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民歌的特点,并提出了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应用于中国民歌的翻译,从风格对等、韵律对等、文化对等等方面对民歌的翻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语言发展积累的结果,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包括成语、俗语、谚语、俚语以及歇后语等。它是文化的载体,表现形式注重音节和音律的优美协调,一般表达意义或严肃认真,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或富含哲理。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笔者把两种习语大体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翻译策略,力求能达到翻译家奈达所主张的功能对等,即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传授习语的翻译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英文习语,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英文文化。  相似文献   

3.
刘佳全 《考试周刊》2010,(21):33-34
奈达的功能对等给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论,然而鉴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功能对等并不能完全解决文学翻译中的问题。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摆在译者面前。面对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微妙关系,忽略语言形式的功能对等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损伤了其文学性。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对于语言形式的依赖启发译者.适度异化的语言更能体现一部译作区别于译入语原创作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电影市场也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电影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因此,有必要对电影字幕翻译引起高度重视。文章首先对功能对等理论及电影字幕翻译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状况,最后对电影字幕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英语标题中修辞的翻译。好的标题能够体现报道的内容,吸引读者,真正体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好的标题翻译也理应如此,能够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从而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在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译也成为了近年来翻译学中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热门的情景喜剧中的实例,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情景喜剧中幽默翻译的优势及缺陷。  相似文献   

7.
《爱玛》是简奥斯汀创作得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以及读者反映为导向的翻译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来看《爱玛》的翻译。首先,要介绍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然后,将《爱玛》的翻译进行研究,其体现了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当中存在着不可译性。本文将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进行讨论,从而总结出不可译情况出现的部分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索理  齐霞 《文教资料》2009,(12):41-43
任何一个现实的符号意义传达过程.在追求意义视界的融合时应有一个合理的尺度.不能生硬地强求设计者彻底地向受众回归.更不能盲目轻信能达到理解与解释的完全重合。设计者需要对意义传达中的“形变”有客观的认识,在保持自身独特性和品味的同时兼顾大众的需求,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善于发现和接受新的事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吸引了国外众多香水品牌进军中国,所以如何把国外香水品牌译成汉语让广大中国消费者接受,吸引消费者青睐和驻足成为了国外香水品牌面临的重要难题。本论文试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角度分析香水品牌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以期对香水品牌乃至更多产品的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陆燕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2):112-115
隐喻是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的一种比喻,创造和运用隐喻,不是单纯的语言修辞,而是人类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是人类意义表达体系的重新建构。隐喻的翻译,应该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将隐喻作为一个传递的文化符号,是从文化上对原文喻源进行重新诠释的意义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的哲学意义现为立足点,探讨翻译中意义的相对性问题.归纳出一条把握相对意义的线索:把语言投入实际交往的环境之中,即"意义即使用",并试图从维特根斯坦的重实用,重交际的语言观出发,探讨翻译中意义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影响词义选择和表达的因素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义、语法和语境等方面 ,非语言因素则由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译者的自身修养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对原作意义的解读与再现。原作是意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但原作的意义并非确定不变。译者通过对原作的解读,继而用另一种语言陈述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变异,建立新的话语和想象空间。也正是意义的流动性给译者带来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过程首要的是语义的选择过程。在选择语义之前了解语义的类型,对忠实顺畅地表达原语言非常有帮助。从Leech的语义七分法出发,将原语言进行语义分类,另运用直译、意译、套译、引中和词序的变化等一些翻译技巧,对翻译中的语义选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在交流中的意义对应转换。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意义理论为向导,分析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在概念意义和形式意义上对原文的传达程度,旨在洞察不同译者对原文的不同解读及他们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7.
“民俗语义词汇”富含独特的语言文化特征,在目的语中几乎找不到文化内涵完全对应的词语,所以翻译这些词汇格外棘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指出对这些文化词汇的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为目标、“关联域”为中介、“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为原则。但是当这两种意图不能被兼顾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8.
语域是指语言的不同的使用场合.本族语使用者在通常的交际情景里具有选择语域的能力,但对于非本族语的交际者来说,往往缺乏对语域的感觉能力,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容易选择错误的语域,混淆不同的语域,结果造成交际过程中的用语不当,引起别人的误解,达不到正常的交际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语域也同样存在着制约的意义,它能影响翻译过程中词义的选择,从而对原文的不同语体风格得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的意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译论往往在翻译中的悖论上争论不休:过分强调二元对立的一方,忽视文本意义是多层次的,从而容易导致片面性的错误.本文从意义的多层次性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问题主要是选择的问题,影响译者的选择的因素有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类型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