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专业,但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很好的进入社会,无法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不利于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策略,希望可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今的社会,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掌握好计算机知识。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计算机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阐述了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应用型人才,广泛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掌握网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讨论了本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些改革方法,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坚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41-242
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专业作为全国最大的工科专业,曾经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然而,在新时期,在该专业原有培养模式下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为此,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入手,结合市场对计算机专业需求和自身办学实际,对培养方案的各模块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该培养方案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增加了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格局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应用型转型发展也逐渐融入在传统的技术专业中,以此来更好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次研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现状,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15)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现状,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革教学手段、构建教学资源和改进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新时代下如何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给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入的是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这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计算机人才的竞争是日趋激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根本",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牢固掌握所需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角度,就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促进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健康发展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只重点培训了专业技术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教育工作。据笔者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我国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人才在创新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这也就是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从本质上说,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与教育方法是强化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世界观的基本措施。所以,笔者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任务教学出发,对其任务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刘焱 《科教文汇》2014,(34):76-7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只重点培训了专业技术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教育工作。据笔者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中,我国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人才在创新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这也就是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从本质上说,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与教育方法是强化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世界观的基本措施。所以,笔者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任务教学出发,对其任务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正逐渐的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且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逐渐的成为了展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每个国家在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时候都逐渐的增大了资金的投入,那么。探究计算机科学与及时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此,增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解决目前发展的现状,并且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也需要考虑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情势下,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关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强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本文就以此为议题,试图在简要阐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其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以及关节点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门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时时刻刻都有新的理论和知识被推出。因此,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应及时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健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本研究主要描述了这一专业的前景,并对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的日趋复杂,在土木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在土木建筑实训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就业起点,促进并完善专业学科建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特性为探讨,对推动专业进行探索模拟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技术型人才的标准也在逐步提升,因此,计算机专业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并且加大计算机水平测试的力度,以便于培养出计算机专业成绩突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创新,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其中,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的应用,就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本文将通过对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满足的条件以及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明确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也逐步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社会各部门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形成了旅游业新的人才素质观.计算机基础教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在教学中渗透信息素养内容,使旅游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为素质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2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当前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仍存在着一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适应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为视角,结合本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对数字媒体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综合工科专业具有的学科优势,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三大方面进行阐述,以探究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人才,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