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34+16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得数的范围,然后引导学生口算,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得数,教学流程显得那么的流畅。这时,我想若再追问一句:“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到的呢?”关于进位的教学难点就会突破了。突然,生,举起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4+6=10,在竖式上不写10,却写0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进位的原理。“是呀,为什么?”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2.
考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重视考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考试的延伸工作——试卷分析。但在实际中我们很多教师并不会予以充分重视,更谈不上花心思去备课,更多的则是在试卷分析课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且因为试卷上的分数也极大地刺  相似文献   

3.
黄全国 《教育文汇》2013,(13):46-46
公开课上,大李老师拿着书,身子一下伏在讲桌上:“匍匐前进是这样的……”,还没“匍匐”两下,哗啦一声,桌子坍塌了,他倒下了。学生先是一愣,接着大笑,听课的老师也笑了。大李没有起来,手捂着腰,作龇牙咧嘴痛苦状。坏了,大李出事了,笑声随之停止,大家骤然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学“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在小黑板出示题目: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阅读量,给三、四、五年级订了《学生报》,每个年级有350人,如果让你来订报你会怎样算?学生纷纷说出了计算方法,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了。  相似文献   

5.
今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有所感悟,更让我明白: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6.
刘秀 《教师博览》2007,(11):30-30
刚接手六年级的班主任没有几天,就一口气调解、处理了七八起学生间的矛盾。这不,当我利用课间十分钟刚刚调解完王红和李炳银因起外号而发生的矛盾,筋疲  相似文献   

7.
<正>一、一道学生错题引发的思考江苏高考附加选修部分中4-2矩阵与变换是新增内容,内容易于理解,题目形式相对固定,解题相对比较容易;高考中作为选修题目是高选之一,是较容易得分的题目,但是学生还是会出现一些错解,或者是较烦琐的解法,这不利于附加题的得分.而究其原因还是对知识本身概念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导致的.例题已知直线l:x+y+2=0在二阶矩阵M=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特级教师薛法根《我选我》(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我选我》,讲的是一个班级补选劳动委员的故事。想听老师读吗?生:想。师:(朗读课文)"我选我。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zhuàn)到别的学校上学了……"(生纷纷举手)干吗举手啊?生:是zhuǎn(转),您读成zhuàn了。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0.
今天进行了第四单元测试。我正在马不停蹄地埋头改试卷,突然发现有一道解决问题学生错得比较多,而且错误答案也一样: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求出篱笆的总长度吗?(60+10)×2=140(米)。为什么会这样列式?我边改边想:  相似文献   

11.
每到学期末,写评语便成了班主任老师最头疼的事。全班56个学生,都要一一加以总结、评论。刚接班时还好,两三个学期以后,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都已写遍,老是季复那几句陈词滥调,不要说学生看着没意思,老师写着也没劲。要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可以把评语适当地“包装”一下,真正起到走进学生心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为老师,作为学生,作为家长对于一个学习中的现象深有体会:曾经做过的题目,老师也评讲过,可是再次出现时还是会错,甚至原来怎么错现在还是怎么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们学生做过的题目还存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平时善于使用错题集对解决这个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使用错题集表面上看是增加了麻烦,无疑给有错题的学生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但其目的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减少错题,以后就可以减少麻烦,还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学习、认真作业、摆脱似懂非懂,一做就错的状况.另外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3年10月第29期上刊发有平邑实验中学杨士斌老师的一篇文章《我的“教育经典”》,阐述了两则小故事带给他的启发和思考。第一则故事叫“美丽的谎言”,内容是这样的的小明的爸爸在送小明上学的路上因为去捡小明掉在路上的练习本而不小心被汽车撞伤造成了眼盲。小明爱他的爸爸,也想让所有人都尊敬他的爸爸,于是他在一篇作文中把他爸爸的眼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和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进入学习,没有情趣,缺乏挑战是很难"带动"他们的。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故意"错一回",反而会点燃学生求知创新的火种,使课堂生成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这件事已经过去七八年了,但每次看到西瓜,耳边总会想起那个沙哑的声音:老师,吃西瓜!2004年的夏天,全镇组织期末统考。我被分到离学校十多  相似文献   

16.
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产生的"错误",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历来得到中外各教育名家的重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野出发,以儿童"错误"性学习资源作为突破口,着力研究"错误"性学习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性质,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这道题可难住了我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这道题目.  相似文献   

18.
在好友村小学采访期间,吴晓慧老师跟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季学期,在讲完一篇与春天有关的课文后,他问学生们喜不喜欢春天,除了一个学生外,所有人都异口同声说喜欢。吴晓慧问那个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他沉默了很久然后才回答:我喜欢冬天,不喜欢春天。冬天一到,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春天一到,爸爸妈妈就又走了。吴晓慧老师回忆说,当时很多学生听到这话后都安静了。虽然很多孩子表面上无忧无虑的样子,但是我知道他们是想爸爸妈妈的。他说,作为一个从18岁起就投身纯苗地区乡村教育的老师,11年来他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社会关爱等方面的问题体会很深刻。  相似文献   

19.
【案例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一课,教师总结:“个位不够,可以向十位借……”一学生举手:“老师,要是十住不肯借怎么办?”此问一出,听课的教师一片笑声。上课教师只能以“不会不肯借”的回答搪塞过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过于分散、零碎、肤浅,甚至毫无探究价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敢问、能问,而且还会问、善问呢?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