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作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乡村教师培训方面仍存在“城市化”“粗放化”“低效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教师参训的热情和培训的质量。有鉴于此,文章结合宁波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做法,基于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特点提出“直线前行式”“弯道超越式”“专家提携跨越式”“授之以渔式”“借力驻点式”等五条培训路径,最终实现对乡村教师“精准培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3.
教育精准帮扶背景下,提供优质高效的远程培训支持服务是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发现乡村教师远程培训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支持服务团队建设欠缺和线上线下交流活动组织欠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团队建设和持续活动引领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优化,以期达到保障乡村教师远程培训效果,助力乡村教师队伍高...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教师培训在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深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高位期待:深度在场、体验式的知识建构、基于合作的共同体学习。然而,乡村教师参与式培训在实践层面产生落差,其主要表现为肤浅的认识、娱乐的行为和假性的生成。突破乡村教师参与式培训的实践落差应着眼于摆正位置,共同合作;分析需求,强化效率;分层参与,细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短板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而如何对众多的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则是当务之急。新时代乡村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应以柯氏培训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和CIPP模型为理论基础,融合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的政策性、人本性、实效性、引领性等理念特点,以乡村教师培训政策和具体培训项目设置为基本依据,探索评估指标构建的内在理路与现实逻辑,并在有限环境下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基础在乡村教育,关键在乡村教师.新型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化在给乡村教师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在专业特质、专业价值、专业境遇、专业自我等方面产生遮蔽与迷思,遭遇身份认同、生存状态、自主发展、专业文化、职后培训等现实困境.乡村教师现实困境的超越和突破,必须注意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减轻乡村教师生存压力;培育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强化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升乡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厚植乡村教师文化情感,激励乡村教师文化自觉;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推进乡村教师菜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给科学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新课标的落地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解与实践,教师培训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当前科学教师培训还存在缺乏专业培训标准、培训设计缺乏新课标意识、培训课程缺乏实践性、培训场域狭窄等问题,导致科学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实践还不深入。破解上述问题,应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研制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切实建立培训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强化科学教师培训的实践属性,拓宽科学教师培训的实践场域,从而不断优化科学教师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科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培训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乡村教师十年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宏观层面主要对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四类参与主体进行问题检视;微观层面的问题主要是不少乡村教师培训"精准"不足,没有确实做到"按需施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破解路径:培训规划单位要科学合理创新设置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相关部门要严把"入口关"精准遴选参训乡村教师,培训承办单位要加强乡村教师培训质量的监控、反馈和整改,培训项目团队要依据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落实"按需施训"。  相似文献   

9.
师资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历来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从工作机制、机构建设、培训定位和经费投入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时代教师培训要把政治素养提升作为核心要求,要把改革培训方式作为关键环节,把规范各项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主动应变、谋划未来,抓好新时代教师精准培训工作,让教师树立从业终身学习理念,提质教师、赋能教育,需要从教育世纪之问中关注重点内容,从教师职业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中厘清前进方向,从未来教育、未来教师和未来培训中明确发展变化,从有关标准要求、理论走势和发展变化中谋划未来工作。从而探索教师培训与信息技术结合,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着力建强体系、专业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精准培训效能。  相似文献   

11.
乡村精准扶智供需联动模式借助5G、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汇聚供需信息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形成由需求主体、供给主体与管理主体组成的"三位一体"精准扶智共同体,实现供需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促,推动扶智资源的精准化与高效化配置,从而促使扶智模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化的范式变革.乡村精准扶智供需联动模式由理论构想转变为社会现实,需要建立精准扶智的统筹协调机制、打造供需联动的网络平台、确保供需信息采集的精准识别、强化供需联动的精细管理以及提供保障机制等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厚植乡情素养.乡情素养既是乡村教师反哺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和特殊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乡土底色和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当下,乡村教师深受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乡土知识缺失、乡土情感淡化、乡土意识遮蔽、乡土能力弱化.新时代重塑乡村教师乡情素养,应从激活乡土知识、厚植乡土情感、唤醒乡土意识、承担乡土使命等方面着力,以期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无发展"的现实桎梏.  相似文献   

13.
14.
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本土化建设工作越发成为摆在乡村教师教育改革面前的重要一环,这是涉及我国区域平衡发展、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之一。伴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须在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城乡基础教育改革差异、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差异扩大的现状,认清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角色困境、政策困境和发展困境。加强对乡村教师政策支持,保持政策延续性,促进新时代乡村教师角色重构,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感。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善生活环境,建立促进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战略机制等多种路径来切实推进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梳理我国高校教师培训背景,分析我国高校应用型教师"常态化"培训的必然性,提出将"常态化"培训纳入学校整体发展、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培训模式多元化、建立培训评价导向、构建学习氛围、营造学习环境的应用型教师"常态化"培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学校、乡村社区与教师自身是乡村教师生活依存的三维空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分别体现着乡村教师的教育专业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与反思引领职能。然而,新时代乡村教师生活存在着向城性、同质化与边缘化现象,需要在空间上实现由传统学校场域向乡村学校、乡村社区、教师自身等多个空间转换,切实体现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服务乡村的公益性与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结构不断出现新的特点,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引领者,其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核心素养,加强人才教育培养综合水平,是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乡村教育多元化开展及提高乡村教师教育能力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短板在乡村,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获得感的生成。乡村教师获得感是指乡村教师在获得与自身存在与发展有关的物质资料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体现出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既得性与发展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征。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结合乡村教师存在与发展实际分析,新时代乡村教师获得感主要包括物质获得感、专业获得感、公平获得感、成就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获得感是对乡村教师存在感的确证,是对乡村教师责任感的强化,并为乡村教师幸福感生成奠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