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7月29日~31日,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两岸共有500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参加,展销的图书达13万种85万多册,其中台湾参展商达200余家,2万多种共5万册台版书参展。据了解,这是台湾出版发行界历史上参加大陆图书展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图书品种最丰富的一次重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初台湾正式开放大陆简体字大专用书的公开销售,从过去一年多的台湾进口大陆图书的情况来看,台湾地区申请大陆简体字版图书进口的业者为28家,总申请数为141笔,申请进口的种类近10万种,总进口册数超过40万册,销售额达7~8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亿元,实际在市场流动的数字应该超过此数.  相似文献   

3.
业界动向     
两岸合资共建闽台书城 大陆第一家由两岸图书业者合资成立的大型书店“闽台书城”属于综合型书店,座落于福建福州,其总资本额约2500万新台币,其中福建外文书店占65%,台湾业者占35%;组织架构上则由董事会负总责,董事长由福建外文书店担任,副董事长由台方代表担任。 闽台书城除了展售大陆一般出版品与外文图书,在台湾出版品上,初期以13家台湾股东(五南、联经、建宏、展书堂、三思堂、佳音、众文、艺轩、三采、广和、合记、台阳、天龙等)的出版品为主,而后逐渐以当地需要与购买力引进更多的台湾出版品。  相似文献   

4.
台北书店一律开架售书,一般分类陈列,也有专门辟出新书或畅销书的陈列地方;也有提供出版社专柜的。地球出版社就在书店街上一家综合性书店里设有专柜,他们出版的《我的医生》一书作为家庭常备的医学参考书很受欢迎,今年3月印到11版,印数大约10万册,这本16开900多页的精装书定价新台币1200元(约合人民币400元)。据说,台北的书店对于新书一般只要3册,其中1册放在门市陈列。售出就及时上架或用电话向出版社进货。商务印书馆门市的书库设在二楼,就是便于缺书时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18日福州书市期间,由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主办、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承办的台版书首次在大陆书市开辟专区进行展销的活动,对图书发行业者来说,这应该算是两岸同业首次在正式书展期间进行订货交易,意义相当重大。 随后的11月期间,大陆各大出版社、各省新华书店的社长、总经理一行70多人由北京商务印书馆的杨德炎总经理任团长,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组团到台北  相似文献   

6.
据台湾媒体报道,联经出版公司日前与沪、港三联书店及厦门台湾书店谈定,从5月1日起,这两家书店将以台湾的原价销售台湾最新图书。过去在大陆的台湾新图书大多以1.5倍价钱出售,且书种有限,这次联经公司的居中  相似文献   

7.
业界动向     
厦门图书交易会台湾业者积极响应经过两岸书业同仁的共同努力,第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终将在厦门开幕。在这次交易会上,台版书可以公开展示、接受订货,而最大的突破是开放现场零售。对此,台湾同业反应热烈,积极准备。据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王承惠介绍,此次交易会将有200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向     
香港儿童英文书代理商为库存找出路;香港新华书城开设短期促销店推品牌;台湾“统一超”积极布局图书经销市场;台湾友达公司涉足电子书;建筑商锁定24小时书店为新服务据点;大陆游客拉动诚品书店业绩;  相似文献   

9.
港澳台之窗     
台湾公布’98图书出版数据 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不久前公布《1998年台湾图书出版市场研究报告》,据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台湾出版新书27286种,总印数为8444.6万册,总产值为246亿元新台币。每本书平均印数为3096册,平均页数为245页,平均价格为264元新台币,其中定价100—200元占41.63%。 1998年翻译新书为8876种,占新书总数32.53%。其中英美部分占10.61%,日文部分占20.31%(50%以上是漫画书)。  相似文献   

10.
另类图书营销之A:买报赠书,赔本赚吆喝?南海出版公司为斯宾塞的新书<礼物>造势,不惜借<新京报>改版之机,利用上班高峰,在北京各地铁站口随报赠送2万册图书,开创了随报赠书的先河.2万册图书,每本定价16元,粗略计算成本约为1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此次的营销费用不低于10万元.一本书如果一年能销2万册,在小出版社应该算是不错的书了.所销图书的毛利润也不过10万元,再减去营销费用10万元,一年下来算是赔本赚吆喝.  相似文献   

11.
媒体脸谱     
《读者》在台发行试刊号12月1日,《读者》杂志在台湾发行繁体字版试刊号,每本售价为新台币80元,约合人民币18元。在台湾发行的《读者》杂志与大陆发行的版本内容大体一致,但将上、下月刊合为月刊。  相似文献   

12.
于国华 《出版参考》2005,(3S):32-33
2002年,13家台湾出版社合作,在大陆福州市开设“闽台书城”,其中约有6000种台湾出版品。今年初,联经出版公司又在台北市成立“上海书店”,以四五百平方米的面积、6万种图书的规模,供应大陆出版品。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在各界持久的努力下,两岸图书交易有了明显的改变,简体字版学术图书已经可以公开在台湾上架,而繁体字图书进入大陆如今也有了很大进展,7月底厦门图书交易会的召开正是两岸业者努力的最好例证,这次交易会,台版书可以直接销售了。  相似文献   

14.
2002年2月,台湾问津堂书店公开销售大陆图书受到台湾当局的追究。随后一年多,就大陆图书应不应该进入台湾市场,进入台湾市场有哪些利弊,如何监管、审查等问题,台湾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台湾书业同仁的共同呼吁下,台湾当局于2003年7月终于允许大陆学术类图书在台湾公开销售(后来又增加了科技类图书)。此后,通过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进入台湾的大陆图书也形成了一定气候,而且数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台湾大陆图书专卖店也越来越多,连原来经营其他商品的商家也想涉足经营大陆图书。另外,同业者还成立了大陆图书经销商联谊会。应该说,大陆图书在台湾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未来仍有拓展空间,据保守估计,近期内能达到3亿元人民币,若干年后能达到6亿元,相当于大陆中等发达省份一年的一般图书发行量。如何去挖掘这块潜力?笔者就多年来对台湾图书交流的实践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拿什么规避畅销书的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人最关心的是:畅销书能给出版人、书店人带来多少利润?假苦销售图书定价三十元,五万册书,码洋一百五十万,毛利是多少?纯利是多少?为这本畅销书付出了多少心血呢?销售一千册定价三十元的书,码洋三万,毛利是多少?纯利是多少?销售占书店总销售多少比例?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22日在台北开幕的第12届祖国大陆图书展上,来自祖国大陆20多个省(区、市)的出版、报刊和发行单位共几万册简体字版图书呈现给台湾岛内图书馆、图书公司以及读者。第12届祖国大陆图书展的规模、图书数量、书展覆盖面有了新的扩展。书  相似文献   

17.
业界动向     
大英百科积极布局台湾 大英百科全书出版公司近来积极寻求向外的连结,日前在台湾宣布与远流出版公司合作,计划3年内相对投资约2000万美元进行台湾资料库的并购、整合、建设及开发,也促使远流承诺将在2年内将投资5000万元新台币编审《大英百科全书全文Online版》、《大英百科全书简明版》等中文部分,并出版相关的纸质书与光盘。同时,大英百科全书出版公  相似文献   

18.
《出版经济》2004,(7):15
一个出版人一年造货码洋达亿元以上,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按新闻出版总署最新数据,2003年共出版图书662843万册,图书总定价5544094万元,平均8.36元/册.出版一亿码洋图书,按平均定价8.36元/册来计算,近1200万册图书. 想象一下,上千万册图书放在眼前是种什么景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标榜专门销售某一类主题图书的专业书店纷纷出现,成为台湾书店经营的新潮流。去年,位于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的老字号书店台湾中华书局首创“传记之家”这一主题性书店,颇受读者和同业好评,经营业绩日益增长。迄今该书店已拥有3000多种名人传记,备书量达1.5万册以上。“传记之家”不仅经营别具一格,环境上也努力追求舒适和温馨。店内设有咖啡座,供读者小憩。“传记之家”还根据售书情况每月推出“畅销传记排行榜”。  相似文献   

20.
大陆简体版书籍大举登台,已严重侵害本地出版商的权益? 当博客来网络书店开始贩卖简版书籍,专售简版书的上海书店,开幕3个月,即号称一周销售额近百万新台币,台闽书城也正紧锣密鼓准备对外营业之际,原本对两岸出版交流乐观其成的台湾出版界,却开始发出反弹之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