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创新高地,科技金融服务同样走在全国前列,首创性开展了“普惠性科技金融”的探索。本文从普惠性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总结广东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实践经验,得出广东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与力度、强化政策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普惠特性、完善普惠性金融服务生态等,多组织协同推进以科技信贷、天使投资等为主的普惠性科技金融服务,有力提升了科技金融的普惠面、渗透率和服务效应。最后从政府角色定位与治理方式、激励引导政策、市场退出机制、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为普惠性科技金融的加速发展给出了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普惠金融也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既能促进三地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依托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普惠金融平台,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2006年~2016年内蒙古12盟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可得性和效用性构建了内蒙古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各盟市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内蒙古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整体普惠金融处于低水平,各盟市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内蒙古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U型关系,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普惠金融理论知识,按经济层次不同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城市(青岛、济南、泰安、菏泽、济宁、滨州)的90个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现状,找出金融创新发展遇见的问题并作出分析,最后再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银行“随e融”产品为案例分析对象,结合其发展现状对其产品设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颁布的普惠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构建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是否通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得分和普惠...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兴起.利用2012-2018年中国创业板公司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在替换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政府补助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利用政府...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6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两个维度6项指标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纵向比较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表明,虽然整体普惠金融发展稳定,但是呈现"东高、西低、中弱";同时,普惠金融与地区发展深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呈正相关关系.在加强西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需促进普惠金融深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普惠金融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又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成本昂贵和效率低下导致传统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受限,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为其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否能起到减缓贫困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理,之后以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引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模型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确实能够降低贫困发生率。此外,经济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最强,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将导致贫困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的地区规模和营商环境在该影响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在通过剔除部分样本、替换被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基于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地区规模消极调节数字普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8个民族地区2011年—2020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各个维度的指数为基础,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各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标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表现不明显,其维度下的3个指标中保险指数与支付指数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贷指数表现并不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信用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没有得到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金融服务使用效率、覆盖率和满意度稳步提升。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金融机构设置及金融体系发展不够完善等问题。文章在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受到全世界聚焦的新兴理念。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对普惠金融在我国当前的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综述,试图寻找调整其发展思路及策略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其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及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就内蒙古农牧区实地调研数据适用DEA方法对普惠金融减贫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利用金融贷款的减贫效率不高,金融支持对农户的减贫作用从规模收益来看总体上处于递增阶段,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便利,也提高了资金获取的可得性,这对于发展湘西州旅游产业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和湘西州旅游产业的相关文献,阐明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湘西州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湘西州旅游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学者们研究湘西州旅游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地级市城市特征数据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基于金融错配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此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金融错配程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金融错配在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子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也均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错配来推动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本文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微、中和宏观层面对已有相关研究梳理可知,目前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地区差距、空间异质性以及收敛性特征缺乏研究,因此,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构建金融科技综合发展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挖掘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较大,但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协调性逐渐增强;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均值为56.79%,是金融科技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收敛状态、收敛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收敛状态,且“十二五”时期的收敛速度比“十三五”时期快。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区域特色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建设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视角廓清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及作用机理,识别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是一项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与省级面板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减缓了农村相对贫困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收入增长、改善收入分配的途径减缓农村相对贫困水平;并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支付指数、保险指数、信用指数和金融数字化进程也能通过上述途径发挥农村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收入结构效应改善收入分配状态,且经营性收入结构和财产性收入结构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农村相对贫困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