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第一次论述中国梦,就突出了中国梦所蕴含的历史感。所谓历史感,就是立足今天,敬畏昨天,揭示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象征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还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今中国"最大公约数"的政治主题,是从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中发掘和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从恢复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开始一样,欲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刘蓉 《出版广角》2019,(4):47-49
优秀传统文化读物能够弘扬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出版和文化传播为研究核心,对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出版和文化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出版传播建议。在出版层面,我们应将重点放在解决思想意识、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以及创新发展的问题上。在文化传播层面,我们则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内在价值和其中深意,做到上下贯通。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2015年11月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中宣部文艺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在国家博物馆召开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了国博新展出的大型巨幅主题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参观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温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概念。2011年11月24日发表的中共十七大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思想力量,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好和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中国社会,与现代文明建立起深度对话的关系,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越是临近"两个百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越加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有系列论述,对此,我们要学习好、阐释好。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阐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说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专门讨论"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把当今中国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做一番探讨,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求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自己梦想特别是美好社会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相似文献   

11.
金鑫荣 《中国出版》2017,(15):30-33
全民阅读已被提升到振兴民族文化的国家战略,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全民阅读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全民阅读的现状,提出"读什么""怎么读""出版社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等问题,并从制订全民阅读之中华优秀典籍基本书目、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社在全民阅读内容提供中的关键作用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2.
耿波 《现代传播》2019,(5):104-109
'创世电影'指的是以其逼真的'电脑合成技术'营造了环境,同时以浩繁的故事情节、人物和情节,将观众裹挟进去的电影形式。'创世电影'的核心特点是挑战人文主义。在中国电影中,中国的'江湖文化'电影具有'创世电影'的特征。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始电影',具有开启先河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注重家文化,开出'创世影像'的可能难度很大,但并不是没有,徐浩峰的电影就具有这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7,(6):6-7
魏玉山:免费是互联网行业一大特点,尽管免费仍然是当下各大平台的主流模式,但过去一年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很抢眼,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也开启了打赏模式,互联网内容付费风潮正悄然开始。那么,数字出版单位如何在这个浪潮中把握机遇,迎来发展?一要树立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杨柳 《中国出版》2016,(10):39-41
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构建起中国文化话语向世界推广的有效路径。基于中西翻译史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阶段、存在问题的探究、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精神价值,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与广度。而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演进路向与学术理路的考究,实质上强化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问题导向,展现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水平的成熟,彰显了我国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协调发展、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体推进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明传统的问题,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2018,(22):73-73
掀起建筑测绘热开启民居记忆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波及祖国各地。适逢国家对中国历史遗存建筑的保护的重视,结合近几年国家下发的各种规划性政策文件,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家颁布的各种政策中,均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由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今的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的圣贤曾经对未来作过种种祈念和设想,但无论是对上古三代的追忆,还是对尧舜禹的想象;无论是对小康、大同、天下为公的憧憬,还是对九州、五服制度的规划;或者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始终停留在文字,甚至胎死腹中。实际上,就物质条件而言,中国的多数人二三千来来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有些地区农民的生活甚至还不如二千年前的汉代。  相似文献   

18.
黄攀伟 《中国编辑》2018,(10):43-48
新时代出版环境下,青年编辑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势在必行。青年编辑既应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提升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又应了解古典文献学的基本常识,正确认识古代典籍;还应掌握查检工具书和电子文献检索的方法,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接近实现自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文化传统,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把人民看作是国家的基石,把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坏看成是决定国之命运的大事,看作是"民心向背"和"天  相似文献   

20.
"出版"是一个外来词。出版的使命是传承文化。出版人扮演着四种角色:文化生产的组织者、文化产品的鉴定者、人类智慧的传播者、精神气候的营造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化追求,出版入应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