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辉  陈海龙  刘鹏 《科研管理》2021,42(6):32-40
作为智能时代的前沿通用技术,信息通用技术创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现有通用技术理论研究将其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归纳为其创新互补性,但缺乏对该问题的微观动力机制的考察。本文采用纵向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计算机技术阶段、互联网技术阶段和数据科学技术阶段等三个技术演进阶段中沃尔玛公司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基于通用技术与技术体系演进的双重理论视角,对信息通用技术体系实现结构与组织技术需求的功能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信息通用技术创新的微观动力机制存在“外部”和“内部”两种创新互补性:(1)外部创新互补性围绕着实现结构与功能结构之间的互构过程展开,形成局部或整体的反向促进创新的机制;(2)内部创新互补性围绕着技术体系内各子技术系统的技术实现结构的互构过程展开,形成前向通用技术的“启发式”反向促进创新的机制和后向通用技术的“回溯式”反向促进创新的机制。研究结论对于组织技术创新战略与产业政策制定等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情报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梳理诠释学的发展历程和哲学诠释学与情报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元概念、研究使命和研究范式三个视角对哲学诠释学作为情报学的元理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继而尝试性地构建了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广义SCU过程模型,对其内在运行机理进行整体性探索;最后提出哲学诠释学视域下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航空工业五十年走过的历程就是一个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持续创新,也就没有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今天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的系统范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当代科技革命的创新实践,基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哲学基础,从系统分析范式的分析框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分析的新视角——技术创新系统范式。从思维方式的转换入手,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范式的演进过程和哲学基础,并从技术创新系统范式的视角,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全面阐释,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本质在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整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技术创新经历了开发性研究、系统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后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事实上,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哲学的思考过程,无论是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模式都体现了一种辨证的思维方法和事物发展的模式,哲学的发展现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始终.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和探讨技术创新的基础、模式和过程,揭示技术创新的内在基本规律,有助于完善技术创新手段,运用技术创新方法和推广技术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与信息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钢 《科研管理》1998,19(4):27-31
技术创新源的研究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已有的技术创新源研究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与信息源相结合的创新源研究框架,并论述了混合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源和信息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还初步分析了作为创新信息源之一的企业合作创新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铁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新技术合法化的过程,成功的高铁技术创新模式是我国实现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对我国其他技术赶超领域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在引入技术合法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技术创新和新制度理论,梳理了1949年至2015年7000余项科技创新政策并采用纳入政策维度的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P-TRM),探索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政策对高铁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的作用机制;结合我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分析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合法化机制,探索我国政府主导的高铁技术创新的制度逻辑与变革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铁所取得的成就与强大的国家能力和政府主导的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战略部署作用,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根据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导向关系,推动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专利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专利技术是衡量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指标,有效把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方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某个区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以文山州为例,分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广泛考证近现代科技哲学的李约瑟式解答后,认为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技发展理论为研究李约瑟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沿着这条线索,在库恩视域下,以范式理论和科学发展理论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库恩理论和李约瑟问题所共同存在的边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那么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则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中外学者大多从纯技术角度或经济角度来分析创新动力机制,文章则着重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内部和外部的两个方面探索动力机制的构造、作用及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所在。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为技术创新创造内在动力机制。以技术中心建设为重要标志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不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推进建筑施工中的创新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艳  王茜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1):82-84,88
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学技术推广和转化的活跃因素。因此,首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创新机制的因素。指出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渐进、突破与破坏性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兰剑 《软科学》2010,24(3):10-13
对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的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三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是依据创新的程度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连续点,而渐进性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轨道上的延伸。破坏性技术创新理论是从对原有的市场是否产生威胁和替代角度展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创新理论和数字技术创新规律及其内涵的辨析,本文采用2007—2017年我国先进显示产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是以技术融合和技术体系变革为主要动力的网络化和去中心化创新合作过程;多元化创新并不总是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合作网络中跨模块和模块内部频繁的创新合作以及技术深度拓展反而不利于产业升级;对于先进显示产业来说,自下而上的基础组件创新、前沿技术创新和系统性创新同样重要。研究发现拓展了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研究相关理论,对于产业创新追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各个环节中的“市场失灵”出发,致力于政府相关区域技术创新政策选择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市场和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进一步以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市场失灵”的假定为基本的分析依据,并参照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以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各个技术创新环节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判断和分析,由此导出政府相应的政策工具选择。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一个政府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政策框架。最后,本文结合深圳、无锡、宁波、东莞这四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本文分析得出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6,24(2):311-314
本文论述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发展及其成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在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提出了:从基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技术-经济-法律一体化的角度、从商业化的角度、从利益机制的角度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面创新管理(TIM: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是由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RCID)首次提出的创新管理新范式。其实践背景是发生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技术创新的两难境地”,该理论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包含全部技术因素和所有相关的非技术因素在内的全面创新。基于对我国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模式的案例研究,本文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管理的研究,提出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议企业重视人本管理,推行在提高员工创新素质基础上的企业成长模式。本文将分析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及其管理和运作机制。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型文化是如何通过“全员创新”的运作机制将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各创新要素——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功地融合为一的。基于“场效应”理论,本文首次提出了“文化场”概念。本研究认为正是在创新型的“文化场”和全面创新管理架构的作用下,企业才能够融合所有创新能量来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脱钩论”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中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传统创新研究大多基于扩散模型进行,认为自主性是技术先验的内在属性,因而也就无需解释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但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自主创新是基于转译模型进行的,技术的属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由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共同定义的。基于转译模型对华为5G技术创新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主体要依靠累积循环将知识带回,并作为累积循环的中心对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另一方面,创新主体要在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磋商,使相关技术成为行业的国际标准,界定“强制性通道”。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其他行动者的支配性力量,这种力量的行使必须在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互动中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是在开放性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