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立场?成尚荣先生认为:"教育立场应该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指出:"所谓‘儿童立场’,就是指教育是为了儿童的发展,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从儿童的需求出发,依靠儿童自身的力量来教育儿童时,就能达成"促进儿童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因而,了解和关注儿童的需求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行动研究的价值所在。而我们的教学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在于:或忽视、或误解了儿童  相似文献   

3.
开展少儿舞蹈“美”的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把握儿童学舞的心理学特征,发展儿童审美感受力;在生活的艺海中撷取素材,培养儿童审美鉴赏力;运用教学的“五性”原则,提高儿童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正>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写道:"教育的立场应该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是从哪里出发的。"基于此,我们回顾数学课程标准,早在2001年,它就引导教师"关照"数学学习中的儿童。仔细解读修订后的课标、教材,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容调整、要求改变都是基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现实背景、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的,是对儿童的顺应和引领。我们的课堂若能满足儿童的需要,让儿童成为真  相似文献   

5.
书法教育是传统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书求仕"、"书以养性"、"以书求美"是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儿童书法教育势在必行,要有教材,要进课堂;儿童书法教育的文字内容应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可以参考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将识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结合起来;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动漫教材;培养懂得儿童心理的书法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营造并形成良好的儿童书法学习氛围,使儿童书法教育成为审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唐涛华 《中国教师》2010,(Z1):348-348
<正>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构成完整人格的一种素质教育。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重视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可以促进儿童审美感受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美术教学应强调学科特点,关注儿童特定"生命阶段"的心理机能成长的需要,因材施教,重在过程,使儿童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均衡的友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儿童美育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美"出发,以学校长期坚持的教育哲学"澄心教育"为基点,开发了"澄心立美"课程,链接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未来,丰富儿童的审美知识、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规范儿童的审美意识,让儿童从了解"什么是美"走向"成为美的人"。  相似文献   

8.
"儿童在中央"即教育的儿童立场,传递出基本的教育态度,从品德学科课程理念的视角重构——课程中心到儿童中心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视角重构——"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学生立场的视角重构——"被学"到"让学"的转变三个层面诠释了教育需要从儿童出发,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必须依靠儿童的内涵。教育者应坚定"儿童在中央"的立场,从儿童出发,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让儿童绽放鲜活的课堂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突出的内容.和传统观念相比,新课程下的审美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审美教育的地位应该从附庸走向独立;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自由精神的个性;审美教育的策略设计要重视审美主体的"自主发展";审美教育的过程是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审美教育的功能要回归生活、回归功利.  相似文献   

10.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幼儿园新课程改革对儿童学前阶段学习明确的要求。文章综合运用儿童音乐教育、美育、发展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前儿童音乐审美教育展开研究,初步形成了开放式教学的理念。着重考察三个问题:学前儿童审美音乐的类型、学前儿童的音乐审美心理准备和学前儿童音乐审美教育获得机制。  相似文献   

11.
色彩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走访十堰地区部分美术机构及学校,归纳出目前2-9岁儿童色彩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色彩与心理,色彩教育对儿童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将来如何培养儿童色彩审美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外语热"现象提出:低幼儿童要首先掌握母语.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教育,应该把爱的教育,审美的教育,文化娱乐的教育放在首位.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解脱出来.放弃母语,不读经典是造成大学毕业生普遍中文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更谈不上去适应涉及审美情趣的文学翻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康桥 《江苏教育》2012,(10):17-19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一、对儿童的理解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建筑于对儿童的理解,可以说有怎样的理解,就有怎样的语文教育。因此怎样理解儿童,这显得十分重要!理解儿童,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谈:一是哲学层面的追问,也就是探讨"儿童是什么"的问题;二是现象层面的理解,也就是具体的儿童学习内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研究起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费希纳在19世纪60年代就曾开展了审美心理的实验,开创了实验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之后迅速扩展到欧美文化系统的许多国家.审美心理学最初的研究是按艺术门类分领域进行的,如儿童青少年音乐能力的发展研究,儿童青少年绘画的发展研究以及审美欣赏的发展研究等.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其中尤以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主持的"零点项目"计划中的艺术审美教育著名.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从人类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审美游戏的思想。他认为,游戏可以解决文明和人性的冲突,审美游戏可以使人性完整。席勒的审美游戏思想实现了游戏研究的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席勒的思想启示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游戏根植于儿童的天性;从游戏、美和人性的内在联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能体现人的自由本性的审美游戏。  相似文献   

16.
当代儿童审美教育是"读图时代"背景下的审美教育。"读图时代"是对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丰富的图像和影像制品,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视觉景观,传播了海量信息,也为儿童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环境,拓展了儿童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对象,客观上起到了帮助儿童获得视觉经验的作用。形象、趣味与文化,是图像赋予儿童的主要审美教育价值。向图像学习,向流行的图像学习,是当代视觉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危机。当代儿童审美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在传统与流行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增加儿童审美教育模式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笔者读到《山东教育》(小学版)刊载的"儿童可以说‘不’吗"一文(见《山东教育》2007.10;作者:张夫伟)。该文从三个侧面(分别是:说"不"是儿童的自由、说"不"展现了儿童的自主性、说"不"体现了儿童对平等的追求)阐述了儿童可以说"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儿童"拥有"身体,毋宁说儿童身体性地"存在".儿童身体是法乎自然的整体性身体,这得益于未成熟的富饶、感性世界的可贵、诗画想象的浪漫以及摈弃灵肉分界的彻底,同时,儿童身体也是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法乎自然的整体、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是"应该"的儿童身体,儿童教育实践的复杂性现实中的儿童身体"是"他者的身体、断联的身体、规训的身体,"是"与"应该"理应辩证统一.儿童身体现实中呈现的"是"与"应该"的分裂有三大原因:一是儿童教育目的 论上的社会优先;二是儿童立场的悖论难解;三是博弈域中的儿童弱势.从"应该"的儿童身体到"是"的儿童身体,要以显身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与归宿,以具身成长支持儿童成长的身化与深化,以身体间性改进师生互动关系,以身体自觉促逼质量系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探索、体验只有在身心沉浸其中的活动情境中才能发生和展开。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探索性活动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参与性""实践性"这三个主要特征。对于教师来说,探索性活动情境设计的策略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有方向,要确定语文学习的生长点;二有内核,即提炼探索性的主问题;三有课程语用的功能取向,即依靠主体的言语活动展开。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制玩具活动是自主游戏的重要补充形式,还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