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曾提到了影响作家创作的三个要素,即种族,时代和环境。不同的要素在不同的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对于曹丕而言,建安时代的特殊的时代背景加之特定的身份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是时代创造了曹丕这个个体,同时这个个体也在以其特定的方式影响着时代,从而形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创作中,贾永生的《沧桑》是个可喜的收获。作品怀着浓烈的激情,以个体生命历程为案例,以个人生命体验为线索,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光照下,展示真实的人生履迹,鞭挞极左思潮,弘扬民族正气,礼赞崇高精神,追问生命的终极价值,寻觅灵魂救赎之路,塑造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创作中,贾永生的《沧桑》是个可喜的收获.作品怀着浓烈的激情,以个体生命历程为案例,以个人生命体验为线索,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光照下,展示真实的人生履迹,鞭挞极左思潮,弘扬民族正气,礼赞崇高精神,追问生命的终极价值,寻觅灵魂救赎之路,塑造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及强烈的功业意识,对生命短促、死亡必至的清醒认识而导致的焦虑紧张,以及个体生命自然的精神需求与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构成建安士人心灵上的沉重负荷;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体现个体价值、怡情悦性的宴饮游乐及对虚幻的神仙境界的着意创设,则是主体寻求超脱重负的主要方式。此种心态与行为模式使得建安诗风呈现为内在的慷慨悲凉与外在的华丽富赡并存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炜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座重镇.五十多年来,张炜在探索诗歌的艺术道路上同样创获颇丰.张炜的诗纯粹而深刻,呈现出立足时代文学脉络的文体自觉性和创造性,为当代新诗走向成熟进行了新的选择与尝试.同时,张炜的诗充满着生命与哲理的美学意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之路.通过考察张炜诗歌的创作概况、分析研究诗...  相似文献   

6.
徐迟抗战直至“文革”前创作的诗歌在内容题材、思想指向和艺术品质等方面与同期其他诗人同类诗歌存在着“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革命战士的风貌”、“以格律诗的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唱着颂歌,使诗歌成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和载体”等明显的时代共性;与此同时,又葆有“幻想”、“唯美主义的艺术倾向”、“个人情感和时代情感相融合”等突出的审美个性。原因在于徐迟始终将个人的创作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北海诗人邱灼明讲究诗的自然生成,决不强求或滥造诗歌。他很少有直抒胸臆的时候,总是需要借助某个外物,借助一个媒介,需要找到这个媒介与他的思想情感的内在联系,然后成就他的诗歌意境。多年来,他基本上是以他最初形成的诗歌方式写作的,一直在心与物之间寻找两者内在对应,为他的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景象找到一种逻辑关系。他的诗歌作品就像一颗颗天然的合浦珍珠。饱蕴日月精华,经过漫长时光的磨炼,终于玉润殊圆。  相似文献   

8.
赵时春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文人,诗文创作取得了较高成就;目前学界尚未对赵时春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赵时春的诗学思想,早年诗学初唐,参与到嘉靖初年的文学革新之中;晚年诗学思想趋向保守,几近理学家的思想。在创作上,赵时春诗歌才情慷慨豪迈,“秦人而为秦风”,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兼具浪漫主义特色;其七言歌行诗成就颇高,能代表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赵时春用诗歌对陇东山水进行集中、典型的描绘,具有积极的人文意义;《明史》本传对赵时春诗歌的评价,我们并不认同。  相似文献   

9.
沈尹默在重庆生活期间,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此时的他虽倾心于书法艺术研究,无惊人的抗日之举,但仍用诗歌表达了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沈尹默抗战时期在重庆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生存的常规模式,展示了其在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与精神策略。  相似文献   

10.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宗元,一生创作了140余首诗歌,这些诗歌不仅只涵盖了山水诗,而且其中许多诗作涵盖了他永贞革新失败后所有诗歌创作,其创作主题就是抒写内心的寂寞,他的诗歌艺术就是寂寞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汴州发生兵变。该事变在文人和史官笔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因果,这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立场、动机有关。韩愈基于文人相惜心态和中央本位立场回护罹难者,强调士卒杀帅的事件结果。史官则吸纳了因果叙述完整的子部小说成分,叙述了兵变的起因。藩镇兵变的书写过程体现了文史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尝试在荣格文学创作理论框架结构的支持下,从艾米莉·狄更生生活的时代入手,分析并阐释社会、宗教和传统遗产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诗人兼学者陈衍生当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特定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反映爱国忧时、贴近社会的;有歌唱山水友朋、贴近人生的;还有论诗咏史、充满哲理的。他的诗歌形式别具个性。语言或清苍刻峭,或清新圆润,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走出一条荒寒的诗意人生之路。而作为“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4.
初唐流贬岭南的张说、沈亻全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有着复杂的生命体验:流贬的挫折感,精神上的折磨,炎荒之地的风土人情,获赦北归的惊喜。大悲大喜的人生经历使他们有着强烈的创作动机,丰富了他们诗歌的意象,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浓度,并引起了诗歌抒情模式的变化。生命体验的变形,使初唐流贬岭南诗人在诗歌中特别突出了丑恶险怪等负面因素,对后来有关岭南的诗歌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文本出发,苏舜钦的诗歌创作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诗歌在数量、体裁、内容上都有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时期创作古体诗较多,内容多反映时政;第二个时期开始大量创作近体律诗,写景记游诗大量增加;第三个时期近体律诗创作较多,政治诗、交游诗与送别诗增加;第四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近体律绝,尤其是七言绝句,写景记游诗、感怀诗较多。这些特点的形成和他的人生历程、思想及文学观念的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6.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诗歌创作是一种响应于内心深处召唤的创造自由和把生命、情感、记忆、幻想等种种内心真实都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在诗歌创作的心理历程申,往往存在着三重转换因素,即从现实情景的浅层触知到心意感悟的提升再到主体生命象态的呈现。本文就着重从这三重转换入手,探寻诗歌是怎样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最终走向主体生命幽谷的深层次体验。  相似文献   

18.
黄河清的诗歌可分为四种类型:政治抒情诗、民族风情诗、个人感受诗和北海旅游诗。他的政治抒情诗深受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风情诗反映了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内容,在诗体上也借鉴了广西山歌的形式;个人感受诗沿袭了中国诗歌诗言志的传统,注重哲理的阐发;北海旅游诗则努力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为北海旅游事业服务。他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对北海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新的视角,从题材、内容、创新三个不同的侧面阐述江泽民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选择新的视角,从题材、内容、创新三个不同的侧面阐述江泽民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