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汉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以文献传说和历史遗存为参照,运用语图对比、格套的方法对汉画大禹形象进行考证,提出大禹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大禹形象可分为身穿襦袍的“治水像”和身穿黼冕的“帝王像”两种制式,其产生与汉代“圣贤崇拜”的社会信仰有关,旨在让维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汉文化和大禹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为汉画像中大禹形象的辨识提出基础判断依据,为有关大禹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文创开发等应用研究提供文化与文献方面的参考原型。  相似文献   

2.
苏轼本为一代名人,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更为崇拜,在其著述中,有相当多的地方直接或间接提到大禹,主要表现在:《东坡书传》中对大禹相关事迹的集中考辨,如《大禹谟》、《益稷》、《禹贡》等篇;《仇池笔记》、《东坡志林》中对大禹的论述,如《大禹周公》等则;东坡诗文中对大禹的论述、颂赞,如:《禹之所以通水之法》等。苏轼上述对大禹的认识和评价,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华人文始祖大禹的接受与传播,为大禹文化与华夏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3.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 ,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 ,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文化。大禹文化的三个层次 :具体的大禹文化景观 ;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 ;大禹的文化精神。大禹文化精神的内容 ,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文化历史悠久 ,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 ,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 ,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4.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化。大禹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大禹化景观;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大禹的化精神。大禹化精神的内容,大禹化精神是中华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化历史悠久,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5.
史前人类巫术和宗教中与他们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崇拜对象如土、水、火(光)等,一旦形成,就会对后来整个明系统和化观念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后来一切崇拜观念的形成,莫不与之发生密切关系.所以形成了最初的“元崇拜”的基本范畴概念。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明确交代“金箍棒”是道家宝贝,与道教的重要人物大禹有密切关系。金箍棒原型是中国古代治水等水利工程使用的“定子”。大禹与“治水”密不可分,而“治水”极有可能是道家针刺疗法的起源。道家的针刺疗法和“铁棒磨成针”的修炼境界对金箍棒的千变万化肯定有着启发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理环境、先民社会意识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原因,《圣经》包含有圣石崇拜的显著特征。圣石在崇拜仪式中主要有神殿、鉴察者、祭祀和纪念碑四种功能。《圣经》中的圣石崇拜作为一种文学原型对后世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作为一种古老习俗,《圣经》中的圣石崇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圣石崇拜相比又有其独到之处,集中凸显了希伯来民族对耶和华上帝的独一信仰。  相似文献   

8.
文化播迁与山东境内大禹传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先秦秦汉文献中有关大禹史迹的记载,包含有若干可信的历史素材,同时也有大量后人增饰和附会的内容。今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遗迹是夷夏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传播的结果。用文化传播理论对山东境内有关大禹的诸多传说和文化遗迹进行解释,不仅有较为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作为支持,也可以在考古学方面寻找到若干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民族石崇拜文化内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崇拜隶属于自然崇拜的一部分,其文化体系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和改变。文章从信仰,社会和艺术角度分析石崇拜的类别、功用、祭祀仪式和禁忌,以及神话传说等,从中认识石信仰文化现象的神圣化和合理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云南彝族石崇拜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彝族石崇拜渊源流长 ,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民俗遗存 ,赋予石崇拜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 ,石头不仅是生殖之神、驱邪镇崇之神 ,还是惠及万民之神。石崇拜在云南彝族社会生活中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对大禹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人-神-人"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东周之前,大禹是人的形象,东周时期开始神化大禹,神化者为先秦诸子和后来的一些术士.至近代,疑古学派又认为大禹并不存在.当今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渐走出疑古时代,但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仍为人神兼具.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和《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以及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f*q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禹治水的孟门有三说,其一为柳林孟门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学术界及社会上对柳林孟门了解不多。通过查史与考察,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禹治水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为二中的孟门就是今天的柳林孟门镇,大禹在柳林县孟门治水有记载、有遗迹、有传说。  相似文献   

16.
朱熹在心性论上,以"理"为"性",以"气"为"心","性"和"心"便是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的关系.而"理"与"太极"相连,"气"与"阴阳"有关,由此阐述朱熹的心性论和易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阿坝州近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新资料,茂县和汶川花灯戏中歌颂大禹唱词,以及重庆云阳新近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说明“禹兴西羌”说及“大禹文化西兴东渐”确有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赣南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以周敦颐在古南安 (大余 )教授“二程”为标志 ;宋明理学的发展 ,也与赣南有联系 ,杨时和朱熹曾在赣南传习 ;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赣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王阳明在赣南完善了他的理学核心理论“致良知” ,并刊刻他的主要理学著作《传习录》等。  相似文献   

19.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