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  相似文献   

2.
周海燕 《南昌教育》2006,(11):39-3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未来社会里,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方法、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中长大成才,不可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作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不但是教育孩子“学会”。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会学”。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教育不能像企业生产产品那样,而是应该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确立“人之根本“和“人之性格“,应该让受教育者有更高的人生境界。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让受教育的人懂得“用“的层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领悟到“体“的层面。一、现代新型文化精神培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问题理性主义的现代文化精神既规定了现代教育的使命,也制造了现代性生存的难题。现代性教育的使命表现为教育要服务于现代性的生产、生活和生存。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语文学科特征决定,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因为学会阅读需要体验,学会生活也需要体验,学会做人更需要体验.……  相似文献   

5.
阅读鉴赏古代诗文,要认真体会作者“用心在无笔墨处”。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就要使他们学会有效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文本“体察古人用心”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的能力。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面对受教育者(学生)对传统授课方法的逆反和对“教参”的“全面颠覆”,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墨守成规和不思进取终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二十一世纪教育给受教育者什么从最一般和宏观的角度看,教育要给受教育者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可以说,这三个“学会”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1.学会生存。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作为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更要学会共同生活,因此,劳动技能素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里,家长们大包大揽使得孩子们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离开了家长便不知所措,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此,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应怎样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美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它们文质兼美,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殷珊珊 《教师》2011,(18):114-114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的生活成长过程。幼儿的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将幼儿的教育回归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的生活及游戏环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才能让幼儿健康地成长,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为了“让人成为人”,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有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生存能力,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的人。“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双减”背景下,思政课要“提质增效”,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面对生活、走近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不靠教导。据介绍.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基本的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以来,人们都把道德摆在比其他素质,诸如智力、体魄、有关美的鉴赏力等更重要的地位,也将“立德”放在“立功”、“立言”之先。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旨在使人成为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康德),使接受教育的人过一种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而德育尤其关注人的价值世界和生命意义,德育让人懂得尊重别人,也要学会自尊,在尊重别人与自尊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完满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受教育是活生生的人,语学科特征决定,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因为学会阅读需要体验,学会生活也需要体验,学会做人更需要体验。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社会,或者说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了。所以,中学生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科学地思维,学会怎样创造。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美育 ,如何进行美育 ?有人认为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概言之 ,美育是实施“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主要包括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 ,来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的识辨能力 ;美感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欣赏 ,来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包括感觉、情感、想象、理解…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的因素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正在进一步被揭示。因此,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地关注,提出并构建主体性教育理论。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企图否定原有的教育理论,而是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期望能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的教育理论更科学、更具有实践性、更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人的生命是一个丰富完善的体系,是由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构成;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境界,养成和谐人格,完善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成长,同时又服务于一定社会的。一个生活在社会中又不了解社会的人,不仅难以成才,而且更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服务。我们的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不仅懂得政治、懂得技术,也要懂得社会。因此,要摒弃那种忽视社会的教育思想。本文拟就社会科学与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视觉造型中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将其融人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怎样将这门艺术演绎得更精彩,关键就要懂得怎样去正确的爱学生。本文从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撷取“学会感动”、“学会糊涂”、“学会惩罚”、“学会宽容”以及“学会施舍”五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