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实施美育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寓美育教学于各学科之中,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建美育活动小组,多渠道地实施美育教育;三是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实施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融合式”美育就是以美学原理为核心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按美的规律运转并与美融合在一起 ,以便形成完善的健全的教育。实施“融合式”美育 ,一是要把审美素质作为 2 1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认真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美育在其它各育实施中的促进作用。“融合式”美育实施的基本思路是 :学校的一切活动———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都与审美活动融合 ,教师的教育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成为审美过程 ;学校的各科教学都要把“美学法则”作为其灵魂 ,按美的规律运转 ;创设美的背景 ,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在美育背景下开展。一、美育与德育融…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人类按美的规律建造世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是美的教育。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美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教育。即通过对化学美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化学审美意识和修养。这是一个体现情感性、突出形象性、给学生思维以自由性的过程。本文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教育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情操的重要方面。它虽有独立存在的一面,但它更重要的还是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美育一得之见广西潘瑞华小学语文教材.不少选自文学作品,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乃文章菁华,文苑奇葩。各种美的形态俯拾即是,异彩纷呈。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语文知识教学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教育;他们心中就会产生难以言状...  相似文献   

6.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的特点,美育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在我国最先提出了"诗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能够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面向 2 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 ,迫切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而学校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需要学校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鉴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倡导美育 ,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倡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胡春红 《河南教育》2007,(12):72-73
体育和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美的表现、追求和创造,而美育中也包含着人体美、健康美、仪态美的教育内容.体育要与美育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传统美育有非人性化倾向 ,导致了影视美育的严肃化和排斥休闲 ,提出要在电子时代的背景下 ,用当代生态学的理论去改造美育观念。同时 ,只有坚持生态前提下的交流性、形象性和人格化的原则 ,影视美育才能达到一个美育新境界。一、电子时代的影视美育新特征传统美育强调按照美的规律施行教育行为 ,其核心是教育 ,是以塑造完美人格、强化综合素质和情感熏陶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类型 ,其中“美的规律”名义上只是教育手段 ,实际上不仅仅是手段 ,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过程。按这种理解 ,传统美育的缺憾是很明显的 :由于过于强调美育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詹忠芸 《考试周刊》2013,(48):103-103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美育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应用教育形式,还应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所有活动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英语学科的特点,为这种渗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的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实施美育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使其具备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加强美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如何通过中小学美育教育有效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何碧玉 《考试周刊》2011,(27):56-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强调:"应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必须把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同时它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中的美属于科学美,它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而是深沉地隐蔽在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发现和运用物理教学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这需要精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并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美的独特品质,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能“感觉”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尚惠芬 《成才之路》2009,(20):65-66
通常,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几个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原则的贯彻。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就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以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在语音教学中,是以发音准确、拼读合理作为美的标准。教师要激情引路,分清哪个是正确的、美的;哪个是错误的,丑的。从而使学生掌握美的发音标准,去练习、体会,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美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而在培养美好的人","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生活……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即学校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其中主要的是德育和美育,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使他们按美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有益于社会的人.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将思品教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审美教育亦称美育与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即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感染人、陶冶人、铸造人的美好灵魂,培养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  相似文献   

20.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定位人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也是人类教育离不开的根本。文章从人类认识发展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和循环论视角探究人文教育循环、社会教育循环、自然教育循环和综合教育循环,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合理性教育循环的理论;在合理性教育循环中探究美育和劳动美育循环过程,进而得出美育是合理性教育循环的基础、劳动美育是合理性教育循环的实现方式的结论。以美育为基础、劳动美育为实现方式的合理性教育循环决定着教育环节的时序,如果教育循环时序发生改变,那么教育侧重点就会不一样,人的本质力量提升就会出现异化。因此,它不仅促进知识的本质、文化的本质、美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有机统一,而且实现智育向智力美育转化、体育向体质美育转化和劳动教育向劳动美育转化,创造出静态和动态有机统一的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