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4期刘娟老师《将教参请下神坛》一文后,钦佩作者对教参的反思和借用教参之“错”的勇气,但对文中的部分观点及分析等不敢苟同,现提出浅见就教于刘老师及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2.
倒叙和插叙在形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如都有把先发生的事写在文章的中间或后面的特点,都有表示回叙过去的语言标志。这两种记叙的顺序有时很容易混淆,仅仅从定义去辨别,是较难区别的。就连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关于《同志的信任》一文的记叙顺序,也是自相矛盾的。课文的学习重点及《教参》提出是插叙,而课本内的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又以其作为倒叙的典型例子。所以,有必要结合这两种记叙的顺序的记叙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再给学生提供一些鉴别倒叙和插叙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京、津、沪、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复名数和小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由课本及教参中存在的问题而引起的。为此,本文将课本及相应教参中的这几个问题作一简单剖析,并提出修改意见,供同行参考。一、教材混淆了“数”和“名数”的概念这段教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淆了“数”和“名数”的概念。现摘录两段课文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柳永名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高中语文第六册)有这么一句:“留恋处兰舟催发。”(也作“方留恋处兰舟催发”)其中的“处”,课文及教参均未加注,若理解为“地方”又实在不妥。笔者为此考察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段:“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参把文中的两处“四时”都释为“四季”,我认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有九处提到“语言”这个词。除了写猩猩用了“符号语言”、“有声语言”外,还有七处。仔细推敲,这几处“语言”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  相似文献   

7.
一、源于教材与教参内容不一致引发的困惑 在研读苏教版《实验化学》(选修)Ⅲ教材[下面简称为教材]和相应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叫[下面简称为教参]时.两处有关普鲁士蓝的内容介绍让笔者困惑了良久。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第4期刊登的《〈土地〉思路商榷》一文,文笔优美,思路明晰,分析透辟、新奇,很令笔者击节叫绝,但笔者在称赞之余冒昧提出管窥之见以请诸同仁斧正。 文章驳了教参的看法,认为作者的思想奔驰了两个来回,因而将文章的主体部分划分成了两个层次 笔者对教参不敢苟同,但对此种提法也不敢全盘接受。笔者认为这两部分应为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人教社1998年12月第1版)《庄暴见孟子》一文,对“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中的“乐”字的注释,在文理科教材和教参中有很大的差异。文科教材教参中, “独乐①乐②,与人乐③乐④”“与少乐⑤乐⑥,与众乐⑦乐⑧”的注释,分别为①③⑤⑦处“yue”“奏乐”;  相似文献   

10.
《实用英语·教师参考书1》作为教师教学使用的主要参考书,为提高我国高等专科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及一线教师为该书的编写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直接从中受益的广大师生无不对此深感敬佩。但在使用《教参1)}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课文语言点解释还有欠妥之处,似有商榷的必要。笔者现仅就其中的一例课文语言点解释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广大英语界同仁。在《教参1》第50页语言点解释第9项,我们发现有如下内容:(2)9…·Itpaystospecialize.—…Itbringsan…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第5册第30课的《古诗二首》《陶者》的作者,只有六年制《教参》上有其姓名——“梅尧叵”,叵字,我查了字典证实念Pǒ,又问邻校学生,也读成了梅尧叵。 翻阅古诗书,偶见《陶者》作者系梅尧臣,不觉大吃一惊:这分明是《教参》的错误,如不及时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课《汨罗行》课后思考和练习二第1题:“说说‘濯缨桥’‘独醒亭’这两处风景得名的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人格精神。”《教参》作如下分析:濯缨桥,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表现了诗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3.
问: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课中有这么两句话:“但是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杨花”是指的什么花呢?同教材的几位老师都说不清楚。我们先是看“教参”,“教参”上没有说。又查《现代汉语词典》和新  相似文献   

14.
“故人”辨     
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蠹》有句云:“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旦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对“故人重之”句,课本没作注,人教社出版的《教参》将这句话译为“旧时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显然,《教参》将“故人”译为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第二册《汨罗行》课后思考和练习二第1题:说说“濯缨桥”“独醒亭”这两处风景得名的由来,从中体会屈原的人格精神。《教参》作如下分析:濯缨桥,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表现了诗人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我省采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教参》)为教材。《教参》的第八课就是《小学生守则》的第八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尊师爱友,礼貌待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备课摘记     
初中语文第四册中《青纱帐——甘蔗林》一诗的开头,《教参》说“用了两个反问句,且衬以两句相答”。这前一句讲对了,但后一句却是错的。一、三两个反诘句,是用疑问代词“怎”加否定副词“不”,表示肯定语气,说明思念之必然。故反问是不必回答的。《教参》所说的“两句相答”,实际是诗人以呼唤和拟人手法写情的抒情句。  相似文献   

18.
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因为它们虽然非常势利,■但究竟还有些像狼,■带着野性,■不至于如此骑墙(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此多重复句的划分见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参》。我们推想《教参》的编写者之所以将第一重划分在①分句与②③④⑤⑥分句之间,大概是看到了②分句与③④⑤⑥分句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因果关系。但是,却未曾料到有两个问题也与之俱来了。其一,如果说第一重关系划分在①分句就不仅与②分句有假设关系,而且与③④⑤⑥分句之间也应有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杂文二篇》(《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有一道习题(第12页第四题),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两篇杂文的批驳方法进行辨别比较,以便深刻领会两篇杂文的反驳艺术,很有启发性,但在设计方面却是不够严密的。此题共设计了六个选择项,揣摩编者意图、根据对人教社《教参》答案(’91年5月第1版p25)的分析,可知,编者是将其中2、4、6这三个辨异项作为判断都正确的项来设计的。然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三处语法问题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参》中的一处解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