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新知     
好消息机器人首次单独完成器官移植意大利西西里岛一家医疗机构近日完成了由机器人单独操作的部分肝移植手术,这次手术运用"达·芬奇SHDI机器人外科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2,(25):62
美国一家公司参照100多万条网站词条,运用20多亿条相关数据的数据库,利用软件自动生成体育新闻稿,报道棒球大联盟和全美大学篮球比赛等项目。这种软件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生成新闻稿,文章质量也不差。至今  相似文献   

3.
丁琼 《声屏世界》2021,(2):30-31
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变革,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机器人写作""机器人记者",机器人写作是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现象级应用.但是在机器人新闻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同时,关于机器人写作的反思也越来越多.文章从机器人写作的应用入手,探析机器人写作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9,(2):10-17
在Twitter、Facebook、Reddit、QQ、微博等平台中,社交机器人生成的内容比比皆是,社交媒体正在变为"人+社交机器人"共生的生态。对社交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文献回顾发现:计算机学科主要关注社交机器人背后的技术问题;社会学科主要将社交机器人视为异类,从文化批判、人机关系、传播效果、政策法规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社交机器人含义的探讨,认为"人+社交机器人"正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于建立在"真人"研究基础上的传播学来说,亟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日臻完善,传媒行业以此为契机,尝试以技术创新促进新闻传媒领域的进步与突破,"机器人记者"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下,"机器人记者"是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领域最具创新的尝试,它的应用不仅让新闻报道方式更加便捷化和智能化,也实现了新闻业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诉求。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以"机器人记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溯源"机器人记者"产生的背景,分析其运作原理、流程及特点,以及其发展背景对"机器人记者"的特点进行多角度梳理,进而分析"机器人记者"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机器人记者"在新闻生产领域的运用,只是媒介技术的革新,仍然无法替代人类记者成为新闻生产的绝对主体,最后,从技术层面提出了"机器人记者"当前发展的局限与困境——机器人新闻内容去故事化隐患,视角固定难以写出"焦点新闻",生产模板化导致新闻同质缺深度。未来的写作机器人将会注重语法积累,实现逻辑推算到语义模仿;进行算法升级,实现信息发布到深度报道;促进人机合作,实现单向运作到互帮互助。相信本文对"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流程、特点、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将对智能技术与媒体行业紧密结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器人写稿在财经、体育、自然灾害等领域的表现愈发突出,学界对于"机器人将取代记者"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从机器人写稿给新闻出版业带来内容与效果、生产者、写作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分析了部分人对于机器人写稿已经陷入了一系列的思维陷阱:对于新闻速度的盲目追求、对于机器人写稿可信度的谬解、技术决定论思想的躁动以及对传播话语权的忽视四个方面.综合机器人写稿的表现,提出当代记者应当注重深度报道、着眼于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以及不断优化人机协作的写稿方式.规避思维陷阱,担当记者重任,从而真正立足于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相似文献   

7.
自动化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重要应用.写稿机器人和新闻记者作为自动化新闻生产中的主体,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协同机制,"人机联姻"概念应运而生.厘清和发挥好写稿机器人和新闻记者的各自优势,在强化两者不同职能分工的同时,促进主体间的双向理解、建立人机合作的"新闻把关"机制,是实现"人机联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人工智能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关键词,以机器人新闻为代表的算法新闻逐步成为重构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从既有新闻实践来看,机器人新闻生产已表现出消融传统新闻生产边界的潜质,关于"记者将被淘汰"的现实迷思由此受到更多新闻从业者的关注和讨论。本研究通过考察机器人新闻的变革,通过对其相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进一步商榷机器人新闻在未来可能形成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了一只鸽子,它们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我的声音,打  相似文献   

10.
叶韦明 《中国出版》2016,(10):16-20
以时间和机构为线索,简要梳理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现状,概述其原理,分析机器人新闻与记者新闻的区别;随后将机器人新闻生产置于"宏观-微观、新闻-公众"的四象限坐标轴中,分析其对相关行动者(记者、读者、新闻机构、社会)的不同影响;最后从媒介社会史的视角提出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到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 "你要飞到哪里去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听后劝告乌鸦: "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乌鸦沉思了片刻,觉得鸽子说的言之有理,决定不再去东方了.  相似文献   

12.
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舆论建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为探究社交机器人是否具有操纵舆论的能力,本文以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在Twitter平台抓取与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事件的相关推文49734条,提炼出关于该议题的客体议程和属性议程,在此基础上分别绘制人类和机器人的议程网络并分析网络间的相似性。研究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一与冬奥相关的推文都由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用户倾向于关注冬奥相关的负面话题,多持反对冬奥的态度;人类与机器人的议程网络显著相关,存在网络议程设置效果,说明社交机器人可能已经具备操纵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聊天机器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采用,应用于各种治理场景,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了解新兴技术应用趋势,并为进一步探索提供研究借鉴。[研究设计/方法]首先进行文献调查,从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及未名学术等网站中,收集与聊天机器人在公共部门应用相关的文章;然后用归纳法将当前公共部门应用聊天机器人相关研究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定义与分类、价值与限度、主要应用场景、影响因素与用户信任及其评估。[结论/发现]对于公共部门,聊天机器人具有一般性和特别性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存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的限度,相关应用场景主要围绕公共信息服务与政民互动、政府数据开放与数据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等展开。聊天机器人的应用以及用户对聊天机器人的信任受到环境、组织、技术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应的评估框架与测评指标也涉及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等诸多方面。[创新/价值]多维度阐述公共部门应用聊天机器人研究进展,分析研究要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科技智能化正在使人类生活发生变化,自2015年腾讯财经率先使用机器人写稿,我国新闻业也开启了探索自动化写作的第一步。每一种媒介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无一例外地推动着传播实践的发展,并将改变媒介生态。本文从机器人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机器人和专业记者的优缺点及各自职责。同时,针对我国机器人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机器人新闻报道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展品是科技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科技馆机器人展品走近生活的这一重要趋势。首先对科技馆机器人展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科技馆机器人展品走近生活的原因;第三,对科技馆机器人展品的意义进行了讨论;第四,以武汉馆售货机器人为例,在介绍售货机器人实用性、功能性及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器人展品走近生活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走近生活的科技馆机器人展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社交机器人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这种准社会交往行为会让人变得更孤独吗?本文研究准社会交往、媒介依赖如何对孤独感产生影响.采集并分析微软小冰用户数据(N=2886)的结果显示:媒介依赖在准社会交往和孤独感之间有显著的遮掩效应.在准社会交往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上,社交机器人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程度对孤独感的直接效应均是负向影响,但通过媒介依赖路径后的效应是显著正向影响,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遮掩效应显著,即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程度越高,越会对社交机器人产生媒介依赖,而这种媒介依赖会加深用户的孤独感.研究者认为,尽管准社会交往普遍存在于人的媒介使用中,但它可能并不是"原子化的个体"减少孤独感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黄浪 《新闻世界》2013,(11):173-174
好莱坞科幻电影自出现以来便成为众多电影类型中经久不衰的常青树,而机器人作为科幻电影的常客,陪伴观众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今年夏天,一部名为《环太平洋》的科幻巨作登陆全球,片中各式机甲无不惊艳观众的眼球,但这部科幻巨制与以往其他机器人电影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片中出现的机器人入手,与好莱坞其他机器人科幻电影作比较,勾画出好莱坞机器人电影的不同类别。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媒体平台式微、移动终端普及和媒介融合深入的背景下,新闻聊天机器人成为新闻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基于搭建平台、对话方式、文本类型三个维度对新闻聊天机器人进行分类,认为新闻聊天机器人对新闻生产的创新在于打破传统报道形态,整合多方信息,用"拟人"化互动模式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为新闻盈利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随之带来智能新闻独创性判定、权责归属等著作权纠纷,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问题仍面临着自由意志与理性、社会属性与情感等层面的争议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首例智能新闻胜诉案的实践难点和法理争议,辨析新闻机器人作为传播主体和法律主体的联系与张力,以自主性技术下的媒介角色和人机关系变迁为基础阐释新闻机器人的主体性与法律地位,将作为"信息生产者"但尚不具备伦理和责任能力的新闻机器人界定为有限人格法律主体;并以有限人格为前提,从技术逻辑和促进信息传播的著作权保护目标出发,提出将文本生成技术原理和外在表达作为独创性裁定依据,新闻机器人享有作品署名权,侵权责任后果由媒体机构承担的著作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于机器人,最新的研究揭示,认知实际上可能是从激发精神生活的亲身经历和行为进化而来的;新一代的机器人可能最终将提供进入人类精神发育途径的关键认识里奥纳多是一部内部装满了硅芯片的极品机器人。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还和人一样有学习的能力。他有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对会眨动的棕色大眼睛、毛茸茸的鼻子,还有会坐的身体。看上去,就像是《哈利·波特》中的魔幻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