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 :詹天佑是怎么想的?生 :(读)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把它修好 ,否则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 :(出示句子)“总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 :这里指每次遇到困难都是这样想的。师 :(引读)遇到困难 ,他总是这样想……否则……(在学生接读时 ,教师在“中国人自己”“第一条”“一定”“惹”“中国工程师”下面加上“.”)师 :“否则”是什么意思?生 :不这样。师 :在这里指什么?生 :指铁路修不好。师 :(引读)修不好 ,会怎样?生 :(接读)不但……还……师 :“惹”…  相似文献   

2.
师:(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认真读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墙上爬的。师:文章用的是"一脚一脚",你认为"一步一步"和"一脚一脚"这两个词可互换吗?生:不能换。师:为什么不能换?生:因为它是植物,人才能用"一步一步"。生;因为它的步子小.步子大的才能用"一步一步"。师:(进行板画演示)请大家看黑板…  相似文献   

3.
︽爬山虎的脚︾教学评析银川市城区教研室丁爱莲《爬山虎的脚》是“义教”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王铧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其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教学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是编者遵循教学大纲精神、依...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组织的。《日月潭》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描绘了我国台湾省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景,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分别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不同的秀丽风光。  相似文献   

5.
《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的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它担负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写作指导。因此,在读懂文意的过程中悟出写法,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所学到的写作知识是教学的重难点。为此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课教学,充分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层次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7.
片断实录 上课之前,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段爬山虎实物。上课时,教师先板书一个“脚”字,并提问:①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②同学们桌上的植物叫爬山虎,为什么叫它爬山  相似文献   

8.
质疑之一 “沉香的妈妈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天上,却向往人间关好的生活呢?” 生:老师,我觉得很奇怪,沉香的妈妈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天上,却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9.
10.
一、检查预习 ,找出重点1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 ,提醒“奋f埁n、并b尙ng”的读音 ,注意“豫、攀、舞”的书写。2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词析句 ,强化训练1 突出“奋力” ,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1)自由读书 ,找出文中描写“怎样爬天都峰”的两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这样两个句子 :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思考 ,去掉“奋力”一词行不行 ,为什么?由此引入第二自然段 ,教学该段时应紧…  相似文献   

11.
陈如意 《中国教师》2009,(Z1):529-530
<正>一、背景分析在一段时间里只觉得为了不让文本肢解得淋漓破碎而常常忽视了品词品句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让学生去读,以至于在课后的听写中和测试中学生的字词没有掌握扎实。这是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背道而驰。反思自己的教学,决定在文  相似文献   

12.
近日 ,笔者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金明东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第二课时 ,整堂课自始至终渗透了“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教学理念 ,堪称是“一堂思维体操课”。现摘录其中的几个片断 ,以飨读者 :一、设境引疑 ,启发思维片段一]师 :这节课 ,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咱们既要理解故事内容 ,又要掌握成语的深刻内涵 ,还要学会推理 ,破“惊弓之鸟”案。靠谁破案呢?生 :破案得靠警官。师 :今天 ,大家都来当一回“小警官” ,好吗?(生 :好)要破案先得怎样啊?生 :先要找到案子的线索。生 :破案的第一步是先寻找蛛…  相似文献   

13.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6课。A案【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词语;背诵课文。2.通过朗读、互文对照、简笔画、表演等手段,品味语言运用的传神、准确与妥贴,感受作者观察之细致。3.树立观察的意识,学习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不品词析句,语文课怎能上出"语文味"?试问,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是谁的"语文味"?不同性格、年龄、阅历、境遇的人,对同一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学生自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味"。正所谓一岁年纪一岁心,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和欣赏也是如此。读书就像腌咸菜,多数时间不必管它,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总会慢慢地理解。读鲁迅多了,写作文就有鲁迅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老师教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师:先请大家看一部电影片段,这部电影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很多观众都被这种现象深深震撼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影片中究竟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18.
在碧绿的原野上,牛羊惬意地嬉戏玩耍,牧民们信马由缰。天高云淡,悠扬的马头琴在耳边回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课堂学习如果也有这样的自由、优美的意境该有多妙。思维的开阔与驰骋永远是语文学习的美好追求,让思维也去"放牧"  相似文献   

19.
唐锐 《科学课》2009,(3):30-31
教学片段 (前面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种子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师:先请大家看一部电影片段,这部电影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很多观众都被这种现象深深震撼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影片中究竟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看电影的收获,略。)师:是的,地震太可怕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震。(板书课题)想一想,你最想研究关于地震的哪些问题?生:我想研究地震的形成。生:我想研究地震能不能提前预报?生:地震前有什么征兆?生: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生:人们怎么样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