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通讯的同志总想稿子写毕,能见报,能播出。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有些稿子虽花了些精力,结果报废了。原因除了有的稿子失去时效,大部分是由于采写粗糙、质量不高造成的。初学写稿的人,写几篇不见采用,就心急起来,总想向老通讯  相似文献   

4.
一 1975年8月8日,东方天际的朝霞,将陋室的碧纱窗点染上一抹嫣红,一夜未曾合眼的我,终于打定了主意,从床上猛地坐起。妻子昆舫被惊醒,诧异地问:“你怎么了?” “我要写长篇。”这是我经过一夜深思熟虑吐出的决心,语气坚定,如誓言般地凝重。 “长篇?”昆舫略怔片刻,“那不是写书吗?” “是的,我要写一部反映手工业战线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 “能行吗?写书那得是作家啊。”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作家不也都是人吗?” “好吧,你试着写,成功更好,算是闯出一条路来。若失败了,就当写着玩解闷。”以后的事实证…  相似文献   

5.
1991年6月,为了纪念建党70周年,我采访了老党员、老干部、全国妇联先进工作者白玲玉.她退休后任敬老院院长,发挥余热,成绩突出。这篇通讯,在编辑老师的指点下,经过3次修改,1991年8月21日在商丘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从反复修改中,我收获不小。第一稿的主标题是“人老心不老”,副题是“记全国妇联先进工作者白玲玉”。内容上,选  相似文献   

6.
灯下翻阅农民日报,看到中国农业银行、农民日报联合举办学哲学征文启事,很想一试。于是,熬夜写了《信贷抑制辩证观》,按照启事要求,写好信封,准备邮寄,后来又怕编辑收不到,利用在京工作之便,找到农民日报理论部。不巧,没见上编辑,我就把稿子放在办公桌上。总算完成了一件心事,至于稿子生命如何,自然是留给编辑判决了。原先以为,我不认识编辑,稿子不会引起重视。事实是我错了。编辑同志不但对稿子极为重视,还一次又一次地以平等的态度同我商量修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灯下翻阅农民日报,看到中国农业银行、农民日报联合举办学哲学征文启事,很想一试。于是,熬夜写了《信贷抑制辩证观》,按照启事要求,写好信封,准备邮寄。后来又怕编辑收不到,利用在京工作之便,找到农民日报理论部。不巧,没见上编辑,我就把稿子放在办公桌上。总算完  相似文献   

8.
“网”稿     
~~“网”稿@蒋跃新~~  相似文献   

9.
说“稿”     
“稿”,“禾”、“高”也。有“禾”又“高”才能成“稿”。“禾”,先须有种子。种子,种类繁多,单就小麦来说,就不可胜数。有的产量高耐水肥,有的产量不高却适宜山岗薄地;有的宜寒,有的耐热;有的抗倒伏,有的防锈病,各有所长。就一个地区来说,人们喜爱,土质适应,就可把它种上。要使“禾”长“高”,需要肥沃的土壤,足够的水分,优质的肥料,充沛的阳光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需要人们精耕细作、锄草治虫,防灾防害等许多艰辛的劳动。“禾”要长“高”这么难,写稿  相似文献   

10.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11.
浅论科技期刊取稿的宽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学术期刊的根本任务是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要使科研成果及时、准确、毫不遗漏地得以传播,科技学术编辑不仅要有强烈的学术意识,科学的鉴赏力,同时还应具有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宽容精神。 在科学史上,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的落体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伽罗瓦的群论等众多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对科学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且重大的影响。然而,在建立之初,有的被视为异端学说,有的被认为不可理解,有的被说成胡说八道,有的被评判为毫无价值……为什么这些重大的研究成果会遭到如此评价,甚至连公开发表以供后人检验的机会都不曾得到?究其原因有下列因素: (1)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描述,是人类认识的质的飞跃。相对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人类认识水平来说,这种认识是超前的、革命的认识,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常常会有相当的距离,即使是已经发表的重大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即刻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和接受。授予诺贝尔奖的时间与发表学术论文的时间有很长的间隔,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有志于做好编辑工作的同志,可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下几方面,系笔者之见。一、掌握编辑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这话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因为从具体的编辑工作来看,许多编辑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一点或者说从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尽管媒体千差万别,从报道内容、重点、方向以及形式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提起"人情稿"三个字,媒体界好多同仁都会以为:是为关系户做广告宣传之类的报道、或者是与记者私利有关的稿件。有的"人情稿"即使有值得报道的新鲜、典型的内容,也只是报一条短信息,其报道价值并不高、影响平平。但是,笔者认为对待"人情稿"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并要用辩证的态度去分析、去处理,最好能争取从中挖出获奖作品。不要小看"人情稿"2011年,笔者的一条篇幅不大的消息《温州人热衷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获  相似文献   

14.
端记者、编辑的饭碗,常遇到一个头疼的事儿,就是“关系稿”。弄得不妥当,会使你“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对此,笔者真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关系稿”一般来自几个方面:首先,自己身处这个凡人世界,除了父母兄弟儿女,还有上级、同事、同学;还有同乡、亲友、师长。这些关系名正言顺,充满着友爱与温馨,他们见“自己人”在  相似文献   

15.
端记者、编辑的饭碗,常遇到一个头疼的事儿,就是“关系稿”。弄得不妥当,会使你“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对此,笔者真是有说不出的滋味。“关系稿”一般来自几个方面:首先,自己身处这个凡人世界,除了父母兄弟儿女,还有上级、同事、同学;还有同乡、亲友、师长。这些关系名正言顺,充满着友爱与温馨,他们见“自己人”在报社当编辑、记者,拍胸脯说:“我某某在报社,这稿子保险登!”其次,“关系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以来,我不断订阅《新闻爱好者》,并情有独钟地爱上了她。可前几年在投递上总是出毛病。全年12本杂志,竟不能全收到。少则缺一两本,多则少四五本。原因是投递员让人代捎或放村委会、学校等。一些接收人又不负责,杂志传来传去就杳无音信了。  相似文献   

18.
散文大师梁实秋生前曾对台湾《联合文学》主编丘颜明说:“有一事我想历来编辑莫不引以为苦,好稿不易。在数量上,稿件似不虞缺乏,在品质上,能膺上选者不多,于是主编的人有时就需要‘拉稿’。拉稿比拉夫难,其中甘苦,当过编辑的都知道。”所谓‘拉稿’难,一难在名人稿不好拉,二难是名人好稿更难拉,三难是拉来的稿有时又不合版面或“主旨”要求。近年我们的“报刊大战”,其中就包括拉稿之战,争稿之战。都想以“名牌”手笔突出版面,所以名人之作成了紧俏“产品”。其实,非名人之稿不拉,未必高明。名人稿固然有“广告效应”,但读者除了看“门面”,更主要的是看“货色”。名人多半早年有“名牌作品”行世,现在事务繁忙,笔力有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历来有一个好的风气,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可是,也有少数同志对十年浩劫带来的不正之风虽有警戒,但并未矫正,从而使社会上的“关系学”乘隙而入。这里不妨略举数例。一、搞“关系稿”,互相利用。有的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公事公办”,稿子就一一被挡了回去。后来,他们搞了些投其所好的“紧缺商品”  相似文献   

20.
“追”稿记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教材改革的稿子,四易其稿后装进信封送到了邮局。回家后,我翻出留下的底稿又仔细看了一遍,天哪,“大气候”竟错成了“大气族”,虽一字之差,意思却变完了。我想,自己一向注重严肃认真,必须把发出的稿件追回来,改正错字,不能把包袱甩给编辑。一旁的妻子看看表,差10分钟不到下午6点,而邮局下班的时间正是6点。此时窗外阴沉沉的,稀疏的雨点也飘落下来,如果不及时将稿件追回,恐怕明天一早就会随邮局的早班车发走。我急忙骑上自行车急奔县邮局,正好在值班人员拾掇关门时赶到了,听我说明来意,工作人员从打好捆的信件中找出了我的已盖好戳的邮件。回到家里,深知我脾气的妻子和我都会心地笑了。“追”稿记@丁建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