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强对流及其衍生灾害,其特征是危害大、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均、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国民经济损失逐年增加,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研究应对气象灾害防御对保障经济快速发展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基层气象服务为着眼点,分析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将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信息传递出去,提醒人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减少损失,是气象工作者面临的新的任务之一。结合高要市实际,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灾害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频繁,随着经济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以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损失,是气象部门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的义务和重要职责。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来三明市气象部门为当地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的工作认为,做好决策气象服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气象灾害指的是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的损失,气象灾害时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破坏力最大、发生频率最多、造成的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也是影响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气象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巨大,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所以,对气象灾害的地理特征充分了解,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电网的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5)
霜冻、低气温、大风、暴雨、冰雹与雷电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另外由于气象灾害所引起的山洪、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严重等,对人民的财产安全、生态环境都造成一定的损失。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各种极端天气频繁的出现,导致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所以,应该要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科学的防灾、降低损失等。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对决策气象服务的重要意义、服务现状和优化对策加以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最大程度的减少气象灾害损失,从而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气象为农业灾害损失财险服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气象为农服务保险服务对象、内容及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气象为农业灾害损失服务产品开发及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主要讨论三种气象灾害:旱灾、风冷灾害、雪灾对畜牧业造成的损失新特点,并为牧区防灾减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气象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1998年的长江特大暴雨洪水、2008年的华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统计,气象灾害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及以上。因此,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5)
通过对花都区农业现状、农业气象服务对象和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拓宽气象信息服务发布途径,制定符合当地的气象服务推广策略,完善气象服务推广保障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部门更好地服务"三农"以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做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赤峰地区霜冻灾害严重,影响范围及灾害损失仅次于旱灾,具有频发、范围广、损失大的特点。其发生的早晚与轻重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随着气候变暖,无霜期虽有延长趋势,但近10年,由于气候变化异常,重初霜冻灾害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给全市粮食产量带来严重损失。严重霜冻的年份粮食减产约5亿kg。文章利用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站从1961年至现在的逐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气候变化及霜冻变化特征,针对气候异常性及霜冻影响进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2.
气象雷达技术在防灾减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运用,通过雷达技术来测量相关的灾害信息,从而让人们更好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其预测速度和准确度也在不断地上升。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2)
本文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网发布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图例,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以分析我国近十年的气候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对农、林、牧业,交通运输,设施建筑,人类安全,人类健康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2)干旱灾害和强对流天气灾害是所有灾害类型中发生最频繁的灾害,寒露风是发生频率最低的灾害;3)大多数灾害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其中高温,雪灾,沙尘暴,扬沙等灾害的季节性较为明显,低温冻雨灾害的区域性最为突出,而不同区域在特定天气背景下可出现相同的气候灾害,需要引起注意,加强研究。总的来说,我国的气象灾害具有普遍性、持续性、区域性和气候性等明显特征,各地市气象部门可根据历史灾害进行分析,一是在灾害多发地、时间段进行针对性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对本地罕见气候灾害成因分析,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对本地灾害发生做出预判,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天气实况、灾害损失、应急响应、气象服务等方面介绍了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夏季一次暴雨天气,并提出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技术经济方法评估灾害对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带来的直接损失,对评估灾害综合损失(包含间接损失)的研究较少。在列昂捷夫技术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借鉴了Haimes、Santos等人的方法,充分考虑产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的技术经济关联性,提出了灾害影响的综合评估模型。以我国2008年度的气象灾害为例,分别计算了静、动态情形下的灾害综合影响值,筛选了对灾害较为敏感的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根据灾害的关联影响构建新的灾后捐赠机制,灾后应加快受损方的设备、工艺和技术等的更新速度,借助技术进步减少灾害的综合损失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构想包括总则、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气象灾害预防、气象灾害应急措施、气象灾后复原重建、其他及附则等八章,重在构建双重多级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确保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的定期投入,建立资源同化与信息共享制度,创建"以民间商业投资为主、以国家基础投入为辅"的气象灾害复原与重建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违法惩处机制,在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完善"体现民生、实现和谐"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该课题的目标是在我国建立五天以上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灾害频繁.这一课题的完成,可延长天气预报时效,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特别可为防御气象灾害赢得时间.以减少损失,并为合理安排农业、水利、交通等生产活动,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建设的内容与重点,更好地为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笔者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点,以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提出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的构建原则与方法,构建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并分别阐述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框架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作用,给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做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工作至关重要。赤峰市气象局自2017年实施中心气象台的改革后,旗县气象局主要气象服务工作就是短临预报和预警发布,本文将探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意义和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大幅度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准性,最大程度的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自然灾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致灾因子,将广东十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整理分类,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其他灾害三类。研究发现:气象灾害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为主要贡献灾种,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气象灾害和其他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比重存在着显著回归关系;其他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全部由海难和火灾死亡人数组成,近年均呈下降趋势,气象和地质灾害引起的死亡人数间也存在着显著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