻吟的文字游戏。其实这是一种误会。翻开《台湾朦胧诗150首》一书,反复琢磨,那情浓意切的艺术画面怎么也找不到凿作的痕迹。朦胧并不刻意,寂寞更无失意,好一个意蕴独特的美学画廊。原来艺术也有自己的命运。由此我想起这样一件事,1874年,当巴黎街头一批得不到承认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将自己富于叛逆性的作品,在摄影家纳达尔的工作室展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民俗摄影家杨发顺先生将他个人珍藏多年的档案资料共计照片563张,奖状10张、实物7件,画册4本,光碟3张及录像带1卷捐赠给云南省档案馆,其内容主要包括:1943年驼峰航线上坠毁的一架C—53运输  相似文献   

18.
刘清 《中国广播》2005,(8):58-60
“天生就是一阵风,喜欢飞越南北西东……”这是一句歌词。可她偏说跟她有关。一个行走于阡陌的人,对于南北西东,她有无限的感慨,更有无限的情怀。无论东南西北,她都有很多很多朋友,那是一群群朴实勤劳的农民。也许,她注定要跟绿色打一辈子交道,跟农村打一辈子交道,跟农民打一辈子交道。用她的脑,用她的口,更用她的心……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皓月当空,繁忙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大地一片宁静安详.  相似文献   

20.
小约翰·肯尼迪在他父亲的葬礼上向国旗致敬。南越警察头目正向越共俘虏的头部开枪。一群暴徒向开罗检阅台冲去,将安瓦尔·萨达特射杀。对当代人来说,一提到上面这些形象,人们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幻灯片。这些形象被人们铭记着,而且可以想像得出来。层出不穷的历史事件都被照片记录下来了。二十年来,还很少有一件值得记录的事件,没有从十多个不同的角度拍成照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