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印度女性文学有着突出的现实主义色彩,女作家们由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对印度社会中尚存的传统观念和性别偏见进行揭露和批判,她们的写作必将促进印度社会文明的进步。安妮塔·奈尔(Anita Nair,1966—)是印度当代著名的英语小说家、诗人,她广受关注的小说是《女士车厢》和《更好的人》。安妮塔·奈尔作品被翻译成了  相似文献   

2.
陈可唯 《世界文化》2013,(12):18-21
宝莱坞电影最常见的选题就是永恒的爱情,那些伴随着歌舞演绎的坚贞不渝、悲喜交集、最终有惊无险团圆结局的爱情故事,是印度人百看不厌的传统模式。在印度电影中,与“爱情”线索并进的,必然还有“阴谋”、“复仇”等“苦难”线索,印度这个人口众多、贫富悬殊、历经侵略的国家,在浪漫情怀之外,也有“苦情”审美的传统,残酷的复仇、疯狂的阴谋和浪漫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是宝菜坞电影中最普遍的选题,而完满爱情、眷侣团圆、善恶有报等传统东方伦理价值也符合印度普通观众的日常梦想。  相似文献   

3.
陈洪澜 《世界文化》2023,(12):17-22
<正>在世界历史上,印度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女性的地位尤为低下。然而,早在20世纪中期,这里却诞生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如今她也仍然保持着印度唯一女总理的纪录—她就是英迪拉·普里亚达希尼·甘地(1917—1984)。那么,在严重歧视女性的国度里,英迪拉是怎样当上大国女总理的呢?  相似文献   

4.
正继2017年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创造了12.95亿的超高票房后,越来越多的宝莱坞商业电影被引进中国市场,国内随之也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印度电影热"。这些宝莱坞影片凭借着迷人的异国风情、行云流水般的叙事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中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有意思的是,包含最近引进中国的这几部电影在内,新世纪以来不少宝莱坞印地语电  相似文献   

5.
约1896年间,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传人印度。上个世纪初,印度的数部影片均为英国人和在孟买的百代分公司的法国技师拍摄的。1913年,于英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其导演为“印度电影之父”巴尔吉。该片以西方神话故事为版本,展现东方一个神秘的古老明国度的故事,立刻受到当时盲率超过50%的印度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美国丽人》席卷2000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山姆·门德斯)、最佳原创剧本(艾伦·鲍尔)、最佳男主角(凯文·斯贝西)和最佳摄影五项奥斯卡奖收入囊中。《美国丽人》是一部属于“社会问题”类型的影片,当中的反面角色不仅仅反映自己的问题,也代表整个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诗哲泰戈尔、圣雄甘地、特丽莎嬷嬷营造了一个崇尚艺术、非暴力、宽容仁慈的印度,《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傻大闹宝莱坞》,以及最近热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塑造了一个浪漫狂热、富于探索精神的印度,而在2012年的年末,在新德里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又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的另一面,被历史掩盖与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正>《周易》是一部反映男性历史、体现男权思维的书籍,书中展现了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生活百态;偶尔也提点一下女性,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女性观。尽管寥寥数语,依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女性文化,奠定了传统女性文化的发展方向与精神基调:《周易》崇阳抑阴、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凡牵扯女性的活动,都只是有关个人感情、服饰、家庭等私人领域,在公权领域已不见女性踪影,反映了当时稳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成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8、19日晚,在北京参加了印度文化节之后,印度桑甘姆爵士乐团来到春城昆明访问,在云南艺术剧院作了两场精彩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晚会上,印度艺术家们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路易班克斯先生专为这次文化节创作的《中国丝绸》以及《和平》、《重逢》、《成功》、《珍珠》和著名作曲家拉玛·马尼夫人作曲的《印度传统歌曲》、《黎明》、《光》等作品。爵士乐曲《中国丝绸》用钢琴、萨克管、电贝斯和木鼓、罐鼓、电子鼓模拟中国传统乐器小京锣、碰铃、洞萧、琵琶,令人不禁联想起中国汉代从成都经昆明通往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   

11.
印度妇女像     
克里马申是前苏联著名水彩画家、插图画家,原《星火》杂志美术主编。他的水彩画和插图作品发表于杂志上,五十年代流传到中国,一时成为美术界非常受欢迎的作者。他的画作风格潇洒,重笔意表现,色彩洗炼而生动,多局部渲染加以表现力较强的细小笔触点画勾染,给人以轻快诗意的感觉。1953 年北京十大建筑的筹建中,建造苏联展览馆(现已改名为北京展览馆)时,他以美术设计师的身份曾来中国。在北京和其它地方画了许多水彩画,如《宋庆龄》、《北京图书馆》、《西湖游船》、《铜狮》等,很受群众喜爱。他访问过印度等国,画过印度的古堡、妇女、歌舞表…  相似文献   

12.
赵光 《世界文化》2005,(12):30-32
在前不久完成的“当今世界上谁是最漂亮的女性”调查中,数千个网站的网民一致公认,印度的艾西瓦娅是当今世上最漂亮、最具魅力的女人。而在过去,此项殊荣只会属于好莱坞的格蕾丝·凯莉,英格丽·褒曼或伊丽莎白·泰勒。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更激起了笔者亲自探访印度美女的决心。酷爱金饰胜衣着印度在中国人眼里是遥远而神秘的,其实她是我们的邻居,从乌鲁木齐坐飞机短短几小时就能到达。有人说:“印度倒三角型的轮廓,好似穿着纱丽的女孩。”这句话贴切地把这个国家的特色鲜明表达了出来。在印度,不分贫富贵贱,随处可见传统打扮的印度女性:鲜艳的…  相似文献   

13.
肖雅 《世界文化》2011,(10):24-27
印度人柏电影,有一种完全区别于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特质,那就是崇尚电影形式美感与影片内容的同等重要。美,自古以来在印度人心中,就是幸福、吉祥、魅力和优美的意思。凡是能唤起人内心美妙情感的事物,都可以判断为美;凡是能契合人心理结构,人人都能感受到审美快感的事物也都是美。而每当我们欣赏一部印度电影,看到的不单单只是影像和人物,那些附着于影像和人物之上的形式感,往往更加令人目眩神迷,如民族服饰、节日祭祀和华丽缤纷的特色婚俗。  相似文献   

14.
<正>荷兰著名导航设备生产商TomTom公司发布了"Tom Tom交通指数"报告,反映2018年全球56个国家及地区403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并以此对这些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进行了排名。该排名显示,印度最大城市孟买的交通拥堵状况名列首位。孟买的司机因拥堵需要平均花费65%的多余驾驶时间。排在第2—5位的严重拥堵城市依次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秘鲁首都利马、印度首都新德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相似文献   

15.
<正>杜拉斯本人在谈到影片《印度之歌》(1975)时如此评价:"一切都建立在演员与人物的分裂以及声音和画面的距离上,造成了一种存在的微颤,一种妙不可言的不适,一种爱情燃烧的忧思。"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渲染了一种炎热、压抑、倦怠、迟滞的环境,塑造了在其中的疯狂、麻木、绝望的人,使得观众沉浸其中,仿佛是故事的参与者或近距离的旁观者。为了营造出这样的气氛,《印度之歌》采用了大量音画技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音画分离,即电影中的人物并不开口说话,但又不是"默片",于是影片的音画功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画面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窥视故  相似文献   

16.
宋冰 《华夏文化》2003,(3):15-16
复仇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社会风俗 ,在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复仇现象。进入阶级社会后 ,国家在对待复仇问题上 ,一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 ,在统治思想上 ,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有限度地承认复仇行为的正义性 ;另一方面 ,在治理方式上 ,秦汉以降的几乎所有朝代都运用法律手段对复仇行为进行程度不等的惩罚和限制。这种二重性 ,有的学者把它概括为“礼”与“法”的冲突。实际上 ,从更深的层次看 ,这是一种在制度文化中反映出的价值冲突 ,是国家权力和社会正义的纠葛。在原始社会 ,没有国家机器 ,复仇是社会成员自己的事情。尤其是血亲复仇 ,几乎是所…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当代文坛,南印度作家卡玛拉·达斯以其直率大胆、自我告白的诗歌占据了独特的位置,更以毫无顾忌的恋爱事件饱受争议。人们经常把她与波伏娃、杜拉斯以及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相提并论。著名的印度英语文学专家艾衍格尔指出,"毫无疑问,在特鲁·都特甚至萨若姬妮·奈都以来的印度英语诗歌中,卡玛拉·达斯是一个新现象。她的诗具有女性强烈的感受性,敢于毫不顾忌地表达所受到的男权社会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末期,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地本是印度。据说直到去世,哥伦布始终坚信自己几次航程登上的大陆就是印度。后人也将错就错,把在这块大陆上生活的土人称为印度人(INDIAN印地安人)。  相似文献   

19.
<正>爱情是人生的花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把它的芬芳传播,而与爱情紧邻的婚姻,似乎没有这样的美誉。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喻之为"围城"。爱情与婚姻好像孪生同体,又似乎水火不容。爱情最自由的国度,婚姻未见得长久,爱情被限制的地区,或许有着更多白头到老的传奇。在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印度,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至今仍大行其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青年男女进入婚姻的主要途径,即使移民海外的年轻人,在结婚问题上还是遵从父母意愿,回国娶个印度新娘。然而,印度却是世界上离婚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印度人不主张自由恋爱,限制甚至鄙视异性之间的交往,这《印度贤妻》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